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荷

木荷

木荷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72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8496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广东林业科技、江西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与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2004年南方林木遗传育种研讨会等;木荷的相关文献由1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志春、吴承祯、范辉华等。

木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7 占比:2.1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496 占比:97.83%

总计:29127篇

木荷—发文趋势图

木荷

-研究学者

  • 周志春
  • 吴承祯
  • 范辉华
  • 洪伟
  • 金国庆
  • 张蕊
  • 蒋泽平
  • 洪滔
  • 范海兰
  • 徐肇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庆武
    • 摘要: 对25年生木荷+杉木混交林及对照纯林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荷树高性状外,混交林、纯林间各性状差异均显著;混交林杉木、木荷树高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9.0%和-6.3%,胸径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6.1%和17.1%,冠幅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2.5%和5.6%,枝下高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8.0%和11.6%,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比纯林高16.9%和10.6%,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纯林低53.2%和33.7%;混交林单位面积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10.0%,比木荷纯林高15.4%。
    • 彭辉; 周红敏; 王宏翔; 张弓乔
    • 摘要: [目的]对木荷(Schima superba)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旨在阐明木荷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凤阳山保护区木荷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木荷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形,龄级Ⅰ和龄级Ⅱ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较大。木荷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其死亡率和消失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经历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木荷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和受外界干扰时的动态指数均为正值,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指数较高,暗示种群仍面临较大的外界干扰。
    • 王利艳; 徐睿; 赵铭臻; 李明; 郑宏; 范福金
    • 摘要: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下杉木平均胸径和树高增量较大,但蓄积量增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中龄林近自然经营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 王金凤; 周琦; 陈卓梅
    • 摘要: 为了明确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对木荷枝叶VOCs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季节差异及春季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4个季节木荷枝叶的VOCs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11种);并且,木荷枝叶VOCs的化合物种类在春季最多(26种)、夏季次之(21种)、秋季较少(18种)、冬季最少(17种)。4个季节木荷枝叶的VOCs均表现为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最高,且远高于其他类型化合物。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并且,夏季、冬季和春季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较为接近。春季、夏季和秋季木荷枝叶VOCs中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为长叶烯、龙脑和樟脑,而冬季木荷枝叶VOCs中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为D-柠檬烯、长叶烯和樟脑。不同季节木荷枝叶VOCs均包含特有成分,以春季最多(15种)、秋季最少(4种)。春季木荷枝叶VOCs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日变化明显,化合物种类先减少后增多,在10:00和12:00种类同样多且最少(8种),在16:00最多(16种)。16:00时木荷枝叶VOCs中醛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最高(38.14%),其余时刻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最高。而且,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10:00达到峰值(84.6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木荷枝叶在一年四季尤其是春季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可释放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建保健型园林景观的树种。
    • 肖德卿; 罗芊芊; 范辉华; 邱群; 周志春
    • 摘要: 【目的】研究木荷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纯植和与杉木混交2种栽植模式下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木荷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营建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纯植和与杉木混交(木荷∶杉木1∶2列状混交)2种栽植模式下的7年生木荷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并对其各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纯植和混交2种栽植模式对木荷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区组效应显著。同纯植模式相比,与杉木混交显著促进了木荷家系各性状的表型差异,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均提高,分别高出纯植模式的18%、16%和15%,树干分叉数则明显减少,仅为纯植模式下的78%。纯植模式下木荷各性状受较弱至较强的家系遗传控制(0.18~0.53)和较弱的单株遗传控制(0.03~0.13)。与杉木混交,木荷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普遍得到提高,尤其是树高、胸径、树干分叉数和树干通直度的家系遗传力分别高出纯植栽植模式下的31%、72%、20%和31%。2种栽植模式下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不同遗传反应,与杉木混交可显著改变木荷家系生长表现和秩次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栽植模式下木荷家系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除枝下高外)间相关性不显著,生长和形质2类性状间似相互独立。树高、胸径和枝下高间关系较为紧密,不易受栽植模式影响。与杉木混交不仅会对木荷冠幅生长产生影响,同时有效减弱最大分枝角、枝下高和最粗分枝基径间的联系及树干分叉数对树干通直度的影响。【结论】纯植和混交2种栽植模式会对木荷家系生长和形质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与杉木混交可促进木荷家系的表型分化,并提高了各性状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对于木荷人工林的营建,应根据生境条件和栽培模式选择适生优良的木荷家系进行栽植,并及时对木荷进行修枝除干以培育优质干材。
    • 周晓平
    • 摘要: 通过对8檫木2木荷、6檫木4木荷、5檫木5木荷混交林分在5年时生长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试验地生长量指标可见,檫木与木荷混交林分种间竟争充分激发长势良好,檫木树冠大落叶多且易腐可改善土壤肥力及有机养分,木荷冠幅窄可增加林内光照,6檫木4木荷混交林分因获取最佳光照、土壤水肥能力及有机养分,既能促进檫木速生丰产又可以提高木荷的生长,综合生长量指标最高;其次为8檫木2木荷;最少为5檫木5木荷。因此,采取檫木与其他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水分条件好的中下坡位林地,激发种间竞争潜能,加强幼林抚育作业措施,适当追施复合肥,延长速生丰产生长期,最终实现生长量更高、干林质量更好混交林分。
    • 潘施荣; 黄少华
    • 摘要: 木荷林分次生林较多,林分质量整体偏低。以优良种质为繁殖材料,通过扦插育苗是实现良种推广利用,提升林分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和不同基质处理,同时还设置了不同穗条类型和扦插季节处理,通过分析各处理木荷插穗生根能力变化,以期为木荷高效扦插育苗技术体系构建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生长调节剂(500 mg·L^(-1) NAA+500 mg·L^(-1) IBA+500 mg·L^(-1) ABT1+100 mg·L^(-1) KT+300 mg·L^(-1) GA)和基质(黄心土∶河沙∶珍珠岩∶泥炭土=4∶2∶1∶3,体积比)配比,生根率可提升至93.4%。春、秋季扦插效果优于夏冬两季,且通常半木质化穗条生根效果优于初木质化、木质化穗条,但在高温高湿夏季,穗条木质化程度越高生根能力越强。
    • 刘海英; 蒋仲龙; 姚任图; 孙碧霞; 王刚; 葛晓改; 李正才; 王增; 周本智
    • 摘要: 以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自然干扰后形成的小、中、大林窗和非林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木荷林窗小气候特征、土壤性质和幼苗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随林窗大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湿度则相反;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木荷更新密度在中等林窗中最大,在非林窗中最低。中等林窗更新密度密度分别比小林窗、大林窗和非林窗高41.20%、57.15%和49.66%;中等大小林窗的木荷幼苗、幼树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在小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好,表明中等林窗为幼苗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湿度和光照强度。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影响着幼苗高度和幼苗基径,而幼苗高度和基径受全磷和速效磷的调控。光照和温度对幼苗高度小于50 cm以下幼苗的影响强于相对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对于幼苗高度在50~100 cm的幼苗,土壤有机质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而幼苗高度大于100 cm的幼苗主要受土壤养分的调控,说明林窗大小形成了资源利用和竞争力的差异。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林窗大小对C、N、P循环的影响与更新密度相关,并且中等林窗可能是最优的林窗。
    • 冯永霞; 尚鹤; 曹吉鑫; 倪秀雅; 陈展
    • 摘要: CO_(2)浓度升高与氮(N)沉降增加的交互作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报道了CO_(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但关于高浓度CO_(2)以及N肥对木本植物的影响研究还很少。该研究拟探讨高浓度CO_(2)和N添加对木荷(Schima superba)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了解木荷幼苗生理生态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利用开顶室气室(open top chambers,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以一年生木荷幼苗为研究材料,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预测的未来CO_(2)浓度升高情景,设置550、750、1000μmol·mol^(−1)共3个CO_(2)熏气处理,以自然大气CO_(2)浓度(约400μmol·mol^(−1),CK)为对照,在每个OTC内设置不施氮(低氮,0 g·m^(−2)·a^(−1))和施氮(高氮,10 g·m^(−2)·a^(−1))2个氮肥处理水平,研究CO_(2)浓度升高和施用氮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木荷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1000μmol·mol^(−1) CO_(2)处理外,其他CO_(2)处理水平下高氮处理后木荷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低氮处理显著增加(P<0.05)。(2)CO_(2)浓度和施氮对丙二酮(MDA)活力无显著影响,但施氮却抑制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P<0.001)。(3)CO_(2)浓度增加对脱落酸(AB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生长素(IAA)含量有促进作用(P=0.003),施氮对玉米素(ZR)、赤霉素(GA3)有抑制作用(P<0.001)。(4)施氮和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总生物量有促进作用。高氮条件下,1000μmol·mol^(−1) CO_(2)处理木荷幼苗的总生物量较CK处理增加了52.79%(P=0.044)。1000μmol·mol^(−1) CO_(2)处理下,高氮与低氮处理相比,木荷生物量增加了106.38%(P=0.003)。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施氮处理对木荷幼苗叶片的色素、抗氧化系统、激素含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施氮能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并显著提高IAA含量,降低ZR含量,且高氮处理下CO_(2)摩尔分数达到1000μmol·mol^(−1)时木荷幼苗生物量显著提高。
    • 欧阳天林; 朱柯帆; 邱建勋; 刘武阳; 邱全生; 肖德卿; 王云鹏; 周志春
    • 摘要: 【目的】分析7年生木荷1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增益,评价种子园亲本优劣,为木荷高世代育种提供优良材料。【方法】以2014年营建于江西信丰的50个木荷1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分析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所受的遗传控制,估算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评价无性系亲本优劣,并选择优良家系。【结果】7年生木荷1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在家系间均存在丰富的差异,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在7.89%~27.06%和6.28%~24.60%之间,胸径的变异大于树高。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0.42~0.47)均高于单株遗传力(0.19~0.27),受强度的遗传控制,其中树高所受的遗传控制较强。木荷1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表现均明显优于未经遗传改良的商品对照,以树高和胸径均高于商品对照的25%为标准,初选出16个优良家系,如YP35、YP7和GT2,入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4.31%、38.57%和170.02%,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6.12%、16.20%和74.81%。【结论】木荷1代无性系种子园遗传改良效果显著,为种子园无性系的去劣疏伐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优良家系中筛选出的优良个体可作为下一代育种亲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