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7908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环境经济、商场现代化、印刷工业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九届化工园区(2014·青海)安全发展高级研讨会、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科学会第六届第一次年会等;末端治理的相关文献由5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再鹏、王军、王明恕等。

末端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7908 占比:99.04%

总计:38275篇

末端治理—发文趋势图

末端治理

-研究学者

  • 杨再鹏
  • 王军
  • 王明恕
  • 付广龙
  • 佟连军
  • 刘天元
  • 刘娟丽
  • 刘媛媛
  • 刘颖文
  • 吴九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瑞鹏; 王晓琦; 程水源; 程龙; 蔡斌; 沈泽亚
    • 摘要: 选取河北省4类典型工业涂装行业开展车间与末端排口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2种VOCs组分,获得了4类行业车间与排口处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由于涂料类型、使用量等因素影响,VOCs排放浓度存在较大差异;芳香烃与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家具制造、车辆制造与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主要组分,占比分别为14.7%~88.3%与10.1%~64.7%;卤代烃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占比高达59.2%~86.9%.末端治理对芳香烃的影响最大,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乙酸丁酯与2-丁酮在排口处占比明显低于车间.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的贡献最高,末端治理对OFP、SOAP及源反应活性(SR)具有显著削减作用.各类源SR差异明显,建议加强对SR值较大行业的管控力度.
    • 赵梓舒; 左欣; 赵丹; 徐曦萌; 石佳慧; 丁辉
    • 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引起PM_(2.5)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前体物质,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指标之一,VOCs减排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热点问题。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消费在电力行业中仍占主导。煤炭是VOCs排放的主要贡献者,然而目前国内外单独针对燃煤电站烟气中VOCs治理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很少。基于燃煤电厂烟气VOCs典型排放特性,综述了现有VOCs末端回收与销毁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吸附、吸收、生物降解、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臭氧氧化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及最新研究进展。在我国碳减排和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背景下,展望了燃煤电厂烟气实现VOCs净化的技术研究方向。吸附、催化氧化技术适用于大风量、低浓度的燃煤烟气VOCs处理。吸附材料选择性低、可吸附多种VOCs。吸附技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探究吸附机理,设计高效吸附剂,分析VOCs在复杂烟气环境中的吸附行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载体、金属负载量、制备方法等多因素影响。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催化氧化技术的关键。目前已有研究进行VOCs和NO_(x)协同催化氧化,在中高温条件下效果显著,仍需进一步探究协同催化机理、反应副产物及竞争吸附等。常温催化氧化技术可实现结构复杂、种类多样VOCs的常温高效降解,解决传统催化氧化技术能耗高、安全性差、高温易失活等问题,降低烟气治理成本,促进零碳排放,在燃煤电厂烟气VOCs治理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VOCs常温催化氧化技术与现有烟气处理设备组合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催化工艺是控制燃煤电厂烟气VOCs排放的发展趋势。
    • 摘要: 2022年2月28日记者获悉,安全环保院以发明专利“一种聚磺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核心形成的钻井废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成果,颠覆了传统固废处理模式,引领钻井固废污染防治由单一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综合防治方向发展。
    • 葛乐乐; 易莹; 周艳伟; 王知兵; 杨昌达; 谢乔光
    •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对合流制溢流(CSO)污染治理的进展,从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分析了国内外对CSO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以及政策法规,指出了目前我国对CSO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对CSO控制的技术、措施、法律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国内CSO控制提出建议。
    • 赵永霞
    • 摘要: 绿色、可持续发展、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是大势所趋,更是系统工程。但环境问题的解决向来不只是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等技术问题,还关乎经济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分析,未来40年“碳中和”投资或达60亿元。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同在。
    • 吴寅; 郭荣华; 曹利勇
    • 摘要: 雨水末端治理设施是一种区域性集中处理设施。这种措施可以控制比起自身大几百倍的汇水面积,因此极大地降低了单位面积雨水控制的成本,甚至低于分散式LID(低影响开发)措施。本文结合某市雨水末端治理工程实际案例,分析了雨水治理工程的实际效果,介绍了工程相关建设经验。
    • 田先红
    • 摘要: 在县域治理体系中,一些部门处于治理链条末端的位置,承担“灭火”职责。尽管这些部门本身并不弱势,但其末端处境使它们承受着更大的责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兜底部门”。县域末端治理的困境与条块分割的体制密切相关。在条块体制下,某些部门的正式权力地位提升,却无法解决部门协调和条块分割的难题,需要依托党委政府的权威出面统筹。末端治理的困境也展现出科层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复杂性。如何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条块整合,使体制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仍然任重道远。
    • 蓝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企业开展环保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广东印刷企业由当初的强“末端治理”而弱“源头治理”到重“源头治理”的治理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基本已初步形成“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双管齐下、重在源头”的治理理念。如何促进行业实现“源头治理、低碳减排、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也成为近年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 周传庭; 王梦玉; 幸韵欣; 朱峰; 安莹; 周振
    • 摘要: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是整个降雨过程中径流污染的主要时段,若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会造成水环境质量恶化。因此,初期雨水的治理十分必要。文章从源头治理(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截污雨水口)、过程治理(雨水调蓄池、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及末端治理(旋流分离器、人工湿地、生物滞留池)3个方面综述了初期雨水处理措施的应用现状。截污雨水口和旋流分离器对初期雨水中可溶性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差,其余处理措施可以利用下渗缓冲机制削减雨水径流,同时截留降解污染物,但这些处理措施存在基质填料和植被类型对运行效果影响大、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4点展望:1)针对自身水质状况,完善雨水排放标准;2)雨水处理措施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参数(基质填料、植被类型等)并定期维护;3)侧重于技术创新化、设计标准化;4)可结合多种工艺以实现雨水高效快速处理。
    • 苏枫
    • 摘要: 在我国,土壤污染程度超过水污染,治理也更难。土壤污染来源范围广、污染类型多样,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仍面临较大压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确定全国13个地区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青岛作为先行区建设城市之一,以此为契机,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不断寻求突破。一直以来,青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留住了最美的绿水青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