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趣

机趣

机趣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0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2478794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电影评介、四川戏剧、上海戏剧等; 机趣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培、周红波、晓静等。

机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78794 占比:100.00%

总计:2478908篇

机趣—发文趋势图

机趣

-研究学者

  • 刘培
  • 周红波
  • 晓静
  • 王金龙
  • 霍世泓
  • Rainftow
  • webmaster
  • 仲达
  • 何玲
  • 余秋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殳墨
    • 摘要: 南戏《张协状元》中的"末"脚看似游离于戏剧之外,但实际贯穿于全剧之中,具体表现为"末"脚的开场及与"净""丑"等脚色的配合性表演."末"脚的游离和配合性表演在语言及表演方面体现出反讽、机巧、智慧、风趣、深刻、超然的机趣之美.这种语言风格和表演模式会通禅宗,承继优戏、参军戏、宋杂剧,反映出戏剧发展中的时代文化背景和脚色传承.
    • 卢盛舟
    • 摘要: 德·塞托在《日常生活实践》一书中论述了“战术”与“使用”这两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抵抗权力规训的实践方法。在这两个概念下,本文关注克莱斯特在由其主编的《柏林晚报》上发表的数篇轶闻的书写方式,并结合当时的现实语境,探究其背后所蕴藏的政治内涵。本文认为,克莱斯特通过对轶闻前文本所进行的巧妙改写和对刊载于不同期报纸的轶闻之间隐蔽的互文性编排,并以描述看似普通却又不乏偶然与意外的日常生活经验为掩护,参与到了十九世纪初德意志民族解放和普鲁士军事改革的话语生产,同时得以规避当时的书报审查。
    • 谭孝红
    • 摘要: 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由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的祁剧《火种》,以新颖的题材,恰好的切入点,饶有兴味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星星之火欲燎原之态势.剧情故事取材于真实人物的历史事件,通过大胆虚构来塑造人物,剧中的事件很具典型性,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戏的展现上均让观众感觉戏味足,有机趣.
    • 何玲
    • 摘要: 《试妻》是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之一,1986年进京演出时由著名导演、当红明星张曼君自编自导自演。本剧由东河戏传统剧目《唐二试妻》改编,编剧巧思机趣,用外在的形式呈现出生动的形象,使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两位演员张曼君和侯祺幼的表演细腻准确、配合默契,把一出小戏演得小而精,堪称赣南采茶歌舞戏的典范之作。
    • 刘精科
    • 摘要: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陆莹君
    • 摘要: 2016年11月25日—12月1日,由中国田汉研究会、盐都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盐都首届全国小剧场艺术荟萃”在江苏盐都举行。在中央推进文艺评奖改革,精简压缩奖项的大背景下,中国田汉研究会改变思路,主动与地方政府联手,通过评介与交流的方式,引领和推介优秀小剧场艺术。该活动自2016年8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艺术院团、文化馆以及戏剧爱好者的积极响应。
  • 7. 论李渔戏曲叙事中的“机趣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黄春燕
    • 摘要: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城市,士人与市民阶层文化趣味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衍生出一种雅俗交融的戏场格调,在此语境中产生了李渔的戏曲叙事观念.李渔对戏曲审美意蕴的主要要求是“机趣”,“机趣”的突出特点是机智诙谐而意味深长,它融合了文人的才情与市民的智慧,是晚明文人重“趣”的人生态度与文化趣味在戏曲理论中的表现,反映出新的时代文化特征.李渔自觉地在戏曲创作中追求“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格调,将机智和才情隐藏在诙谐中,滑稽笑闹消解了现实世界的紧张与沉闷,精心结构的故事在戏场散布欢快,实现了文化心理的公共交流.
    • 王珏
    • 摘要: 《曲律》中的“人情”只限于闺情曲的创作,《闲情偶寄》中的“人情”更加泛化,突破了闺情曲的局限,将它扩大到了所有的传奇创作,更认为“人情”是传奇之所以为“奇”的手段之一.《闲情偶寄》中的“机趣”是对《曲律》“风神”说的继承,并将它从文字延续到舞台演出中.
    • 王良成
    • 摘要: 囿于文化水平的低下和话语权的缺失,明清时期的下层戏曲观众很少有机会将他们的审美追求和文人士大夫一样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现存的各种戏曲选本却将他们的审美追求表露无遗。从绝大多数近乎舞台实录的各种戏曲选本来看,这个最庞大的戏曲接受群体对值得一看的剧情和充满机趣的舞台实践最为热衷。另外,通俗本色的语体风格和动人的情感传达也是下层观众的挚爱。尽管多数文人士大夫也持有同样的审美追求,但下层观众将上述戏曲要素几乎视为惟一,而文人士大夫却还要将它们和典雅的曲词与精审的曲律放在一起综合考量。不少文人士大夫甚至还会把曲词和曲律的重要性过度放大,主要以曲词的典雅和曲律的精审程度来衡量一部戏曲作品的艺术质量。%Just because of lacking enough knowledge and discourse power, the ordinary audience had little chance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writing. But their aesthetic inclinations were never ignored, they were fully exposed by the drama anthologies. They enjoyed the interesting plots of dramas, popular lines and moving emotion. The audience of the literati enjoyed them as well, but many of them not only preferred the poetic language and rigorous tunes, but also measured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a drama on them. The ordinary audience did not have the same aesthetic standard as the audience of the literati, their aesthetic standard focused on the interesting plots of dramas, popular lines and moving emotion from beginning to end.
    • 摘要: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读懂一部《菜根谭》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会得个中趣。破得眼前机"乃该书菜根之一。此话原意为能够懂得天地间的机趣。则心中能容天下五湖四海,能识破眼前的机用,则能掌控千古英雄。不管在什么朝代,无论身处何处境地,该句话皆不失处事的"孙子兵法",事业管理的经典指南。中国还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乃俊杰也。结合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