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专利合作

专利合作

专利合作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152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中国科技投资、情报探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等;专利合作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温芳芳、孙中瑞、褚淑贞等。

专利合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1.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52 占比:98.87%

总计:7234篇

专利合作—发文趋势图

专利合作

-研究学者

  • 温芳芳
  • 孙中瑞
  • 褚淑贞
  • 余翔
  • 宁子晨
  • 常宏建
  • 庄倩
  • 张丽玮
  • 张瀚东
  • 李树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丽婷; 匡登辉
    • 摘要: 考察我国直辖市"双一流"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为提升直辖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效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创新综合竞争力,为技术创新主体选择技术合作伙伴、探究地区间、高校间知识流动提供经验、启示。本文运用合作强度Salton指数、专利引用、绝对合作频次等,以Patentics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工具,获取直辖市"双一流"高校合作专利数据,构建高校间的专利合作矩阵,采用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梳理直辖市"双一流"高校专利合作网络,揭示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创新和知识流动的特征及趋势,给出提升高校专利合作的建议。结果表明:直辖市"双一流"高校校际专利合作的强同城倾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是京沪两地的专利合作核心高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专利申请量居前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被引量居前,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为专利合作的核心高校,对知识流动影响深刻。不足之处在于专利只能部分反映高校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合作申请只是技术合作的一部分,还包括科技论文合作和成果转化。
    • 潘春苗; 母爱英
    • 摘要: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合作数据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从整体拓扑结构、各城市的地位、创新合作产出差距、参与主体、技术领域等微观层面,对三大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大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整体拓扑结构特征不同,但均满足核心—边缘结构,分别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的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在三大城市群中,城市间创新合作产出差距最大的是京津冀,三者协同创新核心主体均以企业为主,协同创新所在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物理、电学、作业和运输、化学和冶金等。建议:继续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布局,缩小城市间创新产出差距;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跨省份创新合作,提升区域的整体协同创新能力;推动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创新要素加速对接合作,共同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杜春芳
    •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南省近20年校企专利合作的趋势特征、学科特征及网络特征等进行计量分析,揭示现阶段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及其行为特征,以期对河南省校企技术创新合作活动情况有一个总体认识。结果表明:河南省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的模式基本形成。但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合作的对象主要局限于河南省内,且合作主体主要为省属高校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参与不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增强。
    • 孙中瑞; 樊杰; 孙勇
    • 摘要: 基于合作专利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群内和跨群双视角出发,对成渝城市群内以及跨城市群专利合作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合作专利总量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合作创新“中部塌陷区”较为明显。(2)群内已经形成以成都、重庆为核心,以绵阳、宜宾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合作创新网络,创新联系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庆,双核独大现象突出,次级城市数量较少;网络小世界性质较为明显,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稳定,但网络密度较小,发育仍不完善。(3)跨群专利合作路径主要分为东北、东南和东部3个方向,现已形成以成渝城市群为顶点,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为主要合作对象的放射状合作创新网络;网络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显著,但网络密度不断减小,跨群专利合作网络整体特性明显弱于群内专利合作网络。
    • 于凯; 郭煜婕
    • 摘要: 发明人合作是专利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构建合作网络,分析网络演化特征,有助于把握发明人的合作趋势和规律。从网络拓扑性质、节点度分布、发明人合作模式、发明人共现的维度,对专利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探究专利发明人的合作特点,并在国内知识图谱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具有一些典型的社交网络特征:具有明显的聚类效应,发明人之间的局部合作较为密切,且更倾向于和创新程度大的发明人进行优先合作,合作模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该研究有助于挖掘专利合作网络中发明人合作的可能性,对未来知识图谱在专利合作领域上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启示,旨在促进国内知识图谱领域专利高质量发展。
    • 游达明; 刘诗
    • 摘要: 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深圳2007—2021年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深圳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运用Gephi和ArcGIS等分析工具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深圳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产学研合作率处于较低水平,合作网络密度不断下降、平均路径长度大,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联系不够紧密;(2)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进化特征,高校占据历年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的创新主体性没有发挥;(3)产学研合作的空间联系以北京、江浙沪和深圳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辐射,已基本覆盖全国大多数区域。据此提出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的3条政策建议。
    • 刘艳红; 邱凤霞; 杨涛; 闫文
    • 摘要: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地位。本文运用专利分析法对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现状与趋势、空间分布、技术构成、专利合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专利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和区域间非均衡发展态势。当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以企业为主,高等院校的重要创新源泉功能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尚未显现。基于全球视野,诸多产业创新中合作创新日益加强,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中,企业与高校对外的专利合作也不断增强,产学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
    • 温芳芳; 李翔宇; 王晓梅
    • 摘要: [目的/意义]从专利合作与技术转移角度切入揭示高校开放式创新规律,为破解高校"高产出量、低转化率"困境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过程]基于incoPat数据库收录的专利授权、许可和转让等数据,在专利合作与技术转移二维框架下展现"双一流"高校的开放式创新图景,并对专利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因果检验.[结果/结论]20年间高校专利合作量、转移量和授权量都呈上升之势,但开放式创新率不增反降.高校的开放式创新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明显的校际差异.专利合作与技术转移的正相关和因果关系得以证实,二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协同效应.
    • 张若凡; 赵子琪; 安明扬
    • 摘要: [目的]基于专利合作申请网络及链路预测,一方面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一方面挖掘科技主体间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方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16—2020年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数据构建无向加权网络,分析网络特征;使用AdamicAdar指标对大湾区专利技术合作机会进行链路预测.该方法能够明确现有合作网络情况,提升合作预测准确率和效果,更好地进行关联推荐,进一步提升湾区创新效率.[结论]湾区城市间合作网络呈现显著的边缘核心结构;湾区内申请人合作网络稀疏,小世界特征不显著;预测结果发现:湾区内产学研合作机会较多,区域内城市间合作机会较少,主要集中在核电领域.
    • 张瀚东; 李睿
    • 摘要: [目的/意义]开展知识产权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了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布局和竞合现状,能够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以及科研创新机构选择研发方向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过程]以对比分析为基本方法,利用中国与波兰(以下简称中波两国)相互注册发明专利以及共同发明和共同申请专利数据,刻画两国专利时序、技术格局、专利权人等竞争态势,描绘中波两国专利合作的现状.[结果/结论]中波两国的专利布局具有较大差异,两国的技术优势不同;中波两国存在小规模的专利合作,竞争态势较为缓和;中波两国存在开展进一步专利合作的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