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桃蚜

桃蚜

桃蚜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0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2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8263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桃蚜的相关文献由140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明光、崔志新、刘树生等。

桃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2 占比:6.24%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8263 占比:93.47%

总计:8840篇

桃蚜—发文趋势图

桃蚜

-研究学者

  • 冯明光
  • 崔志新
  • 刘树生
  • 陈文胜
  • 曹毅
  • 高希武
  • 曾玲
  • 李为争
  • 李友莲
  • 周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刘迎; 刘小强; 徐雪莲; 陈绵才; 韩志玲; 伍牧峰
    • 摘要: 为了有效满足海南辣椒产业发展需求,系统开展了适于海南种植的抗蚜辣椒品种鉴定与评价。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2个参试辣椒品种中,‘猪大肠’‘石柱朝天红’‘博辣15号’‘辣丰三号’和‘小米椒’5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蚜,‘福康8号’‘翡翠甜椒’‘翠玉甜椒’‘薄冠008’‘皇帝椒’‘新香2号’和‘干辣3号’7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蚜,‘大羊角椒’对桃蚜表现为高感,其他19个品种表现为中等抗蚜。中等抗蚜与抗蚜辣椒品种产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了2个朝天椒品种‘博辣天玉’和‘鸡心椒’666.7 m2的平均产量均在1000 kg以下,产量性状表现较差外,其他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高产性状;氧化酶活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接蚜前抗感辣椒品种叶组织中POD、PPO、APX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接蚜后3种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抗蚜品种较感蚜品种对蚜虫的侵害反应更灵敏,在接蚜后的POD、PPO、APX活性增加显著高于高感和感蚜品种,而且辣椒抗蚜性与蚜虫取食后叶组织内POD、PPO、APX活性的增加显著正相关,这与国内外其他作物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博辣15号’‘辣丰三号’‘博辣艳丽’‘辣优15号’‘旋优一号’‘二金条2号’‘黄贡椒’‘猪大肠’‘四季香’‘宁化牛角椒’‘博辣红牛’‘陇椒6号’‘薄皮泡椒王’‘先红5号’‘荷椒15’‘荷椒13号’‘甜杂1号’‘神椒一号’‘热辣2号’‘涮涮辣’‘小米椒’‘石柱朝天红’兼具抗蚜及高产性,可以作为优良品种在海南辣椒产业健康发展中属地化应用推广。
    • 苏植
    • 摘要: 草莓蚜虫是草莓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很多,有桃蚜、棉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等。据调查,江苏地区主要以桃蚜发生危害为主。桃蚜多群聚于草莓花序、嫩叶、嫩心和幼嫩花蕾繁殖、取食危害。为防止草莓蚜虫的发生,减少其对草莓的危害,提高莓农种植效益,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
    • 高玉莲; 王贻卉; 常静; 康鹏; 马崇勇; 韩志勇; 李海平
    • 摘要: 蚜虫是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花期的主要害虫,对荞麦产量影响很大,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提取物对荞麦桃蚜的杀虫活性以及对其体内2种靶标酶和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强的毒杀作用,24 h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243.7 mg·L^(-1)。桃蚜经提取物处理24 h后,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最高抑制率为21.7%;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升高,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在提取物浓度为4000 mg·L^(-1)时最大,显著高于未处理桃蚜两种酶活性,分别是未处理的12.0和1.8倍。瑞香狼毒根提取物提高了桃蚜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_(450)的活性,降低了羧酸酯酶活性。综上,瑞香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蚜有很好的毒杀作用,提取物可影响桃蚜的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干扰其正常生理生化活动。
    • 赵宗祥; 徐迪; 徐莹梅
    • 摘要: 为明确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菜青虫和小白菜桃蚜的最低有效作用剂量,试验以农药登记用量5.625~8.438 a.i.g/10^(4)m^(2)的低值为X,设置了1.00 X(5.625 a.i.g/hm^(2))、0.75 X(4.219 a.i.g/10^(4)m^(2))和0.50 X(2.813 a.i.g/10^(4)m^(2))3个农药梯度,用喷雾法对安徽合肥地区结球期甘蓝上3龄菜青虫和小白菜上桃蚜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药效影响极大的高温、高湿等自然条件下,0.50 X和0.75 X梯度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较大虫龄菜青虫的校正防效在药后7 d达到最高,为73.96%和81.95%;1.00 X梯度的校正防效在药后3 d和7 d分别为85.28%和89.85%;梯度为0.75 X和1.00 X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在药后3 d、7 d对小白菜桃蚜的校正防效差异性不显著,7 d时的校正防治可达93.34%和93.96%。因此,在防治甘蓝田间菜青虫时建议施用1.00 X(5.625 a.i.g/10^(4)m^(2))浓度梯度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而在防治小白菜桃蚜时,建议使用0.75 X(4.219 a.i.g/10^(4)m^(2))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从而避免因过量施药造成防治成本增加及一系列的副作用。
    • 闫乐乐; 卜璐璐; 牛良; 曾文芳; 鲁振华; 崔国朝; 苗玉乐; 潘磊; 王志强
    • 摘要: 【目的】阐明桃蚜(Myzus persicae)危害条件下桃树抗蚜和感蚜品种的代谢响应机制,并确定桃树响应桃蚜危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抗蚜和感蚜桃树幼嫩新梢进行桃蚜危害处理,取接种3 d的桃树新梢进行次生代谢产物提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抗蚜品种(品系)‘96-5-1’(9651)和枣油桃(ZYT),感蚜品种中油13号(CN13)和中农金辉(ZNJH)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以|log2 fold change|≥1,P-value≤0.01作为筛选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ly altered metabolite,DAM)的阈值。采用OPLS-DA模型的VIP值表示抗蚜和感蚜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桃蚜危害3 d后的处理取样,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全部样品中共鉴定出528种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维恩图分析,发现感蚜品种中油13号被桃蚜危害后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7种,有2种含量下降,5种含量上升;中农金辉被桃蚜危害后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7种,有3种含量下降,4种含量上升。抗蚜品种‘96-5-1’被桃蚜危害后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33种,有1种含量下降,32种含量上升;枣油桃被桃蚜危害后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55种,有12种含量下降,43种含量上升。大多数差异代谢物来自两个抗蚜品种,并且抗蚜品种中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幅度比感蚜品种更大。经过分析获得的15种次生代谢产物(6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5种酚酸、3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1种有机酸)可能与寿星桃来源的桃蚜抗性相关。【结论】抗蚜品种在桃蚜危害后显著上调的次生代谢产物可能参与桃树对桃蚜的抗性反应过程,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物质、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和有机酸)的调控是桃树抵抗桃蚜危害的重要机制。
    • 李文红; 程英; 金剑雪; 周宇航; 李凤良
    • 摘要: 【目的】对菜蚜(桃蚜、甘蓝蚜和萝卜蚜)的OBP和CSP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为菜蚜气味识别和化学感受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公共转录组数据,采用BLAST、多序列比对、保守半胱氨酸序列分析、进化发育树构建和蛋白三维结构同源建模等方法鉴定和分析甘蓝蚜和萝卜蚜的OBP和CSP基因。【结果】甘蓝蚜鉴定出12个OBP基因、8个CSP基因,萝卜蚜鉴定出12个OBP基因和12个CSP基因;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直系同源基因在3种菜蚜(甘蓝蚜、萝卜蚜及桃蚜)之间相似度较高,但不同OBP和CSP基因分化明显;基于保守半胱氨酸序列分析发现,菜蚜的OBP1-4、OBP7-12和OBP14-17属于Classic OBP亚家族,OBP5和OBP6属于Plus-C OBP亚家族,菜蚜CSP基因的半胱氨酸模式序列较保守;Motif特征分析表明菜蚜CSP基因比OBP基因更保守;采用同源建模方法发现豌豆蚜和3种菜蚜的OBP3蛋白三维结构极其相似。【结论】3种菜蚜OBP基因和CSP基因在基因数目和序列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直系同源基因之间非常保守。
    • 刘青娴; 王晓丽; 李可琢; 张国亮; 段立清
    • 摘要: 【目的】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是桃蚜Myzus persicae的重要寄生蜂之一。为科学评估褐带蚜小蜂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了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对寄主桃蚜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培养皿中用油菜叶单头饲养、每天记录被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1次的桃蚜存活数、被寄生数、死亡数、幸存者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桃蚜1次后会导致其死亡、幸存及被寄生。被刺桃蚜的死亡率与其日龄和被刺时间有关,1日龄若蚜被刺后死亡率最高,为45%;被刺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桃蚜存活率、褐带蚜小蜂寄生率随桃蚜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被刺幸存者的若虫存活期、产仔前期较未被刺对照延长,产仔期及产仔后期较对照显著缩短,其中被刺3日龄若蚜的产仔期最短,较未被刺对照缩短13.7±1.7 d。被刺幸存者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并与被刺桃蚜日龄有关,2日龄和3日龄若蚜被刺后成虫寿命缩短最明显,分别较对照缩短了12.5 d和11.2 d。被刺幸存者繁殖力(平均每头蚜虫的产仔量)显著降低,被刺日龄越小,产仔量减少越明显,1日龄若蚜被刺幸存者产仔量较未被刺对照减少39.1±4.9头,成蚜被刺幸存者产仔量减少25.2±2.7头。【结论】褐带蚜小蜂除了寄生和取食桃蚜外,产卵器刺入蚜体后的不成功寄生可延长幸存桃蚜的生长发育期,或幸存者的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这些影响对评价褐带蚜小蜂控蚜能力非常重要。
    • 赵艳丽; 韩丽; 田秀峰; 刘青娴; 萨出拉; 段立清
    • 摘要: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 沈迎春
    • 摘要: 月季是常见的花卉,分设施和露地栽培两种。月季的病虫害有二斑叶螨、蚜虫、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要针对各类病虫害发生特点做好防治。一、发生特点1.蚜虫蚜虫是月季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包括蔷薇长管蚜、月季长管蚜、桃蚜、月季冠蚜、棉蚜等,常聚集于月季嫩梢部位,通过刺吸汁液危害嫩叶、嫩枝、花蕾等含糖分较高的幼嫩组织。
    • 睢韡; 石爱霞; 刘宏亮; 王晶; 傅利红
    • 摘要: 【目的】探究花期耧斗菜不同器官乙醇粗提液对桃蚜的触杀活性。【方法】采用浸虫法测定花期耧斗菜叶部、茎部、根部乙醇粗提液对桃蚜的室内触杀活性,并选择花期耧斗菜全株乙醇粗提液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花期耧斗菜叶部、茎部、根部乙醇粗提液浓度为50.0 mg/mL、作用72 h时,对桃蚜的致死率和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00%以上,且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毒力回归方程叶部为y=2.48+1.78x(R^(2)=0.99)、茎部为y=4.84+0.47x(R^(2)=1.00)、根部为y=3.03+1.91x(R^(2)=0.91)。花期耧斗菜全株乙醇粗提液25.0 mg/mL在田间施用后,7 d桃蚜防治效果达70.31%。【结论】花期耧斗菜叶部、茎部、根部乙醇粗提液对桃蚜的触杀效果相当,其杀虫有效成分较为均匀地分布于植物全株;花期耧斗菜全株乙醇粗提液对桃蚜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