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梅兰芳

梅兰芳

梅兰芳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1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617篇;相关期刊937种,包括名人传记:上半月、电影文学、上海戏剧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华经典海外传播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梅兰芳的相关文献由2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城北、封杰、顾育豹等。

梅兰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5 占比:11.3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617 占比:88.65%

总计:27768篇

梅兰芳—发文趋势图

梅兰芳

-研究学者

  • 徐城北
  • 封杰
  • 顾育豹
  • 俞丽伟
  • 邓宾善
  • 梁燕
  • 佚名
  • 刘祯
  • 姜钦峰
  • 沈鸿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志远
    • 摘要: 作为戏曲表演大师的梅兰芳,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戏曲作品,与他有着清晰的戏曲美学观不无重要关系。通过梳理他的有关戏曲美学的表述,可知其戏曲美学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注重戏曲艺术之饱蕴内神的外形美,注重戏曲创作手法与人物形象的契合,注重舞台表演的剧情规定性,注重戏曲舞台创作的适度与整一,追求戏曲表演的平淡、自然。
    • 邹思华; 王省民
    • 摘要: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民国时期,舞台演出、文本传播、图像传播等都是其传播的重要形式。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大师,在《牡丹亭》的舞台演出、文本传播、图像传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兰芳所演的《春香闹学》和《游园惊梦》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 朱志云
    • 摘要: 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应利用大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平台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提升地区文化自信。泰州是苏中地区独居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地方高校在大学语文课堂应积极打造梅兰芳艺术、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和郑板桥三绝这四张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名片,助推地方文化品牌建设。
    • 李木子
    • 摘要: 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传统戏曲就是其中之一,且在我国艺术文化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声乐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不仅熟练地应用了本土素材,丰富了声乐作品的内容,还将传统戏曲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戏歌唱法”。这种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本土作品的亲切感,还有戏曲的韵腔韵味,实属独特,这就是最原始的带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声乐。在此基础上,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们继续创新,在吸收国外声乐艺术经验的同时,借鉴了传统戏曲元素的精华,创作出了一批批脍炙人口的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白毛女》《红珊瑚》《贵妃醉酒》《梅兰芳》等。
    • 付立松
    • 摘要: 明清两代北京城禁娼不禁优,文人官员规避禁令每邀乾旦侑酒,形成绵延数百年的狎优文化。狎优文化是北京侨寓文人的书写题材,也是京旗作家关注的社会现象。《红楼梦》《品花宝鉴》等小说叙述文人与乾旦交往存在两组对立的情感模式:“发乎情,止于礼仪”的文雅之道;越过性别界限、滥情纵欲的俗陋现实。京旗小说《梅兰芳》《北京》分别沿袭两种模式,揭露民初北京城狎优现象与梨园生态,文人由以往品花者角色化身护花人。“五四”之后,狎优文化残阳夕照,老舍小说《兔》讲述乾旦小陈由票友而下海终至堕落、毁灭的故事。
    • 吴新苗
    • 摘要: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一部戏曲口述史长篇巨著,摆脱了以往戏曲口述史料凌乱、庞杂和缺乏统一主题的缺点。同时,梅兰芳、许姬传以使青年演员和学生从中“得到益处”为标准,界定了口述内容范围。梅兰芳对自己的代表剧目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的解析成为该书的核心内容,对其他名伶的回忆也以艺术成就介绍和经验总结为主,因此如何演好戏,如何造就戏曲人才,就成为统摄全书的重要主题,这使得该书具备了戏曲表演教科书的性质和功用。
    • 赵莱静
    • 摘要: 梅兰芳无疑是一朵光辉耀眼的国剧奇葩,更是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他门下的弟子众多,绵延流长。程砚秋是他的第一位弟子。1917年,年轻的程砚秋在荣蝶衣的门下,知名戏曲家罗瘿公以700大洋把程砚秋赎了出来。罗瘿公非常关心程砚秋,督促他练功、练嗓,并亲自教他学习书法,学习诗词。罗瘿公更希望他拜梅兰芳为师。此时,徐悲鸿来京求罗为自己介绍工作。罗瘿公正筹备程砚秋拜师梅兰芳之事,便让徐悲鸿按梅兰芳演出的一张剧照,画了一幅梅兰芳常演的《天女散花》。
    • 俞啟凤
    • 摘要: “三八”妇女节早上,好友与学生在微信里发来祝福,大多是“女神节快乐”。看到“女神”两个字,便想:谁能担当起这两个字呢?脑海中,即刻想起了我的老师--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女神”。当年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这样评价陈伯华:“京剧两百年出了个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个陈伯华”。
    • 李忠梅
    • 摘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和中国传统戏曲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国的传统人文文化,两者在不断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其发展也对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刘飞燕
    • 摘要: 民族声乐作品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成果,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声乐作品,所以要想科学地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就需要对民族声乐演唱方式、演唱风格有全面了解,并且要做到声乐演唱艺术风格的良好统一。歌曲《梅兰芳》是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结合的代表作,其属于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故事性。本文结合歌曲《梅兰芳》就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风格的统一进行全面论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