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榆神矿区

榆神矿区

榆神矿区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2812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地下水、硅谷、煤田地质与勘探等; 榆神矿区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范立民、蒋泽泉、王双明等。

榆神矿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4.03%

专利文献>

论文:2812 占比:95.97%

总计:2930篇

榆神矿区—发文趋势图

榆神矿区

-研究学者

  • 范立民
  • 蒋泽泉
  • 王双明
  • 靳德武
  • 周阳
  • 袁喜东
  • 邓念东
  • 刘基
  • 李智学
  • 杨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婷; 李宁; 姚征; 王强; 谢青; 高骏
    • 摘要: 富油煤开发利用对实现我国煤炭清洁低碳利用、缓解油气供应紧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基于焦油产率分级划分,对榆神矿区延安组主采煤层富油煤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焦油产率的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总体以富油-高油煤为主。垂向上,3^(-1)号煤层焦油产率最高,富油煤和高油煤分布面积最大,其次为2^(-2)号煤层,5^(-2)号煤层相对最小。平面上,焦油产率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变化趋势,除局部分布含油煤外,其他区域均被富油煤和高油煤覆盖。高油煤在矿区东南部连续分布,东北部零星分布,其中3^(-1)号煤层高油煤分布面积最大且连续性最好。富油煤的形成主要受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等因素影响。较低的煤化程度对富油煤的发育极为有利,富油煤和高油煤发育比例达96%以上。较高的富氢镜质组含量为富油煤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富氢镜质组(基质+均质镜质体)含量为高油煤>富油煤>含油煤,富油煤和高油煤的富氢镜质组分含量占全岩显微组分的比例均在50%以上,氢元素含量均在4%以上。强还原性环境为富油煤的生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富油煤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到滨浅湖沉积环境,覆水深度越大,还原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高焦油产率煤;高油煤主要形成于东南部覆水深度最大、还原性最强的滨浅湖环境。
    • 本刊记者
    • 摘要: 大潮奔涌,百舸争流,奋进方能领航。奋进是陕煤集团榆北煤业公司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从2012年元月公司挂牌成立伊始,十年来,榆北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志存高远的理想、创新进取的态度、扎实稳健的作风,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建设起陕北榆神矿区小保当一、二号及曹家滩三对千万吨级矿井,尔林兔三对千万吨级矿井群的建设任务也在谋划推进中……。
    • 蒲治国; 丁湘; 李哲; 纪卓辰; 闫鑫; 贺晓浪; 马建国
    • 摘要: 陕西榆神矿区西湾露天煤矿东端帮一条爆破扩张裂隙沟通矿坑外侧烧变岩含水体,形成长度大于65 m的递增开放式涌水通道,水量稳定在400 m^(3)/h左右,流速高达0.36 m/s,导致该矿面临生态、环保、经济、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尽快封堵该涌水通道,化解以上问题,综合考量环保、工期、成本及施工条件等,针对裂隙主通道位置的确定提出逐步加密布置钻孔的快速探查方法,针对动水条件下递增开放式涌水通道常规灌注方案骨料留存率极低的问题,提出新型骨料充填技术。采用上述方法,成功探查出2个与主涌水通道连通的钻孔,明确通道位置;治理时,先在通道外端口布设“骨料拦阻网”,再采用镁渣核和钙质结核搭配,提高骨料留存率,实现通道的快速充填,经双液浆加固,水量剩余6.6 m^(3)/h,仅用6 d即成功封堵该涌水通道。结果表明,本次提出的爆破裂隙探查方法和递增开放式涌水通道封堵方案科学、高效,该成功案例可为类似条件下涌水通道的探查与治理提供参考。
    • 薛小渊
    • 摘要: 以榆神矿区某矿火烧区放水试验为例,根据放水量、井上下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变化情况等资料,结合烧变岩岩性、抽水试验、补径排条件等,综合分析了烧变岩含水层的可疏性。实践表明,放水试验可弥补地面抽水试验的局限性,对于查明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结果可为矿井防治水提供合理的依据。
    • 李佳; 冯华伟
    • 摘要: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陕北煤炭基地的主力矿区,榆神矿区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在为国家提供优质煤炭的同时,煤炭开发对地下水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煤矿环评实施近40年,对规范煤炭绿色开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但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矿井涌水量、地下水位等预测方面,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影响了煤矿地下水环评的准确性。本文以榆神矿区为例,梳理不同阶段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矿井涌水量等预测方法,分析预测值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新阶段煤炭开发地下水影响预测评价的对策建议。
    • 白如鸿; 刘壮; 刘宁平; 高兴斌; 贺铜章
    • 摘要: 榆神矿区是陕北煤炭基地建设的核心地区,矿区地处沙漠边缘,水资源贫乏,浅埋煤层开采对浅层地下水影响显著,并造成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变化。榆树湾煤矿是榆林能源集团榆神煤电公司的主力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 000万t/a,近年来矿井涌水量一直保持在800 m^(3)/h以上,目前地表水对矿井涌水危害不大,影响矿井涌水的因素是采空面积和开拓长度的增大,采掘破坏影响的顶板含水层向矿井充水通道变多,导致矿井涌水量逐渐增大。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采掘面积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从区域上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涌水量持续来源的途径,建立矿区地下水动态、井下出水点监测系统,采取一系列保水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矿井涌水量较大的难题,促进煤矿产能提升,服务绿色矿区建设。
    • 摘要: 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小学创办于解放初期,位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榆神矿区腹地的大保当镇,是神木教育的西窗口。学校占地面积50亩,有42个教学班,学生2153名,教职工126人。2014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新建了教师周转房、学生公寓楼、师生餐饮楼、综合教学楼、塑胶操场等硬件设施,按照“双高双普”标准新建功能部室,配备设施设备,目前部室数量达到“一部一中心二十四室”,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
    • 范立民; 孙魁; 李成; 宁奎斌; 冀瑞君
    • 摘要: 为了科学解释榆神矿区矿井涌水量较大的涌(突)水事件,为煤矿防治水奠定基础,分析了近年来区内发生的突水事件及矿井较大涌水情况,提出矿井较大涌水形成机理、红土层水文地质性质、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准确性等疑问,阐述了突破"井田"范围,从区域上研究地下水系统和突水水源,关注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洛河组等砂岩弱富水含水层,从导水裂隙带中寻找突水水源,科学评价各岩(土)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动岩层(含水层)渗透性演化以及探索矿井水害源头预防和区域治理思路等几点思考,提出应该从区域上认识水文地质条件及对煤矿涌(突)水的"贡献",揭示矿井较大涌水形成机理,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准确识别含水层、隔水层及其空间赋存关系,探测大采高、大采面环境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并提出从区域上识别地下水强径流带和局部富水区的基础上,制定矿井水害防控措施的思路,为榆神矿区煤矿水害防治提供借鉴和帮助.
    • 赵春虎; 靳德武; 李智学; 申小龙; 王皓; 王世东; 许峰; 王强民
    • 摘要: 榆神矿区是我国陕北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榆神矿区煤层开采顶板覆岩含水层涌水规律研究不足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将矿区开采煤层覆岩划分为松散孔隙、基岩与风化裂隙、烧变岩孔洞裂隙4个含水层组,以及主、亚2个隔水保护层组;根据煤层采动导水裂隙与覆岩含(隔)水层组不同组合关系下的含水层涌水特征,提出了浅埋煤层侧向直接涌水、中深煤层侧向与垂向复合涌水,以及深埋煤层侧向涌水与垂向弱涌水3种含水层涌水模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以榆神矿区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采煤工作面尺度上煤层开采3种模式涌水分析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浅埋煤层侧向直接涌水型(凉水井井田),主采煤层为4-2煤层,采动导水裂隙直接发育至松散含水层,工作面顶部含水层被疏干,总涌水量为47 m3/h,地下水流场受采动影响大;深埋煤层侧向涌水与垂向微涌水型(小壕兔1号井田),主采煤层为1-2煤层,采动导水裂隙发育至基岩含水层,总涌水量为21.87 m3/h,以侧向涌水为主,由于主、亚隔水层复合保护,垂向涌水微弱;中深煤层侧向与垂向复合涌水型(曹家滩井田),主采煤层为2-2煤层(均厚约为11 m),在分层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发育至基岩含水层内部,其侧向涌水量为23.17 m3/h,垂向涌水量为12.67 m3/h,地表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变化较小,在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导水裂隙突破亚隔水层,发育至风化基岩含水层底部,总涌水量增至131 m3/h,对松散含水层影响较大.此外,当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180 m、不能沟通风化基岩含水层时,随导水裂隙带高度增加涌水量增加幅度不大,当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180 m、导水裂隙揭露富水性较好的风化基岩含水层时,涌水量增加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抑制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覆岩强含水层的接触关系,是控制煤层覆岩涌水的一项重要措施.
    • 靳德武; 刘基; 许峰; 王振荣; 庞乃勇
    • 摘要: 榆神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疏放水是榆神矿区顶板水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但过度疏放不仅增加矿井排水负担,而且不利于保护浅层地下水资源.因此,在确保防治水安全的前提下,计算预疏放残余水头、确定预疏放阶段和回采阶段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漏失量,从而实现总漏失量最小是煤炭减水开采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以榆神矿区锦界煤矿为例,在分析井田含、隔水层赋存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开采的2种充水模式,并对顶板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分区;以矿井涌水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涌水量变化规律及其构成比例;采用Drain边界刻画多工作面连续回采内边界,建立了锦界煤矿采掘扰动条件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研究了两种充水模式下预疏放残余水头在不同工况下的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总漏失量变化规律,确定了工作面预疏放结束标准.结果 表明:锦界煤矿煤层顶板为典型的沙(层)-土(层)-基(岩)型结构,主要充水水源为风化基岩水,主要充水模式为土层未缺失风化基岩充水型及土层缺失风化基岩和松散层混合充水型.采用GIS多元信息融合技术划分的井田富水性分区结果显示,相对强富水区位于井田二盘区局部地段、三盘区和四盘区大部分地段,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矿井疏放水量与工作面回采残余涌水量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占矿井涌水量的50%左右.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得出两种充水模式下工作面预疏放结束标准为将充水含水层疏放至煤层底板以上15 ~20 m,保留一定的残余水头可进行回采,无需继续疏放.此时,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水资源总漏失量最小,可起到减水采煤的作用.研究成果为榆神矿区浅埋煤层提供了“减水开采”的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