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生林

次生林

次生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1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961篇;相关期刊317种,包括生态学报、防护林科技、广东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等;次生林的相关文献由187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思齐、朱教君、宋同清等。

次生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1 占比:9.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7961 占比:90.85%

总计:8763篇

次生林—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永强
    • 摘要: 人工林冠下造林主要是针对改造等级差的过熟林与次生林的关键技术,是加强次生林结构、优化木材蓄积、科学优化林木的重要措施,人工林冠下次生林造林能够在充分使用次生林资源的同时,实现有效更新森林资源,是一种人工使用自然资源优化林木结构的方式。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开展的人工林冠下次生林造林现状如次生林的形成原因、特点、在林业中的地位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工林冠下次生林造林的技术要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 王璐颖; 周璋; 张涛; 林明献; 张春生; 李意德; 陈德祥
    • 摘要: 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和吊罗山热带林区海拔245~1255 m范围内根据林分恢复时间设立固定监测样地,探讨了森林地上生物量与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热带次生林平均地上生物量为(155.38±37.16)×10^(3)kg/hm^(2),其中低地次生雨林为(137.91±31.02)×10^(3)kg/hm^(2),山地次生雨林为(160.39±42.13)×10^(3)kg/hm^(2)。自然恢复状态下的生物量恢复率与恢复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至原始林水平。生物量恢复受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显著影响,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随恢复时间显著增加,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随恢复时间显著降低。恢复26年的山地次生雨林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高出原始林58%,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则低68%;恢复35年的低地雨林次生林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比原始林高30%,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则低20%;随恢复时间增加,速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生物量占比下降7%左右;而慢生树种则均呈增加趋势,生物量增长20%~32%。本研究结果对热带森林的有效保护与科学恢复、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欧阳临安(文/图)
    • 摘要: 有的人一心想征服高山,急冲冲往前赶,有的人则流连于沿途的风景,被飞瀑流云、古树奇藤和鸟语花香所吸引。那位背着摄影包走得最慢的.是我呢。我喜欢放慢脚步,仔细搜寻虫虫,甚至趴在地上以平等的视角拍下来。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有一个西岭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基本上是次生林,很多虫虫种群密度不大,经过长年累月坚持拍摄,这片山林慢慢向我展示它的珍宝。
    • 王明强; 唐佳琳; 张海峰; 王洪梅; 康迎昆; 周志军
    • 摘要: 在大量调查黑龙江省次生林下大叶芹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对大叶芹生长的影响,目的是筛选出次生林下大叶芹的高质量种植模式。结果表明:4种林下栽培模式对于大叶芹株高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1号>4号>3号,生长后期2号样地株高也是最高,次生林地阳坡栽培模式下大叶芹的株高和展叶树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 刘兴良; 李旭华; 刘杉; 李伟; 蔡蕾; 张利; 潘红丽;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慧超; 刘千里; 胡宗达
    • 摘要: 天然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物种组成与结构、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人为干扰对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林木生长、更新以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屏障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究最新文献基础上,探讨人为干扰对天然次生林群落林木生长、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的影响,阐明人为干扰在改善和提升天然次生林质量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人为干扰对天然次生林演替进程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天然次生林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管理与多目标经营等提供科学依据。
    • 张艳芳; 李录林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原始森林逐渐演变为次生林。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次生林经营的回顾,总结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展望。
    • 王龙凤; 赵丽宏; 肖伟伟; 王树力
    •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树种对东北地区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1987年营造的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红松混交林、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水曲柳和胡桃楸为主要组成树种的次生林为对照,测定了土壤有机C、全N、全P、速效K、水解N、有效P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红松纯林及3种混交林的各层土壤有机C、全N、全P、速效K、水解N、有效P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较天然次生林分别降低1.79%~48.74%、6.43%~58.53%、35.71%~61.54%、6.89%~68.65%、28.54%~65.50%、2.49%~45.05%。与红松纯林相比,红松混交林各层土壤的有机C、全N、全P、速效K、水解N、有效P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6.30%~42.39%、9.80%~98.13%、14.58%~63.08%、2.83%~65.09%、0.33%~63.85%、13.55%~68.40%。黄檗红松混交林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土壤对N元素的活化能力低于红松纯林,胡桃楸红松混交林土壤对P元素的活化能力高于红松纯林。红松混交林中,胡桃楸红松混交林对N、P元素的活化能力均高于黄檗红松混交林及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次生林采伐后营造红松纯林用于恢复林地营养的过程中,由于林分生长吸收大量营养,土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地力下降。培育红松混交林较培育红松纯林更利于土壤养分分数的提升。
    • 陈德洋
    • 摘要: [目的]研究36年生红锥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生产力。[方法]采用样方收获法对红锥单株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建立红锥各个器官的生长模型。[结果]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分别为树干>大枝>根蔸>树皮>叶>粗根>小枝>枯枝>中根>细根,平均木单株生物量达到1 253.389 kg/株,树干的生物量为705.593 kg/株,占到了整株生物量的56.29%;乔木层生物量为689.364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8.67%;红锥天然次生林分生产力为35.013 t/(hm^(2)·年),乔木层净生产力为31.803 t/(hm^(2)·年),占林分总生产力的90.83%;对红锥各个器官生物量进行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树干、树皮、活枝、树叶、根系都以三次函数方程拟合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红锥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提供指导。
    • 张远荣; 胡明星
    • 摘要: 影响植株生长的必然因素是林木之间的相互竞争,结合之前的研究发现,在林分中林木竞争通常采用胸径比来研究,可以有效地得出林分中林木的竞争情况,故本研究采用了竞争指数CI1来作为量化竞争关系的指标进行研究比较。研究得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及落叶阔叶林的竞争强度出现断崖式的变弱,热带雨林及落叶阔叶林对象木的胸径超过20cm时,竞争强度趋势变得平缓,各径阶的竞争强度波动较小,且随着胸径的变大,各径阶的竞争强度趋于平稳不变;热带季雨林则是16cm时开始趋于平缓;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及山地雨林的竞争强度变化表现比较平缓,不存在比较大幅度的变化。如是对以上6种植被类型开展空间结构调整,减少林分间的竞争,则在调整时对6种植被类型应该分3种情况开展:热带雨林及落叶阔叶林以胸径20cm作为分界;热带季雨林以胸径16cm作为分界;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及山地雨林则依据林分培养目标而具体作出相应调整。
    • 罗也; 王君; 杨雨春; 何怀江; 于海鸥; 郑军; 张天祥
    • 摘要: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精度检验,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和参考乔木异速生物量方程计算各样地每公顷生物量。【结果】4个山脉的林分径级结构基本相近,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体呈现出倒“J”型分布,中小径级的林木株数较多,主要集中在6~14 cm径级,张广才岭每公顷林木株数要多于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根据参数和模型拟合,以及实测株数和模拟株数之间的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比较,3种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值均较为接近,其中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拟效果在4个山脉中均较其他两种曲线更好,且张广才岭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山脉;各山脉每公顷所有树种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长白山>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和龙岗山生物量大小相似,显著高于张广才岭和老爷岭(P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且长白山林分内胡桃楸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山脉(P<0.05)。【结论】4个山脉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林分径级结构模拟均以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且林分中所有树种和胡桃楸单个树种的生物量均在长白山表现最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