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8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12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理论导刊、行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8次年会暨“十八大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商务管理创新(2013)”研讨会、2013《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等;正式制度的相关文献由63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春涛、朱智刚、刘福森等。

正式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5 占比:36.5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812 占比:62.56%

总计:1298篇

正式制度—发文趋势图

正式制度

-研究学者

  • 叶春涛
  • 朱智刚
  • 刘福森
  • 杜威漩
  • 杭慧芹
  • 林浩
  • 梁秀文
  • 池建宇
  • 胡少华
  • 荆丽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春雷
    • 摘要: 受独特的文化场域的影响,我国慈善组织内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张力。这一张力由慈善组织内部正式与非正式权力互侵对方领地所致,表现为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效力的挑战,其本质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竞争,在慈善组织内部造成合法运作与非法操作混杂,进而导致慈善组织难以规范运行,并损害了公共利益。为消除这一张力,政府应在宣传现代公益理念、塑造人们公益精神的基础上,引导慈善组织厘清并稳固正式与非正式权力间的界线、建立更有效的正式制度执行机制、抑制非正式制度的消极作用,实现慈善组织内部制度体系的优化,保障慈善组织规范运行。
    • 潘子成; 易志高; 柏淑嫄
    • 摘要: 面对信息披露违规屡禁不止的现实情境,突破以往正式制度的研究框架,从儒家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系统考察了其对企业信息违规披露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企业所受到的儒家文化影响程度越高,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概率和频次就越小。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以及测量偏误等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公司所在地区的贞节牌坊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研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此外,以上关系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以及外部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更为明显,这表明儒家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内、外部正式制度在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上存在替代关系。拓展性研究发现,儒家文化主要通过抑制管理者自利行为和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这两条路径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本研究丰富了儒家文化与信息披露违规的研究内容,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倡导以儒治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舒安妮; 鲁春霞
    • 摘要: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原有的体育教学体系已满足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课程进行适当的变革,而在变革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制度与非制度因素2个方面探讨体育课程在变革中的影响因素。
    • 赵文举; 张曾莲
    • 摘要: 在正式制度所不能及的改革盲区内,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否得到非正式制度的配合和支持?利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5年322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超效率DEA模型,实证检验了官员返乡任职后“乡土情结”这一非正式制度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和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官员返乡后“乡土情结”有效扩大了官员家乡财政教育投入的规模,这种扩大作用主要发生在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然而,“乡土情结”并没有改善财政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官员返乡任职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停留在教育经费数量的表面而缺乏对教育经费使用质量的关注。研究结论为教育改革如何获取非正式制度的支持提供了“乡土情结”的思路,并据此对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 张玉娟; 郭艳平
    • 摘要: 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企业作为污染物排放的主体,是绿色发展中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剖析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现有文献主要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角度探讨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也有部分文献着重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企业环境治理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以期为完善企业环境治理提供经验证据,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 俞睿骁; 韦诗豪; 苏中锋
    • 摘要: 区域创新能力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制度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基础观,应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选取市场化指数和传统主义文化作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要素,探索制度组态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单一制度要素无法构成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构成组态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传统主义文化可以弥补正式制度要素不足,两者构成组态也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高与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并不对称。研究揭示了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有助于全面认识制度组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正式制度要素和传统主义文化间的耦合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 高满良
    • 摘要: 我国殡葬改革已经推进了60多年,但是殡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实现理想的制度目标,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正式制度,受到了来自农村内生的非正式制度的抵制,使得农村殡葬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冲突关系。厘清制度冲突关系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对农村殡葬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进行积极调适,是推动新时期殡葬文化转型、形成殡葬新风尚的重要内容。
    • 朱玉春; 张亚亚; 付阳奇
    • 摘要: 基于陕西、宁夏两省680份农民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制度安排对农民参与意愿和行为悖离的影响及机制,并比较不同村庄规模、农民年龄和性别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制度安排能够显著抑制农民参与意愿与行为悖离,且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效果大于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的影响净效应为13.4%,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净效应为25.4%;制度安排对特大型村和中小型村的村民作用效果更显著,相较于其他年龄段,制度安排对49岁以下的农民影响效应更为显著,且男性较女性更易于参与意愿向行为的转化。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制度安排能够抑制农民参与意愿与行为悖离的深层原因在于激发农民的能力感知、提高参与预期。据此,建议推进环境政策等正式制度的多元化机制,强化非正式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安排在农民参与行为转变过程中的内在驱动作用。
    • 杜玉春; 梁鸿
    • 摘要: 现实表明,多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由复合了制度环境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决定的。借助由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交互形成的制度环境类型学知识,对来自湖南、贵州和重庆三地的多个案例比较分析表明,在由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非正式制度因素所形成的冲突制度环境中,非正式制度会通过作用参与者实施非预期行为,增加正式制度执行成本,进而导致易地扶贫搬迁成效降低。而在一致的制度环境下,非正式制度因素会通过耦合效应,推动政策实施并促进绩效增长。
    • 石惠文
    • 摘要: 本文主要以闽南D村的移风易俗经验为切口,探讨正式制度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移风易俗是基层治理对风俗异化与社会规则失范的适时回应,规则的社会合法性建构是顺利推行移风易俗治理的内在逻辑,回应了正式制度社会适应困境的问题。政社互动下的公意认证、知识融合下的深层认同和社会激励下的行为动力构建了规则的社会合法性,使得输入性规则获得社会认可,形塑了新的社会规范,避免了规则失范带来的社会风险。以制度输入为切口的社会秩序重塑是国家力量进一步下沉的重要方式,为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以及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构成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