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月

正月

正月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汉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今日民族、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等; 正月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憨斋、钟子凡、陈久金等。

正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94.69%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5.31%

总计:113篇

正月—发文趋势图

正月

-研究学者

  • 憨斋
  • 钟子凡
  • 陈久金
  • 韦燕
  • 鬼塚均
  • 万寿
  • 云霓
  • 任甜甜
  • 伍翠英
  • 何玉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景灿涛
    • 摘要: 《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二卷)》发现了秦始皇二十八年使用“正月”,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使用“辠”,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使用“臣妾”的明确记录,将秦始皇统治时期“正月”“端月”使用情况得以串联,并佐证了秦代改“辠”为“罪”、改“臣妾”为“奴婢”一事及其改称时间。里耶秦简所见用语的年代特征显示出秦代官府文书的行政特点,也反映了秦代专制集权、以法治国和秦代政策高效、严苛的政治特点。
    • 摘要: 中国大多数地方多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并传说“正月理发死舅舅。”那么,头发和舅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清军入关后,为了体现“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男人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 朱珠
    • 摘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亚洲农耕文明的代表.由农耕文明而演化出种类繁多的祭祀祭祖活动,这类活动逐渐演化成今日的"节日".古代中国辉煌的封建文化,使中国节日影响的广泛.日本,拥有与中国相似的农耕文明背景,自古以来两国交往频繁,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日本更是于公元7世纪起派遣遣唐使大规模学习中国文化.乃至今日依旧可从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寻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在节日方面亦不例外,现代日本的传统节日中,包含了日本本国独特的文化特征,但仍可见与中国传统节日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论旨在,通过对现代中日两国共有的主要节日活动的对比,分析两国节日文化的同异.
    • 杨琳芳; 杨银凤(指导)
    • 摘要: 最近,我读了《我是中国小小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学到了不少知识,你有兴趣了解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农历一月又叫"正月"吗?这是因为秦始皇姓嬴,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正(zhèng)"字读音与秦始皇的名"政"读音相同,为了避讳,便规定将"正"字读作"zhēng",正月的叫法就此流传下来。另一个说法是:古代先王会在农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有农历的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張小鋒
    • 摘要: 里耶秦簡、嶽麓書院藏秦簡、周家臺秦墓竹簡等的發現,爲探討秦代避諱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分析認爲,秦代不存在普通百姓取名避諱“秦”國名的制度規定。《趙正書》的發現,進一步印證了秦始皇本名“正”而非“政”。“端月”一詞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已出現,而不是晚至秦二世元年;它的出現并非是避秦始皇名嬴政諱而改“正”爲“端”的緣故。
    • 张海涛
    • 摘要: 《正月》与《离骚》虽然时代相隔久远,但在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手段方面存在相似性。两首诗创作时的背景都是国家政治昏暗、小人佞臣充斥朝廷,诗歌主人公形象及其思想情感具有相似性,诗中君主形象、得志小人形象、广大人民形象也存在相似性,两者都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的创作手法。这说明《正月》可能对《离骚》有一定的影响。
    • 李烁
    • 摘要: 一整个正月里,家中陆陆续续的会有亲朋好友做客.想露两手?不用担心,本期“美食”教大家几道既上得了台面又简单易做的吉祥宴客菜.鸡年新开篇,给大家展示一下厨艺吧.
    • 摘要: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阴历一月本叫“政月”,由于秦始皇名“赢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代替。汉光武帝名叫刘秀,l天I而曾一度把秀才改为“茂才”。
    • 陈识欢
    • 摘要: 生1:“正月梅花傲雪霜”中的“正月”是什么意思?生2:“正月”就是“一月”。生1:那为什么写“正月”,不写“一月”呢?生2:我认为“正月”和“一月”是一样的,用哪个都行。师:有不同意见吗?生3:正月十五不一定正好在1月15号。所以“正月”不能说成“一月”。生4:那为什么大家还说“正月”是“一月”呢?
    • 刘剑
    • 摘要: 网上有一道选择题,涉及秦始皇的避讳问题:《公羊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秦始皇名“赢政”,为避讳把“政月”改为“正月”,且读平声,这就是今天的“正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1)说明秦始皇意气用事;(2)“政月”改为“正月”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独尊;(3)避讳是指为了尊重别人而用避开或换用某些字词的方法改变原来正常的称谓;(4)避讳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