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色分析

比色分析

比色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0143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土壤与肥料、莱钢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第十六届全国卫生检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比色分析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关亚风、冯亮、傅昕等。

比色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0143 占比:99.89%

总计:180345篇

比色分析—发文趋势图

比色分析

-研究学者

  • 关亚风
  • 冯亮
  • 傅昕
  • 张何
  • 于思琦
  • 任祥
  • 吴芳英
  • 寺元正明
  • 川濑喜幸
  • 李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春霞; 王昌烜; 黄巧; 陈霞; 李红敏; 付家莉; 张云红; 王双慧
    • 摘要: 该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分子,结合杂交链式反应和酶催化双重信号放大策略,建立了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灵敏可视化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适配体包被浓度60 nmol/L、检测探针浓度80 nmol/L、发夹DNA浓度80 nmol/L、10 g/L牛血清白蛋白封闭4 h、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稀释体积比1∶40 000、靶标与适配体反应时间30 min、发夹DNA杂交时间60 min等优化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10^(5)CFU/mL呈良好线性(R=0.992),可视化检测限为10 CFU/mL,与其余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并与国标法对比验证,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加标回收率为91.8%~98.2%,相对标准偏差<6%。该研究所建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准确性好,适用于批量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筛查。
    • 克迪里亚·吾麦尔; 夏日帕提·艾尼玩
    • 摘要: 灭菌口罩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但由于环氧乙烷的毒性以及口罩产品的特殊性,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的3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检测流程等并提出检测建议,为开展相关测试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 章安良
    • 摘要: 为了降低传统比色分析肉眼观察带来的人为误差,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阵列式多样品比色检测方法。智能手机捕获的图像颜色信息进行中位数分析,并经颜色空间转换,获取颜色信息所对应的最接近的标准浓度点,通过两侧微元拓展、计算定位待测结果。同时,提出了两种颜色空间和一个标准比色点对现场检测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为使用者提供了现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法。应用自行开发的检测系统对标准比色卡颜色信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开发的App可以实现多样品同时检测,误差在5.6%以内。应用开发的系统进行现场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检测,两组测试结果容差小于6.45%。
    • 何立勇; 俞佳乐; 李天华; 陈荣恒; 林建原; 干宁
    • 摘要: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日益引起全球关注,迫切需要开发同时快速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适配体捕获探针的微流控芯片-比色双模式传感器,实现了副溶血性弧菌(V.P)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T)的快速定性和同时定量分析.此探针包括磁珠及其表面修饰的含ATP、待测物适配体及重复G碱基核苷酸片段的DNA长链.当探针和目标物结合后,会释放出上述DNA长链,形成与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结合的G四链体,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四甲基联苯胺(TMB)-H2 O2体系的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蓝色,实现两种致病菌的现场分析.释放的DNA长链经过EcoRV核酸内切酶剪切后,得到不同长度DNA片段,分别对应V.P和S.T的数量.在微流控芯片中分析和测定各片段,可实现两种细菌的定量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传感器对两种细菌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2~107 CFU/mL,检出限可达30 CFU/mL.此传感器为现场定性筛查致病菌污染水平和实验室准确检测其含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张源; 贾静娴; 郑贺; 丁文琪; 杨蕊宁
    • 摘要: 以绿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保护剂,简单快速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与传统方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相比,绿茶提取液制备的金纳米粒子耐高盐耐酸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将金纳米粒子与VC和AgNO3混合,VC还原AgNO3产生银单质覆盖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形成金银核壳纳米粒子,导致溶液颜色及波长410 nm处吸光度变化,实现VC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于此将金纳米粒子用于VC的比色分析.最优条件下,VC质量浓度2 mg/L时裸眼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浅粉变为淡黄色;结合紫外-可见光度计检测,波长410 nm处吸光度与VC质量浓度在0.4~12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4 mg/L.将此方法用于VC药片和市售饮料中VC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2.2%~115.0%之间.
    • 孙怀霞; 王令臣; 林郑忠; 洪诚毅; 黄志勇
    • 摘要: 利用一种基于适配体氯化血红素(hemin)比色分析法快速检测牛奶中的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含量.设计两条DNA链,其中一条为CAP的核酸适配体,在其3′端修饰氯化血红素;另一条为CAP核酸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在其5′端修饰hemin.当体系中无CAP时,两条DNA单链杂交形成DNA双链,两个hemin单体形成二聚体使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以致不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产生蓝色产物.而体系中有CAP时,CAP与CAP适配体特异性结合,DNA双链解离,hemin单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恢复,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TMB产生蓝色产物,加入反应终止液后,检测452 nm处的吸光度值.在优化条件下,该比色法检测CAP的线性范围为1~30 nmol·L-1,以3倍标准偏差计算其检出限为0.315 nmol·L-1.将该方法用于牛奶样品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5% ~116.0%,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牛奶中CAP含量.
    • 周晨雨; 房琦; 张玉; 杜衍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在双亲性聚乙烯醇气凝胶(PAA)载体上原位生长Au@Pt纳米粒子,制备Au@Pt-PAAC复合纳米材料.PAA载体上丰富的含氧基团为纳米粒子的生长提供了成核位点,而核壳结构的Au@Pt纳米粒子,一方面由于协同效应提高了材料的类氧化酶活性,另一方面减少了铂的用量,降低了催化剂成本.基于Au@Pt-PAAC材料的类氧化酶活性构筑了比色传感器用于还原性物质抗坏血酸(AA)的可视化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AA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mol/L,检出限为8.77μmol/L.将本方法用于饮料和维生素C片中的AA含量检测,所得实验结果与样品标示含量一致,因此可用于总抗氧化能力(TAC)的评价.本方法简单、直观、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谭娟; 夏万强; 付文升; 王燚
    • 摘要: 纳米酶催化活性的精准调控对其在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MoS_(2)量子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其在水溶液中的聚集或分散状态实现了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可控调节.研究发现,单分散的MoS2量子点表现出十分微弱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Fe^(3+)可诱导其发生聚集使粒径增大,导致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而地中海贫血症的治疗药物去铁酮能选择性与Fe^(3+)配位,从而抑制MoS2量子点的聚集行为和类酶活性增强,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去铁酮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比例关系.基于该原理,本文构建了一种比色检测去铁酮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药品中去铁酮的质量控制.借助智能手机的拍照和色度分析功能,本文还开发了利用智能手机作为检测器的便携式分析方法用于去铁酮含量的测定,该方法有望进一步扩展到床边检测与诊断.
    • 庄欠粉; 王勇
    • 摘要: 将科研成果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设计了一个碳点光学检测金(III)离子的分析化学综合实验新项目.通过该教学实践,使学生认识到新材料作为分析化学基本要素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分析化学与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紧密关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比色法检测性能指标的比较,了解不同分析方法检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3种光谱分析理论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该实验操作简便、高效低耗、环境友好,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相互渗透融合,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赵秋伶; 史雅静; 张振宇
    • 摘要: 通过裁剪分析和共聚焦成像鉴定了适配体的结合域,根据结合域位于3′端茎-环的特点,建立了外切核酸酶Ⅰ依赖的酶联核酸适配体比色分析法检测恩诺沙星残留。波长450 nm吸光度与恩诺沙星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6~254μg/L,检测限为15μg/L。实际试样检测显示:15个牛奶样本里有6个检出恩诺沙星残留,残留量在43~152μg/L之间。标准加入回收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在93.5%~99.6%之间,批内变异系数为6.03%~8.12%,批间变异系数为7.31%~13.42%。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批量样品快速分析和现场快速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