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间性

民间性

民间性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法律、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5626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统一论坛、台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学术研讨会等;民间性的相关文献由45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宝强、刘利凤、娄佰彤等。

民间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626 占比:99.90%

总计:436079篇

民间性—发文趋势图

民间性

-研究学者

  • 孙宝强
  • 刘利凤
  • 娄佰彤
  • 赵建新
  • 严文萃
  • 刘成勇
  • 刘明
  • 周江
  • 姜有荣
  • 张德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晓英
    • 摘要: 民族艺术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所具备的民间性、差异性和自由性能够很好地切合当代需求,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能够得到更加自由的释放。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民众的审美意识,或者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都会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从艺术认同层面分析,现代生活中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文化同质化倾向,作为民族意识代表的民族艺术在民族发展中更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出发,对民族艺术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倪金艳
    • 摘要: 民间文学中的孟姜女传说通过讲述者(又称表演者)的讲述而遍布国内多个省份。表演者会自觉地沿用民间传说的套路作为开篇,通过“求助传统”与勾连传统相结合,拓展孟姜女传说的内容,并且借助人物行为的“重复”,提升听众的理解。孟姜女传说的“民间性”突出,它代表着民间叙事立场,以平民思维模式歌颂平民道德,对朝野人物进行道德审视,进而宣扬民间信奉的伦理道德。孟姜女传说在表演时,为增强表演效果,采用狂欢化的语言,塑造了带有狂欢色彩的人物形象。
    • 张伟伦
    • 摘要: 这是一段尘封的记忆。但在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史上却令人铭记。1952年4月3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办了一次民间性的国际会议——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来自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美国、保加利亚、印度、越南、委内瑞拉等49个国家的近500名工商界代表出席了会议。随着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逐步确立,世界两大阵营渐成对峙状态,冷战的阴云笼罩着欧洲大地。
    • 王靖
    • 摘要: 《苏尔诗海》是印度中世纪虔诚文学作品中的一块瑰宝。该诗集以颂扬黑天大神为主,主要表现毗湿奴大神的凡间化身黑天在人间的游乐本事及功行事迹。印度传统文学凸显了《苏尔诗海》作为文人作品的正统性和经典性。然而,从文本内容来看,《苏尔诗海》与同时期的文人作品《罗摩功行之湖》不同,它更贴近百姓生活,其创作与印度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体现出更多的民间性特征。从创作者、作品受众、黑天形象及艺术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对《苏尔诗海》的民间性特征进行考察和论证,《苏尔诗海》是瓦拉帕派将印度教经典《薄伽梵往世书》与以民间书写为主要特点的"苏尔诗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民间文学形式表达宗教服务目的的典型。瓦拉帕派宗派学家和近现代印度文人学者基于自身的思想和意图对这些流行于民间的、口头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苏尔诗歌"进行加工、整理,最终编纂出《苏尔诗海》。正是宗教经典《薄伽梵往世书》与民间流行的"苏尔诗歌"的结合以及近现代文人的改造,催化出了《苏尔诗海》兼具经典性和民间性的鲜明特征。《苏尔诗海》既宣扬了黑天信仰,又反映了印度社会百姓的生活景象和最基本的审美情感,具有很高的印度民间文学价值和永恒的审美价值。通过考察蕴藏其中的印度民间文化特点,可以揭示印度百姓丰富的生活和情感,理解他们对人神关系的思考和寻求解脱的宗教体验。
    • 肖男; 和伟
    • 摘要: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网络这一传播媒介的出现,诗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令人惊叹的改变。巨大的变革也为诗歌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然而不难发现,网络诗歌里种种“妖魔化”的问题都能从百年前白话新诗的变革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因此,从语言形式、民间思想以及媒介变革三个角度来探寻诗歌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客观分析其中的传承与嬗变、突破与局限,将更清楚客观地看到网络诗歌的历史定位。事实上,恰恰是网络诗歌的出现为21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契机。
    • 张德明; 吕睿
    • 摘要: 雍明远的古体诗词写作凝聚着关注现实人生的智慧,很好地兼顾了思想性和审美价值的理想融合。作品充分表达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活立言”的文字情绪。作者写出了当代汉语古体诗词比较纯正的抒情趣味,由此确立自己不可重复与替代的语言和精神个性。
    • 娄佰彤
    • 摘要: 吉林地方戏曲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性,东北民间的风俗习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吉林地方戏曲尤其是二人转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具有浓厚东北地域特点的新剧种吉剧的产生与发展同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极大地满足了东北民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本文结合吉林地方戏曲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借鉴剖析中国地方戏曲名剧的发展历程和表演特点,探讨了吉林地方戏曲的民间性特点,同时对吉林地方戏曲如何跻身于中国地方戏曲名剧的行列,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壮大、传承发展,在逆境中砥砺前行,略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 聂付生
    • 摘要: 婺剧表演的主要特征是接地气的民间性。表演的原初形态是婺剧表演民间性重要的艺术表征,这种艺术表征又通过诸如道与技、正与副、文与武等奇正相生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婺剧表演的精致化则是婺剧表演民间性的一种艺术提升,这种提升既是婺剧表演民间性的继承又是婺剧表演民间性的创新,两者相为表里,互相生发。
    • 王天孜
    • 摘要: 《欧洲绘画史》,邵大箴,奚静之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1月从原始社会的洞窟绘画,到极具宗教性和民间性的中世纪绘画;从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的创新探索到20世纪欧洲画家对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扬,欧洲绘画始终服务于社会和意识形态,艺术地记录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变迁。
    • 董文强
    • 摘要: 巩义石窟造像题记以北齐为最多,在北朝造像题记中风格独特,具有个性鲜明的民间艺术审美价值。以《沙弥道荣造像题记》为代表的北齐民间造像题记,是民间工匠在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继承北魏造像题记进行变革与创新的应制之作,代表北齐民间地域群体书风的典型风格,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朴拙大方、简朴遒劲、随意自然、气势开张。在造像题记书法艺术形式、文化价值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