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氰酸酯树脂

氰酸酯树脂

氰酸酯树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67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22396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材料导报、覆铜板资讯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二十一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第十五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暨覆铜板产业协同创新国际论坛、第十二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等;氰酸酯树脂的相关文献由954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国正、顾嫒娟、祝保林等。

氰酸酯树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3967 占比:99.86%

总计:224271篇

氰酸酯树脂—发文趋势图

氰酸酯树脂

-研究学者

  • 梁国正
  • 顾嫒娟
  • 祝保林
  • 袁莉
  • 王跃彪
  • 颜红侠
  • 唐军旗
  • 张文根
  • 李文峰
  • 杨洁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惠雪梅; 张岗; 侯晓; 崔红; 张承双; 包艳玲
    • 摘要: 为了满足未来高速高加速战术导弹对壳体承载能力和防热功能的要求,采用干法缠绕工艺制备结构/防热一体化?480 mm复合材料壳体,其中结构层采用T700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防热层采用复合防热结构,进行壳体内压检验、声发射和水压爆破实验,研究内压作用下壳体的应变变化规律,判断复合材料损伤类型,预测壳体破坏位置,评价外防热材料的结构完整性,考核壳体承受内压载荷的能力。结果表明:结构/防热一体化?480 mm壳体应变与压强呈线性关系,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480 mm壳体在内压作用下出现树脂开裂、单丝断裂、纤维束断裂和分层等声发射信号,分布在前后封头区域,二次加载后费利西蒂(Felicity)比为0.96;壳体的爆破压强为18.6MPa,容器特性系数达到42.1 km,后封头区域出现宏观纤维断裂现象;防热层材料表面出现少量纤维起毛、断丝和发白现象,未出现分层和脱落,保持较好的结构完整性。
    • 胡明; 祝保林
    • 摘要: 通过硅烷偶联剂A-1120对立方氮化硅(γ-Si_(3)N_(4))粒子进行表面初步接枝,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对经过初步接枝的γ-Si_(3)N_(4)粒子进行表面二次接枝,实现了对该粒子的表面多步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粒子加入氰酸酯树脂(CE)中,制备了CE/γ-Si_(3)N_(4)复合材料,考察了CE/γ-Si_(3)N_(4)复合体系的黏度变化,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多步接枝后γ-Si_(3)N_(4)粒子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一方面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介电性能较纯CE固化物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复合体系的黏度较低,更有利于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的优化。当经过两次表面接枝改性的γ-Si_(3)N_(4)(记作SN3)粒子用量达到CE单体质量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由纯CE固化物的8.42 kJ/m^(2)提高到15.84 kJ/m^(2),提升了88.12%;当SN3粒子用量达到6%时,弯曲强度由82.56 MPa提高到156.53 MPa,提升了89.60%,复合材料热失重5%的温度由392.6°C上升到467.8°C,提高了19.2%,600°C质量保持率由51.5%上升至67.2%,提高了30.5%,介电常数增大23.8%,介电损耗正切值减小63.2%。
    • 陈浩然; 荆佳奇; 曲广岩; 张明睿
    • 摘要: 随着我国国防事业、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新型航天飞行器的快速发展,耐高温、耐湿热、耐辐射、低介电氰酸酯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航天器用材料需保证飞行器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为方便航天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本文综述了航天用氰酸酯树脂的基本要求和研究的主要途径以及氰酸酯树脂在高韧性、高粘结、防辐射、耐湿热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氰酸酯树脂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氰酸酯树脂在功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 惠雪梅; 侯晓; 张承双; 魏花丽; 廖英强; 张光喜
    • 摘要: 采用酚醛型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CE),通过预聚工艺解决CE树脂的室温结晶和析出问题。利用凝胶时间、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IR)、流变仪和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手段跟踪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反应过程,研究预聚时间对凝胶时间、固化反应、分子结构、流变行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复合材料金相结构的影响,获得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E/EP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包括1个吸热区和2个放热区,生成不同化学结构的生成物。CE/EP树脂体系的固化度、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随预聚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而凝胶时间却随预聚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预聚时间还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金相结构,孔隙率随预聚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通过研究,掌握CE/EP树脂体系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方法,降低固化温度,改善CE树脂与碳纤维间的浸润性和粘接性,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和工程化应用提供高性能树脂基体。
    • 王坤
    • 摘要: 氰酸酯树脂是有较大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一种热固性树脂,但脆性较大,韧性不高,所以有很大的改性必要性。本文采用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双酚A溶于DMA,制备双邻苯二甲腈单体,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双邻苯二甲腈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示热失重分析仪(TGA)对聚合物的固化行为和耐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加热熔融共混树脂,探究多种比例共混树脂的性能。探究双邻苯二甲腈单体的合成工艺并进行改进,得到合成双邻苯二甲腈单体的最佳条件,通过TGA测试得到双邻苯二甲腈改性氰酸酯的TGA图谱并进行分析,改善了氰酸酯树脂的耐热性。
    • 胡明; 祝保林
    • 摘要: 将无机纳米氧化铜(CuO)粒子加入氰酸酯树脂(CE),以有机锡(DBTDL)实现自由基引发,定量加入环氧树脂(E–54)制得CE/CuO系列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酸碱腐蚀性能,讨论了复合材料性能得以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无机纳米CuO粒子的引入,有利于CE基体树脂的聚合,无机纳米CuO粒子含量为10.0%时,复合材料差示扫描量热峰顶温度由286.3°C降至223.6°C,下降21.9%;无机纳米CuO粒子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165.36 MPa,较纯CE基体树脂提高了95.34%,复合材料冲击强度达14.18 kJ/m2,较纯CE基体树脂提高了62.24%;随无机纳米CuO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得以改善,当无机纳米CuO粒子含量为10.0%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10.24倍;无机纳米CuO粒子引入量为7.0%时,复合材料强碱腐蚀率为0.155%,比纯CE基体树脂下降38.0%;复合材料强酸腐蚀率为0.072%,比纯CE基体树脂下降60.4%.
    • 吕嘉木
    • 摘要: 氰酸酯树脂由于其特殊的反应活性,通常需要借助催化反应促使其降低固化反应温度,缩短固化反应时间.在不借助外部催化剂时,高纯氰酸酯的自催化作用效果不显著,催化效率仍是较低;外部催化剂中,活泼氢催化剂、金属离子催化剂应用较成熟,但应用的同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机锡催化剂催化效果良好,副作用较小;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氰酸酯催化反应,也在近些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 祝保林
    • 摘要: 将纳米菱方氮化硼粒子(RBN)经烘干预处理后,加入氰酸酯树脂(CE)基体,二月桂酸二丁基锡(BDTL)作为引发剂,制得CE/RBN系列浇铸体复合材料。对浇铸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想能、玻璃化温度、热分解温度和热失重性能实测表明,RBN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为15.02kJ/m^(2),较纯基体固化产物提高了71.65%;弯曲强度达到163.60MPa,较纯基体固化产物提高了93.60%;RBN加入质量为有机基体质量的4.0%时,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89.50°C,比纯基体固化产物提高了13.30%;热分解温度为458.30°C,提高了10.73%;质量保持率为72.40%,比纯基体固化产物提高了41.41%。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RBN加入的质量分数为有机基体质量的4.0%时,复合材料性能得到综合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