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漠化

沙漠化

沙漠化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0篇,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学、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3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559139篇;相关期刊798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等;沙漠化的相关文献由28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赵哈林、董玉祥等。

沙漠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3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9139 占比:99.69%

总计:560898篇

沙漠化—发文趋势图

沙漠化

-研究学者

  • 王涛
  • 赵哈林
  • 董玉祥
  • 董光荣
  • 赵学勇
  • 常学礼
  • 李玉强
  • 屈建军
  • 李并成
  • 张德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春颖; 云欣悦; 梁允刚; 郭宇泽
    • 摘要: 在土地质量退化、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土壤改良剂应用已成为土地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沙化土地改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致使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也上升为研究热点。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部分布面积最广,且该区域大面积耕地也处于不同程度的沙化状态。因此,开展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对土地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充分梳理了沙化土壤改良剂的种类、研发及应用等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了沙化土壤改良剂分类及其对土壤质量提升、植物生长促进效益,分析了沙化土壤改良剂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为土壤沙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马迪乃·阿布力米提; 张勇娟; 李从娟; 刘国军; 陆学良; 陆明
    • 摘要: 从膨润土的特性、资源分布、土壤改良作用、在固沙材料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综述了膨润土及其产品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膨润土复合产品在沙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中的发展思路,即根据膨润土复合产品的实际功效、经济投入、环保特性及可持续性等,筛选出价格低廉、功能高效、可以大规模生产及推广应用的多种膨润土复合产品,将其分别应用于沙漠到绿洲过渡带的生态恢复、人工林沙产业、林草退化区、戈壁、公路铁路渠道工程等防沙领域,综合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实现膨润土复合产品在沙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中的健康发展。
    • 马猛
    • 摘要: 辽宁省西北部沙漠化地区是农牧交错的特殊生态过渡区,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加速控制沙漠化,恢复和建立人造植被,为荒漠化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理论依据。本文以彰武试验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区内土壤、植被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辽宁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该区域气候变化是导致发生干旱化的根本原因,而人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系统种植结构配置不合理和生产投入太少也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杨柳; 梁俊红; 徐凤瑶; 何庆芳
    • 摘要: 宁夏地区是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虽然近些年来沙漠化治理的效果相当显著,但由于其地区的沙漠化面积较大,宁夏部分地区的土地沙漠化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本文根据2010-2016年的landsat7的宁夏中部地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宁夏中部部分地区的近些年沙漠化和绿地的演变情况,旨在为宁夏地区建立一个实时的遥感监测手段,为沙漠化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本文在收集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后,计算了近7年该区域的NDVI值,并反演获取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通过年间的对比发现,研究区域内沙漠化情况明显改善,但沙漠化严重的区域并没有明显地减少且具有蔓延的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对宁夏地区沙漠化的监测及防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李玉; 王杰; 杨永胜; 张宇恒; 刘明; 周华坤
    •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国内外土地沙漠化治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CNKI及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数据源,通过检索1998年~2020年期间的相关文献和专利,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掘。研究结果表明:(1)1998年~2020年期间,SCIE收录的土地沙漠化领域研究文献呈先缓慢后快速增长趋势,CNKI收录的土地沙漠化领域研究文献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快速增加后稳定的趋势,DII收录的专利数量呈先稳定后快速增加的趋势;(2)发表土地沙漠化文章质量和数量较高的期刊分别为荷兰的《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及英国的《Land Degradation&Development》;(3)土地沙漠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中国土地沙漠化研究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居前列,但相关研究论文质量偏低,篇均被引频次仅为17.79;(4)土地沙漠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植被覆盖指数等,研究方法多为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干旱区等地;(5)在中国范围内,来自内蒙古的土地沙漠化研究居首位,研究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6)土地沙漠化防治措施中,涉及固沙措施的文献数量最多。得出结论认为近几十年来,土地沙漠化及其治理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的关系方面。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综合影响力较高,研究论文质量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 摘要: 甘肃15家在甘肃单位被授予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协办公厅日前公布了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我省15家省级科普基地成功被授予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据了解,此次全国共有800家单位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的15家在甘科普教育基地分别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 李并成
    • 摘要: 新疆塔里木盆地策勒县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为一片典型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区域,总面积约660平方千米。古绿洲上散落着胡杨墩佛寺遗址、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大墓地、胡杨墓地、喀拉沁古城、斯皮尔古城等众多古代遗迹。喀拉沁古城为唐代所设的坎城守捉(坎城镇、绀州),也即媲摩城(phema)。唐代喀拉沁古城商贸发达、人丁兴旺、佛教兴盛,公元790年以后荒弃。斯皮尔古城原为汉代西域渠勒国王城鞬都城,约魏晋后期荒弃。文中对于达玛沟下游古绿洲上的佛寺和城址的废弃,以及古绿洲沙漠化过程前后经历的两个阶段和沙漠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 苟小林; 周青平; 涂卫国; 陈有军; 魏小星; 张伟
    • 摘要: 为明确寒冷半湿润区沙漠化土地土壤水分和植物根系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过程,在沙漠化土地种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探究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表层(0~15cm)、中层(15~30cm)、深层(30~45cm)的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总根系生物量、老芒麦根系生物量、其他植物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恢复年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通过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促进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在恢复3年后达到30.16%,土壤含水量在恢复3年后增加到10.59%;植被恢复促进土壤根系生物量增加,恢复3年后植物总根系生物量增加到6103.21g/m^(3),但人工种植的老芒麦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其他植物根系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本土植物生物量逐渐恢复。综上,在高寒半湿润沙漠化土地通过改善土壤水分环境,增加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恢复过程。
    • 罗永清; 李玉强
    • 摘要: 沙漠化土地治理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及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沙化土地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随着人口密度增加、产业结构改变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往的沙地治理模式出现了一定的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思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下,我国沙地治理如何实施尚无明确的方向。本文基于我国沙地治理的历史、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探讨了我国沙地治理的方向与潜在模式,以期为我国沙漠化土地治理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刘燕燕; 孙桂丽; 吉小敏; 禹明柱; 冉亚军
    • 摘要: [目的]对2000—202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沙漠化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制定防沙治沙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构建沙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2000—202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沙漠化风险进行评价,并分析风险等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博州沙漠化风险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极高风险和高度风险区集中在博州东部精河县及东北部阿拉山口市;中度风险及低风险区域位于博州中部博乐市及温泉县,中度风险所占比例最大,高达40%以上。(2)2000—2020年沙漠化风险主要是以极高风险向高度风险转移,高度风险向中度风险转移,中度风险向低风险转移,整体呈现出逆向逐级转化的趋势。至2020年,极高风险面积共减少3 160.3 km^(2),低风险面积共增加2 424.76 km^(2)。(3)2000—2020年,沙漠化极高风险和高度风险重心均向东迁移,极高风险重心迁移变化最为明显,逐渐向精河县东部迁移,中度风险和低风险重心变化范围不明显,分布于博乐市和温泉县。[结论] 2000—202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各区域沙漠化风险程度不同,在沙漠化的治理与防治过程中,应当因地适宜,合理有效地开展治沙防沙以及生态修复工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