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被分布

植被分布

植被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00134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大气科学、生态学报、林业调查规划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四届绿洲论坛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讨论会等;植被分布的相关文献由4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刚、杨猛、林琳等。

植被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0134 占比:99.87%

总计:100266篇

植被分布—发文趋势图

植被分布

-研究学者

  • 杨刚
  • 杨猛
  • 林琳
  • 卓嘎
  • 余卫东
  • 刘伟东
  • 刘其世
  • 刘成基
  • 刘曙光
  • 吴乔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猛
    • 摘要: 辽宁省西北部沙漠化地区是农牧交错的特殊生态过渡区,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加速控制沙漠化,恢复和建立人造植被,为荒漠化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理论依据。本文以彰武试验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区内土壤、植被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辽宁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该区域气候变化是导致发生干旱化的根本原因,而人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系统种植结构配置不合理和生产投入太少也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韩云翔; 张化永; 黄头生
    • 摘要: 目前中国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确定热带温度界限指标并探究热带雨林、季雨林植被热量和地理分布,对保护和恢复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汇总历史研究成果,以年均温22°C及以上为中国热带范围热量指标,基于《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的框架,结合《中国植被图集(1:1,000,000)》与气象数据等数据资料,对24个热带雨林、季雨林群系进行热量分析并描述其地理分布范围,经验证共有19种群系在热带范围中有分布,其中8种在热带为主要分布。
    • 孙若修; 申明爽; 胡亚伟; 徐勤涛; 张建军
    • 摘要: 为深入探讨坡面植被分布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定量分析植被分布与坡面产流产沙的关系,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在15°坡面条件下,对不同植被覆盖度(40%,60%)、不同降雨强度(30,60,90 mm/h)和不同植被分布位置(相对距离为0,0.2,0.4,0.6,0.8,1.0)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进行观测,分析不同植被分布条件下的水土保持作用,提出了不同覆盖度下控制水土流失的植被优化配置。结果表明:(1)在一定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植被分布条件下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均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2)坡面平均产流率和产沙率随着相对距离的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被相对距离为0.2的坡面的平均产流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均为最小;(3)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发现,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度对产流具有重要影响,降雨强度和植被相对距离对产沙具有重要影响;(4)当植被覆盖度为40%时,以减少径流和泥沙为主要目标的最优化植被相对位置分别为0~0.36,0~0.31;当植被覆盖度为60%时,以减少径流和泥沙为主要目标的最优化植被相对位置分别为0~0.43,0~0.22。表明坡面植被分布对产流产沙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草带的相对距离越小,对减少径流和泥沙的作用较好。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 冯相艳; 赵文智; 蔺鹏飞; 王川
    •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所形成的可测量特征,受植物遗传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祁连山是我国干旱区的一条重要山脉,北坡海拔介于2000—5000 m,分布着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10余种木本植物。深入了解祁连山区木本植物功能性状随海拔梯度分异特征对认识山地植物的适应性和植被垂直地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祁连山北坡天然分布的11种木本植物,其中灌木9种,分别是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猫儿刺(Ilex pernyi)、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刚毛忍冬(Lonicera hispida)、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和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乔木2种,分别是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调查了木质密度、胡伯尔值、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含水率和比叶面积6个枝、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灌木的木质密度、胡伯尔值、叶含水率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乔木,但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乔木;(2)木质密度和叶干物质含量随海拔升高显著下降,其他功能性状沿海拔分异不显著;(3)生长季气温与叶干物质含量正相关,与胡伯尔值和叶含水率负相关,生长季降水与各功能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乔木和灌木植物采取不同的枝、叶资源利用策略来适应高山生境;随海拔升高,降低结构性碳投资可能限制了高山植被的分布上限;生长季气温是引起性状沿海拔分异的重要环境因子,但不能完全解释性状沿海拔分异规律。
    • 夏传花; 贺中华; 汪开花
    • 摘要: 以贵州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卫星CCD影像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实地采集的样点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分类对草海的植被进行分类和精度验证,通过三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比对,发现草海核心区几乎长满水生植被,且分布的规律为湖中央到岸边依次为沉水植被、挺水植被、浮水植被.
    • 叶光志; 左建梅; 郭泽娟; 陈小红
    • 摘要: 雅砻江流域下游山高谷深,地势崎岖,气候复杂多样,物种丰富,以盐边县为例进行全面调查,该区域共有木本植物99科338属881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中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6种,常绿阔叶树种为485种,占总种数的55.05%;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科属组成复杂,泛热带分布49科69属,占总科数的49.50%和总属数的20.41%,其次为北温带分布18科47属,占总科数的18.18%和总属数的13.91%;植被呈稀树灌丛—常绿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的垂直分布特征.
    • 杨俊博; 田锴; 吴传万; 蔡溯林; 田兴军
    • 摘要: 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植被的研究结果和实地考察,对江苏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布格局、变迁及驱动力进行了综合考证研究,以期为江苏1:50万植被图的编研绘制和植被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江苏植被图编研工作始于1964年,最后成图于2001年.江苏植被包含栽培植被、人工林植被、天然林植被、草本沼泽、草甸、稀灌草丛等.农作物栽培植被分布在江苏境内绝大多数平坦区域,主要为玉米、小麦、水稻.天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低山丘陵、宜溧山地、宁镇山脉等山地,包含马尾松林、赤松林等常绿针叶林,栓皮栎林、麻栎林、枫香树林等落叶阔叶林,青冈、木荷林等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苦槠-青冈混交林等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和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分布在苏北、里下河和滨海平原,包含杨树林、侧柏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盐城滨海湿地,以芦苇沼泽和米草沼泽等草本沼泽为主.与1983年相比,以马尾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为代表的森林植被面积在缩减,稀灌草丛、草甸分布面积急剧减少,滨海盐生草甸转变为米草沼泽,大面积栽培植被和部分天然植被转变为城镇.以城镇化为主导的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了江苏植被的分布格局,是植被变迁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江苏天然植被现状,建议在南京幕府山、镇江宝华山、连云港沙洲湾等人为扰动严重的天然林植被分布区和滨海湿地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区,对薄荷、太子参等药用植物和滨海围垦区资源开发利用精细化,以及加强外来入侵植物,如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喜旱莲子草等的管控,以保护江苏天然植被群落多样性.
    • 詹泸成; 马芬艳; 陈建生; 辛沛
    • 摘要: 为了探究江苏东台条子泥围垦区的水盐分布规律,揭示圆环状植被分布与土壤水盐条件的关系,于2019年9月对围垦区内用作湿地恢复的区域进行测量和采样。在植被环附近测量了二维、三维大地电阻率,采集降水、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样品,测试样品的水盐指标和D、~(18)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植被圆环下方3 m深度内均存在对应的高电阻率/低盐度区域,且随着植被类型由中心向外环变化,对应的土壤水盐度也逐渐增大;土壤水盐度是不同植被呈现圆环状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受降水入渗和土壤蒸发引起的盐分集结共同作用;土壤盐度直接影响了不同植被种群的分布格局,而植被对入渗和蒸发过程的影响也反作用于土壤盐度分布。
    • 苗肥
    • 摘要: 文章通过对辽宁努鲁儿虎山植被分布进行分析,总结区域内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努鲁儿虎山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