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59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7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105120篇;相关期刊591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气象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3年全国植物园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等;木本植物的相关文献由351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铭宇、陈平、陈永华等。

木本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7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5120 占比:98.78%

总计:106415篇

木本植物—发文趋势图

木本植物

-研究学者

  • 许铭宇
  • 陈平
  • 陈永华
  • 吴晓芙
  • 张德强
  • 彭方仁
  • 汪贵斌
  • 蔡金峰
  • 郁万文
  • 郭水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紫烟; 刘佳乐; 朱圆圆; 杨雅舒; 陈利英; 张雪梅; 齐国辉
    • 摘要: 低温是限制木本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木本植物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统,在受到低温胁迫时,为抵御逆境带来的伤害,其自身会发生一系列的分子及生理反应,以响应和应对逆境信号。这些反应互相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分子生理应答机制。综述近年来低温胁迫下木本植物信号转导、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的分子响应,及膜系统、保护酶系统、有机调节物质的生理响应,从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基因表达、代谢调节到生理变化这一连贯的系统进行初步阐述,以揭示木本植物低温应答机制,并就当前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探究木本植物应对低温胁迫的抗寒机制和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选育抗寒性强的木本植物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 杨礼旦; 陈应强; 杨学成
    • 摘要: 为合理利用木本植物资源提供物质准备和基础,通过随机踏查和线路法野外实地调查,对台江县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江木本植物有98科325属814种,其中裸子植物有9科23属32种,被子植物有89科302属782种,台江县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具有种类较为丰富,以乔木种为主,组成以蔷薇科、樟科、豆科为优势科,少种科为主导的分布格局特征;从科和属的区系分析看来,台江县木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热带分布略显优势,中国特有分布属较为丰富的特征;与邻近的玉屏县、江口县、万山区和湖南省的通道县、城步县相比,植物区系联系紧密;台江县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树种木本植物资源多以“风水林”、古树和古树群的形式保存,碎片化严重,多数种极稀少。
    • 王敏; 张晖; 曾惠娴; 宋晓; 周胜; 李永泉
    • 摘要: 综述水体从寡营养状态逐渐演变成富营养状态的过程,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和危害,进而对水体富营养的概念进行拓展,并结合全球范围的最新实例数据阐明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针对目前常规性的水体富营养治理方案,强调植物生态修复的优势,尤其引入水生乡土木本植物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 郝晓雷
    • 摘要: 选取鲁西南地区1981—2020年旱柳、榆树、合欢、楝树4种不同科属典型木本植物物候期资料,结合当地相应时期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不同种类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鲁西南地区1981—2020年平均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82°C/10 a、0.609°C/10 a。(2)受气候变化影响,鲁西南地区四种木本植物的秋季物候期均呈推迟趋势,榆树、旱柳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两种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秋季物候期中落叶末期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强烈。(3)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变化受气温、地温、风速的影响较大,其中气温、地温越高,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会出现的越晚;风速越大,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会出现的越早。(4)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虽受日照、降水、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 王晓丽; 毛润科
    • 摘要: 采用资料收集结合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至今仍然饮用的代茶木本植物种质资源种类、加工方法、功效。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至今仍然饮用的代茶木本植物资源13科16属18种,常用代茶部位有芽、叶、花、果,加工方法有自然晒干、阴干、直接代茶冲泡、炭火烤焦等方法,代茶多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舒经活络等功效。
    • 曹安邦; 陵军成
    • 摘要: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观赏植物为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材料,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木本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园林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85种,隶属21科40属。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豆科(Leguminos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最为丰富。经园林应用评价后筛选出花色(P_(6))、抗逆性(P_(10))、叶色(P_(5))为主要的开发应用限制因子,根据观赏价值质量分数(M),最终筛选出匍匐栒子(Cotoneaster adpressus Bois.)、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 Bge.)、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西北栒子(Cotoneaster zabelii Schneid.)、小叶蔷薇(Rosa willmottiae Hemsl.)、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Lindl.)、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等13种Ⅰ级优良观赏植物,可在祁连山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开发应用。
    • 赵阳; 曹家豪; 李波; 齐瑞; 刘婷; 陈学龙; 高本强; 赵艳丽; 刘锦乾; 曹秀文
    • 摘要: 基于群落调查数据,以样地代表多种资源的综合状态,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利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洮河自然保护区大峪沟林区的紫果云杉群落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紫果云杉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8种,隶属于4科6属,紫果云杉占绝对优势,岷江冷杉为次优势种;灌木层共有植物50种,隶属于16科25属,忍冬科的蓝靛果、葱皮忍冬和唐古特忍冬等以及蔷薇科的峨眉蔷薇和银露梅等构成了灌木层的主体,紫果云杉幼苗优势不明显,但生态位宽度最大。本研究表明,生态位宽度受物种生态特性及其分布和生境共同影响,重要值大的物种生态位宽度一般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相似性和重叠性一般较大,并与其它物种重叠的概率高、重叠程度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集中出现时也会出现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同科或同属的物种间常有较大生态位相似和重叠。生态位宽度反映着种群的扩散潜力,生态位相似反映着群落的稳定性,生态位重叠反映着物种间存在或潜在的竞争程度。紫果云杉在乔、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适应性最强,群落结构稳定,具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 邢辉; 谷梅红
    •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周口市木本植物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开发、利用及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周口市木本植物保护利用对策,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 汪汉驹; 李江荣; 郑维列; 陈康; 陈文盛; 丁慧慧
    • 摘要: 为了解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冷杉群落木本植物的组成特征,以及生境条件对群落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形成的作用与影响。选取主要代表性状:叶面积、植株最大高度,测定了不同海拔冷杉群落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值,并统计了冷杉每木检尺及样地物种数量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色季拉山冷杉群落木本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阳坡树种数量>阴坡,低海拔物种数总体>高海拔。不同坡向冷杉叶面积沿海拔梯度上升总体波动下降。阳坡木本植物叶面积随海拔上升总体增加;阴坡叶面积变化趋势总体上同阳坡一致。不同坡向冷杉最大高度总体沿海拔上升依次递减。阳坡木本植物最大高度变化规律同冷杉相似;阴坡植物随海拔增长总体也增加。综上表明,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塑造了沿海拔梯度的冷杉群落物种组成、构建格局及其功能多样性特征。
    • 刘小冬; 孙叶熔; 汤粤婷; 王敏; 肖冰
    • 摘要: 为探究7种耐水湿木本植物在湿地环境中水适应性,采用箱体控水设置3种土壤水分梯度(K1:湿润、K2:淹水3 cm、K3:干旱),研究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指标与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蒲桃(Syzygium jambos)和木槿(Hibiscus syriacus)的Pn、Gs和Ci在K1、K3下差异不显著,Pn、Gs在K1下显著高于K2和K3,Ci在K1下则显著低于K2和K3;红花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对叶榕(Ficus hispida)、铁冬青(Ilex rotunda)和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的Pn、Gs和Ci在K1、K2下差异均不显著,而K1、K2下的Pn、Gs则显著高于K3,Ci显著低于K3。从形态特征来看,蒲桃和木槿仅在K1下长势良好,其余5种植物则仅K1、K2下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综合分析表明,木槿和蒲桃的耐湿能力较好但耐淹耐旱能力较弱,适宜水岸交界处或者水湿交替变化的环境,其余5种植物耐湿耐淹能力较好但耐旱性不足,适合种植在湿地短期浅水淹地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