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西

河西

河西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589种,包括天津人大、甘肃社会科学、敦煌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广西水利青年科技论坛等;河西的相关文献由1050位作者贡献,包括闫廷亮、汪扬、林厚彬等。

河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6 占比:98.9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0.99%

总计:1108篇

河西—发文趋势图

河西

-研究学者

  • 闫廷亮
  • 汪扬
  • 林厚彬
  • 牟歆
  • 王子今
  • 贾小军
  • 刘龙珠
  • 孙悟群
  • 荆永福
  • 赵兰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学东; 李学东
    • 摘要: 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始,唐朝逐渐放弃对吐蕃的攻势战略,转而在边境屯驻军队防守。鉴于此前唐蕃双方的交战场所主要集中于陇右地区,唐朝起初设军驻防的区域亦在陇右,为保障边军粮饷的供应,在此地大力发展屯田。突厥第二汗国建立后,河西面临着突厥与吐蕃联兵进犯的威胁,加之防御力量薄弱,顿时岌岌可危,在河西之地增设军队已势在必行,屯田积谷随即展开。由于当时吐蕃政局一度动荡不安,对外攻略势头放缓,陇右地区的边防压力相对减轻;河西却面临二蕃联合寇扰的风险,为满足当地军队的粮饷需求,唐廷将河西地区的屯田作为重中之重,河西屯田由是大兴。
    • 朱顺顺
    • 摘要: 河西地区作为中原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倍受史学界的关注,其关于河西卫所、屯田等的研究成果颇丰.文章从传世的历史文献入手,对明代河西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实际作物以及作物种植的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河西农业的发展及开发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杨浣; 马小斌
    • 摘要: 西夏疆域,地形狭长,东西倍于南北;地势高亢,坐西北而瞰东南。东南部是黄土高原,以横山、六盘山为屏障;北部是鄂尔多斯和阿拉善高原,以沙漠为主,有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间有草原,以阴山山脉为塞垣;西部是青藏高原的北缘,有绿洲曰河西走廊,以祁连山为庇护,河湟环带,山峡迂回;中部为“几字形”河套平原,以黄河、贺兰山为天堑。西夏存立之所以长久者,天时在于大国对峙的夹缝中求生存,地利在于形势要害之地置监军司,人和在于国小则无所恃而有畏惧,军民之事犹如一家。
    • 许诺
    • 摘要: “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生长于今甘肃一带的具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地域文化。因其受中原混战的干扰较小,“永嘉之乱”后部分中原文士进入该地区,带来中原正统的文化韵律,与河西本土文化及西域文明融会贯通,发展出其鲜明的河西文化风格。五凉政权多崇儒倡文,开明的政治环境为众多文人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五凉文化中西兼容,文学、艺术、以及儒学等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北中国文化盛地。
    • 张亮
    • 摘要: 采用沉淀法和漂浮法对河西地区不同来源的870份犬新鲜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的虫卵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流浪犬救助站、宠物市场、宠物医院和繁育基地的肠道寄生虫阳性率分别为28.8%、23.8%、4.2%、3.6%,其中蛔虫、钩虫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9%、10.5%。结果表明流浪犬救助站和宠物市场的犬肠道寄生虫阳性率明显高于宠物医院和繁育基地。鉴于流浪犬救助站寄生虫病的高感染率,选用复方非班太尔片、赛拉菌素溶液等体内驱虫药进行了驱虫效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非班太尔片和赛拉菌素溶液对犬蛔虫、钩虫均有很好的驱虫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可用于宠物犬的预防性驱虫。
    • 濮仲远
    • 摘要: 玉女神起源于中国传统星辰信仰,后又被道教所吸收,并融入了民间信仰。唐代凉州和敦煌民众都崇拜玉女神。由于唐代及之前河西粟特人众多,随着他们所信仰的祆教在河西不断传播,祆教得悉神逐渐融入中国传统玉女神信仰,合二为一,遂成为河西各族民众信仰的新神祇。
    • 杨殿刚
    • 摘要: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地,分布着一连串庞大的魏晋十六国墓葬群。这些墓葬形制结构独特,壁画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文化意蕴丰厚,在华夏文明史上亦属罕见。河西走廊现已发掘的魏晋十六国墓葬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的形象,其中虎的形象不仅内容丰富、神形兼备,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涵盖了其时代和地域文化的信息,是研究中国虎文化珍贵的资料。
    • 谢明君; 李广; 马维伟; 刘帅楠; 常海刚; 杜佳囝; 丁宁
    • 摘要: 为探究河西灌溉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限制及其循环规律,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青贮玉米植株与土壤的稳态性特征,以甘肃省河西灌溉区W0(传统灌水)、W1(节水10%)、W2(节水20%)、W3(节水30%)4种灌水处理的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植株有机碳(OC,Organic Carbon)、全氮(TN,Total Nitrogen)、全磷(TP,Total Phosphorus)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和植株与土壤间的内稳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处理下青贮玉米土壤OC、TN、TP含量均在0~10 cm土层达到最高值。(2)4种灌水处理下,植株器官养分含量在W0灌水处理下显著升高;在0~30 cm土层土壤OC、TN、TP含量在W1灌水处理下最高,且TN、TP显著高于其余灌水处理6.66%~26.17%、4.67%~19.21%;随灌水量减少土壤及植株养分降低显著。(3)土壤、植株C∶N、C∶P、N∶P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60~61.2、4.39~53.9、1.01~1.24,其中,土壤C∶N值在各土层及不同灌水处理下较为稳定,叶片(11.9)、根(7.58)的N∶P值均小于植株氮限制的阈值(14),说明植株生长受到氮元素的限制。(4)4种灌水处理下,植株(根、叶片)OC、TP元素及其化学比值稳态性均呈现绝对稳定状态,但在W2处理下叶片N∶P稳态性表现出敏感状态。可见,在河西灌溉区,节水10%不仅有利于青贮玉米土壤养分的存留及保持作物生长的稳定适应能力,也可达到节水目的,进而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 李并成
    • 摘要: 西王母文化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遗珍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该文考证有关史料,并经实地调查,对于河西走廊、青海、新疆地区的西王母文化遗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摸清了其基本样貌。文中涉及祁连山南麓之西王母石室、环青海湖地区西王母文化遗存及祭祀活动、武威酒泉高台敦煌等地汉晋壁画墓中的西王母形象、莫高窟壁画及敦煌文献记载中的西王母、天山一带的西王母文化遗存、昆仑山一带的西王母神话与历史遗迹等,寻觅、考察研究西王母文化不仅对于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摸清其基本样貌以及流传状况、保护其重要遗迹,借此发展文化旅游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西王母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母爱之美、和平之美、和谐之美、长寿之美、团圆之美,以及民族交往交融之美,至今仍有着不容忽视的时代价值。
    • 黄学超
    • 摘要: 悬泉汉简ⅡT0214①∶130和ⅤT1611③∶39所载道路里程与路线可以进行比较与演算。简ⅡT0214①∶130所载酒泉郡最东端一置不是表是,而在表是以西;表是县在当时属张掖郡。简ⅤT1611③∶39所载的武威郡治不在姑臧,而可能在番和。简ⅤT1611③∶39所示“东南”驿道,干道经天水通安定,基本上即传统认识的长安至河西的“北道”,并有支路通金城。基于以上结论,大致可以复原出简ⅡT0214①∶130的完整面貌。两简共同反映出西汉某一时期河西的部分驿道与政区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