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区

政区

政区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地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专利文献39851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江汉论坛、唐都学刊、安徽史学等; 政区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奠基、胡阿祥、何畏等。

政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39851 占比:99.47%

总计:40065篇

政区—发文趋势图

政区

-研究学者

  • 傅奠基
  • 胡阿祥
  • 何畏
  • 吴喜
  • 宫钦第
  • 李治安
  • 杨鑫
  • 邓敏杰
  • 高源
  • 高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宋可达
    • 摘要: 太湖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了该区域的水利修治必须施行统一管理。随着明初以直隶嘉兴、湖州二府改属浙江,历史上曾长期属于同一政区的太湖流域遂分属直、浙二省,受此影响,江南地区在水利治理层面形成了“犬牙相错”的格局。为统筹管理江南七府水利,明廷在永乐至弘治年间逐渐建立起一套应天巡抚——浙江按察司佥事协同治水的管理机制。正德以后,由浙江按察司佥事兼管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水利的弊端愈加凸显,朝廷遂在江南水利的合治、分治问题上反复摇摆。至万历五年,最终确立了以苏松兵备道、浙江按察司佥事分管江南水利的政策。太湖流域行政区划的长期分裂,是明代江南治水管理机制不断调整的重要原因。
    • 肖扬
    • 摘要: 叶县的建制萌芽于先秦,今县域内的昆阳镇在春秋时期设县。两汉时期,叶县、昆阳县在隶属郡、国之间频繁转换。隋唐至两宋,叶县曾先后隶属过汝州、许州、裕州。昆阳县在隋唐时期先改名为汝坟县,后被废。叶县在隋唐时期建制变化频繁,曾为仙州州治。元初,昆阳并入叶县。发展至明清,隶属南阳府,一直较为稳定。古叶县的政区变迁史,为叶县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独特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 阮戈
    • 摘要: 明弘治年间朝廷在赣州设立南赣巡抚加强对南岭山区的动乱治理。南赣巡抚下辖跨越四个布政司的广阔巡抚辖区,看起来辖区广阔,职权却为中央限制,施政常受阻碍。嘉靖末年,南赣巡抚为加强动乱治理与拓展施政空间,提议在邻省广东设立新县划入江西赣州府,此举立刻引起广东官员集体反对。虔粤双方此后围绕平远设县事宜展开争夺。以该次设县争端为中心,通过梳理南赣巡抚在明代中后期为了打破施政困局的种种努力,讨论明代中晚期南赣巡抚的巡抚辖区以及职权的演变情况。
    • 沈卡祥
    • 摘要: 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发现《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云南”图中,永昌、顺宁、景东府级界线和蒗蕖土州(舍)、南甸宣抚司治地等绘制有误,需作修正。
    • 秦中亮
    • 摘要: 在整个藩镇时代,河朔政区有数次较大的调整,每次都依托不同的历史语境展开。后世学者由于对当时这些具体的历史语境缺少充分的领会,往往把唐廷在河朔的诸多失利,归咎于皇帝与廷臣在政区调整上的失策。实际上,唐廷对河朔政区的调整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理念——确保中央利益最大化。从这一角度纵览河朔政区的数次调整方案,大多是唐廷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为此,唐廷采取了维持诸方“有利的均衡”、让河朔强藩互不相邻、对河朔防御型藩镇采用“节度州与单支郡二元结构”、将河朔地区节度使与刺史文臣化等一系列手段。长庆年间以后,当唐廷不再试图彻底改变河朔藩镇父子相袭的局面,改行“放弃河北,控制其余”的政策,唐廷与河朔之间博弈的关节之处才得到彻底解决,双方由敌对关系转变为共生关系,河朔政区就此趋于稳定。
    • 但昌武
    • 摘要: “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吴、淮南两地政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整。在吴地,徙汝南王为江都王,辖东阳郡及原鄣郡的北部数县,将原鄣郡的其余地区和会稽郡合并为新的会稽郡。在淮南地区,徙庐江王为衡山王,割其东南部置为新的庐江郡,将原来江南的庐江、豫章二郡合并为新的豫章郡。这次政区调整既是中央集权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东南地域政治地理格局的重构。
    • 王兴锋
    • 摘要: 秦北地郡政区沿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北地郡,肇始于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的义渠置县。其后,秦国夺取义渠二十五城,统属于北地郡。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秦灭义渠后,北地郡辖区扩大,秦国重新调整北地郡的辖境和属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后,北地郡列入三十六郡。秦北地郡政区沿革研究的深入,为探寻秦郡政区沿革提供有益补充,也为历史政区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黄学超
    • 摘要: 悬泉汉简ⅡT0214①∶130和ⅤT1611③∶39所载道路里程与路线可以进行比较与演算。简ⅡT0214①∶130所载酒泉郡最东端一置不是表是,而在表是以西;表是县在当时属张掖郡。简ⅤT1611③∶39所载的武威郡治不在姑臧,而可能在番和。简ⅤT1611③∶39所示“东南”驿道,干道经天水通安定,基本上即传统认识的长安至河西的“北道”,并有支路通金城。基于以上结论,大致可以复原出简ⅡT0214①∶130的完整面貌。两简共同反映出西汉某一时期河西的部分驿道与政区情况。
    • 李梦宇; 戴长雷; 赵伟静; 于淼
    • 摘要: 为了分析亚美寒区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差异,文章对各个分区进行了比较.首先确定亚美寒区的区位与范围,然后分别对东北亚区域和西北美区域进行计算分区的划分,包括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最后以面积和人口为参数对各分区生产水足迹进行计算,从不同尺度比较分析了各分区生产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得到如下结论:从整体看,东北亚区域南部行政分区生产水足迹高于北部,西北美区域近海一侧的行政分区生产水足迹更高;亚美各行政分区生产水足迹的大小与单位面积的人口数有关;亚美寒区各流域所流经分区的生产水足迹的大小与其人口数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亚美寒区水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参考.
    • 李东升
    • 摘要: 宋以前的今商洛地区,行政区划范围和隶属关系一直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自北宋开始,商洛地区从隶属关系、行政区划范围上趋于稳定,形成了今商洛市的大致区域。元明时期,由于人口和政治原因,行政区划未出现大的变动,行政级别有一定的变化。明以后,今商洛六县一区的区域除个别县在清代由于人口的增长析出之外,基本形成。政区变动的几个原因,除了人口变动、政治决策的主要原因之外,还有经济、军事等重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