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涉外法律人才

涉外法律人才

涉外法律人才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常用外国语、人才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45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改革与开放、高考:文科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欧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教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依法治国与法学教育”论坛等;涉外法律人才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法连、刘乃忠、刘亚军等。

涉外法律人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2.9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445 占比:97.02%

总计:2520篇

涉外法律人才—发文趋势图

涉外法律人才

-研究学者

  • 张法连
  • 刘乃忠
  • 刘亚军
  • 周长军
  • 孙挥
  • 师怡
  • 李国英
  • 石莹
  • 马彦峰
  • 龙长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佳儒
    • 摘要: 伴随全球化进程推进,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政治、经济、贸易、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国际争端也日益增多。如何以法律为框架,增进沟通和对话,如何借助谈判(广义谈判包括仲裁和调解,即第三方介入下的谈判)手段和平解决分歧和化解争端,这是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我国而言,为了“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
    • 简基松; 陈良奎
    • 摘要: 我国涉外法律人才的匮乏,不仅表现为总量不足,同时表现为供求偏差:培养领域与需求领域之间的偏差;培养的类型与需求的类型之间的偏差;培养的语境与需求的语境之间的偏差。因此拓展国别法的专业设置,加大涉外法律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充分发挥专硕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龙头作用,加大小语种涉外法人才培养的力度是消除这种供求错位重要举措。
    • 摘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的科技革命正加快重塑世界格局,我国正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及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这为中国律师“走出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孟献策
    • 摘要: 十八大以来,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被提上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我国需建设一支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伴随而来的涉外人才库的建立,就直接证明了国家对于涉外法律人才的日趋重视.
    • 陈松; 佟雪
    •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也受到人们高度重视.而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养时需要考虑的要求比较多,这就应在全面落实各项要求的条件下规划完善合理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效果,避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当然还需要保证"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性,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 吴豪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也逐渐趋于世界化.各国的政治交流与国际贸易、合作不断增多,这为我们国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意味着国家需要大量的涉外法律人才来助力国家解决国际问题.而法律英语是涉外型法律人才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要对涉外法律人才的知识体系做出要求,找出法律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对完善法律英语教学提出应对方案,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助力经济全球化的顺利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吴春平
    • 摘要: 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我国逐步迈入国际化的进程.而涉外法律人才的稀缺、国家的积极倡导、对外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内教育体系的设置,在无形中推动了法律英语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律英语凭借其自身的精准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法律英语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如法律英语学科的增设、参加LEC考试的人数增加以及对法律英语人才的重视.法律英语将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其在国际交往、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作用,丰富其时代内涵.
    • 万艺
    • 摘要: 为助力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群建设被提上了议程.面对当下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存在的"与法律英语课程相混淆、'教'、'学'两面"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分法学双语课程与法律英语课程,做好法学双语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在教师选任、教材选编以及教学组织设计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机制"等改进方案.
    • 穆红琴
    • 摘要: 新文科建设在法学领域体现为“新法学”。新法学要求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应有新理念、新使命、新内容、新方法。新理念体现为不仅培养涉外型通晓国际规则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法治人才,还应该培养具有创制国际规则能力的高端法律人才。新使命体现为应培养学生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应共有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以应对诸如中美贸易摩擦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新内容体现为实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涉外法律人才具有交叉学科的思维。新方法体现为从传统的法学方法转向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统一,彰显新法学的科学性。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应当从专业设置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逐一落实上述四个方面的新要求,探索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涉外法律人才,让他们在涉外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
    • 乌云斯琴
    • 摘要: 在发展新时期内,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布局,加强我国和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提升经济合作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大量的涉外法律人才,因此要注重培养,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文章先介绍有关"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再分析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对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不断提高人才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