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MS模型

CMS模型

CMS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6121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商业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中国·浙江绿茶大会、2008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200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等;CMS模型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海峰、杨逢珉、李嘉雨等。

CMS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6121 占比:99.87%

总计:146318篇

CMS模型—发文趋势图

CMS模型

-研究学者

  • 肖海峰
  • 杨逢珉
  • 李嘉雨
  • 王姝璇
  • 肖艳
  • 佟继英
  • 吕建兴
  • 周力
  • 庄丽娟
  • 王溶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宗宪; 李诚
    • 摘要: 基于区域性经贸组织对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梳理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与结构演变特征,分析了出口竞争优势的提升前景,根据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解了整体域、产品域、市场域下竞争优势的培育要素。研究表明:(1)出口规模增速换挡且复苏乏力,产品集中化与市场多样化影响了竞争优势的稳定性,提升市场占有率是破解竞争优势培养瓶颈的关键。(2)规模增长效应逐渐疲软,产品种类效应、市场分布效应的重要性上升,具体供给效应表现欠佳,供给份额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亟待提高,不同视域下出口竞争优势的增持因素不尽相同。(3)相比全球市场,RCEP内部需求对竞争优势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由此提出把握市场动态、促进出口增长多因素整合、建立贸易预警机制、加快“亚太农贸一体化”进程等对策建议。
    • 张美云; 王雪萍
    • 摘要: 基于CMS模型探究中国对东盟环境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从环境产品整体角度来看,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逐渐增加,交叉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减弱,竞争力效应逐渐成为环境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从细分类环境产品角度来看,竞争力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各类产品的影响逐渐增加,增长效应和综合竞争力效应对各类产品出口发挥主要作用。因此,中国应努力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从而推动对东盟环境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 刘婧怡; 曹芳芳; 李先德
    • 摘要: 基于1995—2020年贸易数据,利用HP滤波法、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方向发生了4次转换,由此划分出5个贸易阶段,且波动方向转换的频率持续加快,波动幅度持续扩大;中国大麦进口长期趋势值的快速增长及实际进口量的上下起伏是引起贸易波动的重要缘由;世界大麦出口规模的扩张难以有效填补中国大麦需求的快速增长,反而由于出口规模的不稳定引发了贸易波动;中国未能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调整进口来源,未能充分利用新兴大麦出口市场抑制贸易波动;中国具有较好的进口引力基础,但受到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进口引力的作用效果未能与国内市场供需变化相匹配,进而经常引起贸易波动。因此,中国应适时调整进口市场结构,注重新兴市场的培育与运用;进一步发挥进口引力优势,联动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满足国内大麦需求。
    • 葛明; 赵素萍
    • 摘要: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有望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外部机遇,因此,在RCEP框架下,考察中国新能源产业出口波动的进口市场需求和出口竞争力的贡献率大小、结构特征和协同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2002—2019年HS6分位数据,基于拓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三层次分解框架,解构了中国对RCEP国家新能源产业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对RCEP新能源产业出口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进口需求规模扩大、出口竞争力整体提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总体效应,在结构上表现为国别结构效应显著而产品结构效应稳定的特征。②出口整体竞争力提高主要得益于数量份额的大幅扩张,而价格阶梯却有下降趋势,新产品的贡献度也比较微弱,总体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经济水平、缓解资金约束、提高研发投入、人民币贬值、加强双边人文交流等措施均有助于提高中国新能源产业出口竞争力。因此,中国需充分利用RCEP贸易自由化的机会积极挖掘进口国市场需求潜力,通过创新产品种类、提高质量阶梯、扩大规模优势、协调供需矛盾等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以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出口份额和市场规模的平稳增长。
    • 宋扬; 郭秀琪; 李如霞; 刘妍
    • 摘要: 运用2010—2020年中国辛辣蔬菜出口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对中国辛辣蔬菜出口贸易波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辛辣蔬菜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涨的趋势,出口产品以洋葱、辣椒、大蒜为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对中国辛辣蔬菜出口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市场需求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具体的管理体系,提出了从提高品质、品牌效应、经营能力、行业监管等方面促进中国辛辣蔬菜出口的建议。
    • 李诚
    • 摘要: 考察2009-2020年RCEP框架下的中国商品出口特征,借助CMS模型分解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构建综合出口竞争力指数并剖析其提升前景。研究显示,中国商品在RCEP域内的出口增长韧性高于域外,产品集中度与市场多样性同步提升;规模需求效应对出口增长的主导作用减弱而供给效应增强,竞争力对需求调整的滞后性阻碍了出口增长,上述结论在产品域和国别域分解中依然成立;中国在从需求驱动型向竞争力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中暴露出结构优化缓慢、内外部市场联动缺失、供需契合度低下等问题;中国对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老五国”以及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竞争力较乐观,能源品和消费品则面临瓶颈。中国应系统研判RCEP税则、培养多元竞争优势等以促进中国商品的高水平“走出去”。
    • 薛龙飞; 赵鑫钰; 曹招锋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市场对特色油料的消费量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胡麻作为最主要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国内刚性需求不断增加致产需缺口持续扩大,中国的胡麻贸易逆差现象显著。文章整理了2010~2020年胡麻的进出口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胡麻进出口增长进行分解。最后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胡麻贸易持续逆差的主要原因:出口过分依赖世界市场的需求;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胡麻需求不断扩大,供给不足;进口竞争力大。
    • 陈和平; 祁春节; 钟昌标
    • 摘要: 虽然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中美制成品贸易仍然表现出互补性和互利性强的根本特征。基于2002—2021年UN Comtrade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考察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中国提供有益启示。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主要为出口竞争力效应驱动;进口需求效应受到外部负向冲击显著,受到经济复苏正向拉动明显;出口结构效应表现不佳,抑制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扩大。不同要素禀赋制成品出口增长驱动主要来自出口竞争力效应和进口需求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呈现差异化。未来中国需要根据美国需求规模变化采取动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 郭延景; 肖海峰
    • 摘要: :基于UN COMTRADE数据,本文在对1996—2017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三个方面对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产品进口需求增加是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近年来农产品出口结构适应性逐渐下降,导致结构效应的作用逐渐降低;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增加是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和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共同阻碍了农产品出口增长.
    • 魏巍; 于子超
    • 摘要: 中亚五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与中亚五国积极开展农产品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根据UN CONMTRAEDE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2005-2019年的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额进行测算,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2005-2019年期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由结构效应转变为竞争效应.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是在满足内需的前提下,保持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优势的最主要因素.四类农产品的CM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类农产品(动物及其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由中亚五国进口需求和产品结构过渡到竞争力;第二类农产品(植物及其产品)、第三类农产品(动植物油脂)和第四类农产品(饮料、烟、酒、醋、烟草等加工制品)的CMS模型分解中结构效应的贡献率最高,中亚五国进口需求和产品结构是这三类农产品出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