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游子

游子

游子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8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626种,包括台声、海内与海外等; 游子的相关文献由1017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刚、徐明(指导教师)、童恒久等。

游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8 占比:99.21%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0.79%

总计:1016篇

游子—发文趋势图

游子

-研究学者

  • 宁刚
  • 徐明(指导教师)
  • 童恒久
  • 肖雅玲
  • 佚名
  • 万澄辰
  • 亚楠
  • 余光中
  • 本刊编辑部
  • 殷文彬

游子

-相关期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曲焕平
    • 摘要: 不论在哪里,家乡总是好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家乡的温暖,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在孤独袭来的时候,像灯光一样,从心脏开始,一点点弥漫了全身。我的家乡是豫西洛宁县一个小山村,名叫大阳村。村子向西就是山区,再往西行是莽莽苍苍的秦岭。村子往东不远,能看见洛宁县城,接着是一马平川通往豫东大平原了。我的家坐落在这片“山口”上。我把起伏的山岭比喻成跌宕起伏的交响乐,到了我们这里,有了变奏,音乐逐渐舒缓、深情,款款地向豫东平原流去。
    • 刘伟安; 张力
    • 摘要: 李白是一位志在四方的游子,是一位永远在路上的旅人,是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化中一个天生的异类。尽管李白并非甘愿老死故乡之人,但他在常年流寓他乡深刻体验了世态炎凉,且始终怀才不遇、虚度岁月白首无成的境况下,其心灵深处依然滋生出与日俱增的浓挚深沉的故乡情结。于李白而言,故乡不但是物质意义上,也是精神意义上的永恒家园。但由于故乡已经物是人非、功业未建不甘身退等原因,暮年李白深陷于苦苦思归而始终未归故乡的精神困境中,注定了客死异乡的悲剧性人生结局。
    • 翁子齐(口述); 严濂(整理)
    • 摘要: 汪曾祺曾有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或许是旅途中的过客,抑或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是否都会徒生一种向往?最难忘的味道,莫过于“家”的味道。“麻婆豆腐”,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家常菜,也是我所有故事的开端。在我看来,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
    • 殷晴晴
    • 摘要: 火红的灯笼已跳上了高楼,摇动着圆滚滚的身子,在冬日里翩翩起舞;金灿灿的春联已贴在了门上,比拼着谁更有才;满城飘香的年味,激起每个人对家的思念,加快了游子回家的脚步。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属于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此时,街道市集开始张灯结彩,远方的游子也掰着手指计算着返乡的日子,而置办年货更是缺少不了的环节之一。以往,提到年货,总会想到鸡鸭鱼肉各种好吃的食品。彼时,菜场、肉店、食品店总是一幅人潮涌动的场景,好不热闹。如今,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供应也变得更加丰富。
    • 张潇宁
    • 摘要: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写的就是饺子。原名"娇耳"的饺子,传说是医圣张仲景为了驱寒发明的。一千多年来,这道发源于河南邓州的美食,渐渐被国人接受并喜爱,成为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食品,尤其令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因为它代表着家的味道。小的时候,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上世纪80年代包顿饺子可没有现在这么省事。那时候没有绞肉机、压面机,想吃顿饺子全程要自己动手。先要买好新鲜的肉,这买肉也是有诀窍的。
    • 信丽华
    • 摘要: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这一字道尽离人心中若秋般落寞的情绪,在游子心中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对母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怀。在将士心中,乡愁是故国的眷恋,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哀伤。乡愁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无论男女老少与国家区域,亦没有文化、民族、区域的界限。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本质,从古至今衍生发展的家国之情本质上便是乡愁之情,是被离散的现实或眼前的景色所扣动的心弦。
    • 张伯伟
    • 摘要: 问题的提出100多年前,中国学术发生并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文学领域最根本的"转换"就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借用鲁迅的说法,"现在新派一点的叫‘文学’,这不是从‘文学子游子夏’上割下来的,是从日本输入,他们的对于英文Literature的译名"。依19世纪以来的欧洲文学观念,文学包含三大体裁,即抒情诗、戏剧和叙事文学(主要是小说),这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所以,百年前中国学术界"纯文学"观念的获胜,意味着19世纪欧洲文学观念的获胜。
    • 王莹莹
    • 摘要: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伴随爆竹声摆上餐桌的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晚宴。年夜饭源自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在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开始团圆聚餐。在这一天,即便远隔干里无法到场,家人也总会给未归的游子留一个位置,摆上一副碗筷,寓意“合家之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