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舒适度

热舒适度

热舒适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23470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艺术科技、科学技术与工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技术交流大会暨全国装配式被动房高峰论坛、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15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暨2015年大数据与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会议等;热舒适度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段培永、李慧、李百战等。

热舒适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4706 占比:99.89%

总计:234964篇

热舒适度—发文趋势图

热舒适度

-研究学者

  • 段培永
  • 李慧
  • 李百战
  • 杨鑫
  • 段晨旭
  • 侯文邦
  • 刘加平
  • 曹颖
  • 罗笑南
  • 刘滨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倩倩; 郭希晞; 陈敬
    • 摘要: 为厘清中国南方传统民居中冷巷空间应对湿热气候蕴含的微气候调节作用,采用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法,选择Autodesk CFD作为主要模拟实验分析工具,以热湿环境评价等级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将4类建筑空间,在冷巷不同空间形态尺度下形成的4种不同实验模型,分析工作面上的风速、空气温度、热舒适度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室外冷巷空间与室内空间相比,具有更高的热舒适度;湿热地区中重要的经常性使用的建筑空间,应布置在南侧,夏季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次要的辅助性建筑空间宜布置在北侧,夏季最大风频的下风向;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冷巷的偏转角度、宽度和形态,以达到改善建筑热环境的目的;位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的后厅空间,要改善其热工环境,可以采用增大南北对流的开窗面积、增加门窗遮阳的策略。研究结果对于湿热地区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布局方式和冷巷空间形态尺度的应用实践具有一定价值。
    • 张田
    • 摘要: 通过CFD软件对过渡季节高大体育馆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次数、空气龄及室内舒适度进行模拟分析。在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较大的情况下,体育馆室内换气次数较高,空气龄较低,但室内热舒适度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场地舒适度要求,仍需通过空调系统进行室内温湿度调控。
    • 解卫东; 顾康康; 常鑫悦; 胡鑫康
    • 摘要: 住区室外环境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其热舒适性十分重要。绿化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乔木种植设计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热舒适度。以合肥市某典型高层住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实测与ENVI-met模拟,探究乔木种植设计对夏季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并针对种植密度、树种和排列布局方式设置不同情景方案,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对住区热舒适性提出优化策略。
    • 崔娜; 陈欣; 蔺学峰
    • 摘要: 文章介绍了人体对稳态热环境反应的描述方程,并针对室内水乐园的特点,根据PMV-PPD模型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游客的热舒适性,给出室内水乐园环境热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同时计算分析了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情况,为今后室内水乐园的设计提供参考。
    • 肖群; 王晓晶; 任荣荣
    • 摘要: 为促进风电消纳,提高电热联合系统的节能效果,发挥热舒适度的模糊特性对节能优化空间的拓展作用,文章提出一种考虑热舒适度模糊特性的电热联合系统节能优化模型。首先,建立综合反映用户生理、心理方面的热舒适度评估指标,并用模糊数学对该指标的热感觉等级进行模糊划分,将用户的活动状态划分为活动和睡眠两种,分别制定不同活动状态下热舒适度指标的模糊热感觉区间;其次,构建了以系统煤耗量为主要优化目标,兼顾电锅炉等设备促进风电消纳带来的节煤量为次要优化目标,用户热舒适度作为约束条件的电热联合系统节能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混沌鲸鱼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郭晓晖; 杨诗敏; 姚兴达; 吴佳杰; 包志毅; 吴凡; 晏海
    • 摘要: 研究使用城市微气候常用的参数表征古典园林的园林设计要素,并评估园林设计要素对古典园林夏季温度和热舒适度的影响。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测量和移动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微气候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拙政园内部温度、湿度、黑球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分布存在差异,拙政园内部建筑及铺装、植物和空间等园林设计要素对其微气候和热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建筑及铺装的比例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空间的开敞程度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古典园林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陈宇迪; 曹海婴; 袁中文
    • 摘要: 住区广场是居民茶余饭后消遣光阴的重要场所,广场空间微气候的提升可以为居民带来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文章研究合肥老旧住区典型布局方式、景观乔木绿化率、广场绿化布局方式。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蜀山新村住区布局模式去研究广场不同布局方式对住区夏季微气候的影响。研究得出:围合集中式和均匀式布局有利于夏季的降温,集中式和围合式有利于广场通风,且集中式夏季的热舒适度最高。
    • 董雨琴; 宁春娇; 杨喻明; 彭兆翔; 黄启堂
    • 摘要: 为探讨湿热地区校园冬季不同景观空间小气候和人群热舒适情况,在福建农林大学选取6个典型空间(竹林、中华园草坪、创新楼绿地、西门广场、金山路和观音湖小路),实地开展小气候监测及问卷调查,在3个测试日中共得到调查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5.27%)。分析比较不同景观空间的小气候差异,并依据调查结果,运用热舒适评价指标,评价不同景观空间的热舒适度。结果表明:草坪空间在冬季表现出较好的热舒适度,竹林空间和建筑中庭空间(创新楼绿地)最不舒适;研究表明,近半数人希望冬季气温升高,风速减小,太阳辐射增大;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冬季校园人体热感觉适中的生理等效温度(PET)为17.3°C,热感觉适中的PET范围在15.7—18°C;热舒适的PET范围为17.9—23.1°C;80%的人群热可接受率所对应的PET≥16.2°C。该研究结果为优化校园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管理提出了参考依据。
    • 王晓辉; 邱映; 杨亚龙
    • 摘要: 在科技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舒适性与节能性成为室内环境调控的重要目标。以北京市某大学办公区域为研究对象,以舒适性和节能性为室内环境调控的目标,提出了一种室内环境联控策略。该策略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特点,设置室内外环境交换的条件,基于热舒适度对室内环境进行调。通过实测环境数据以及EnergyPlus的能耗模拟对该策略进行了验证,同时针对不同的室内环境控制模式下北京地区夏秋两季办公室内环境进行了舒适性与节能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室内联控策略在改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不仅满足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需求,而且较普通温控策略累计节省约68%能耗,该策略为室内办公环境的舒适性和节能性协调控制提供了参考方案。
    • 周彤宇; 段禹竹; 苏伟光
    • 摘要: 学生对宿舍环境和服务设施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用能行为。以宁波某大学宿舍的使用后评价数据为样本,利用人口统计学特征,按照生源地、性别和在校时长将学生人群分为3类,比较不同人群类别对宿舍的热舒适度和使用满意度的区别。研究发现,即使冬季都使用分体空调制热,生源地是在集中供暖区域的北方学生比非集中供暖区域的南方学生感觉更冷;女生比男生对房间隔音效果的要求更高;在校时间越长,学生们对宿舍的满意度会越趋同,但整体满意度会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