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岩

煤岩

煤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56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3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72622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等;煤岩的相关文献由549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学秋、孙继平、王恩元等。

煤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3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2622 占比:98.97%

总计:73380篇

煤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永婕; 魏建平; 李波; 张路路; 王泽祺
    • 摘要: 为了研究液氮冷浸作用下煤岩内部孔裂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开展液氮冷浸前后煤岩的CT扫描试验,对比分析液氮冷浸作用对煤岩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氮冷浸作用对煤岩内部结构造成了损伤,损伤程度和形式受含水量影响;液氮冷浸后,干燥和水饱和煤样的最大原生裂隙体积增幅分别为340.8%,326.3%;对于水饱和煤样,表现出收缩-冻胀的应力作用,除裂隙体积增加外,同时产生6.78 mm2的新裂隙,利用MATLAB计算,其分形维数增加了0.54%,新增裂隙覆盖范围广,横向裂隙与纵向裂隙相互贯穿,更有利于瓦斯流动.研究结果可为煤岩液氮增渗提供指导.
    • 詹卓琛; 雷中英; 李潇; 郭小璇; 张文文; 代思佳; 牛晓宇; 辛炳夏; 王乐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空间结构及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制约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利用全直径岩心CT扫描方法,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D区块上古生界全直径煤岩岩心三维空间结构及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一段的煤岩岩心水平纹层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不发育,部分纹层顺层天然缝发育;山西组一段的煤岩岩心以块状构造为主,部分纹层高角度天然裂缝网络发育,顺层天然缝不发育,而且几乎被方解石完全胶结充填;山一段、太一段的煤岩沉积韵律、内部结构、裂缝发育及充填存在差异;太一段煤岩非均质较强,储层物性较差;山一段煤岩非均质较弱,尽管大部分裂缝胶结充填,但储层物性仍然较好。CT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刻画全直径煤岩岩心空间结构及其差异,为研究区煤层气、煤层气化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 赵彦; 李春兰; 张宁; 孔庆虎
    • 摘要: 大同矿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和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是我国典型的双纪煤田。在收集大同矿区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大同矿区5#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煤质主要为中灰、高挥发分、中硫、高热稳定性煤,整体以弱黏结煤为主,煤层的黏结性变化规律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变质程度由低至高,煤的黏结性也随之逐渐增强。5#煤层煤岩特征以半亮-半暗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以较干燥森林沼泽相和湖沼相为主。绘制了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图,研究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参照焦化、气化、液化用煤指标体系对5#煤清洁利用方式进行划分,结果显示,5#煤洗选后大部分可作为焦化用煤,部分煤可作为直接液化用煤。
    • 焦振华; 崔智丽; 袁秋鹏
    • 摘要: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冲击动力学推荐测试设备之一,该文对其在采矿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SHPB实验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阐明了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指出SHPB实验对操作规范的严格要求。同时对SHPB实验的相关前沿发展做了拓展延伸,分析了同步高速摄像和微观损伤测试与SHPB相结合的情况,有助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张静; 秦云虎; 朱士飞
    • 摘要: 隆昌煤矿位于准南煤田中段,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通过对B_(5)煤层的30个分煤层样品煤岩、煤质特征分析可知,B_(5)煤层以中高挥发分、特低灰分、特低硫煤为特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少见,煤层垂向显微组成变化特征反映出成煤植物类型、成煤时期的气候以及泥炭聚集环境;B_(5)煤层煤相类型为湿地草本沼泽相和干燥森林沼泽,湿地草本沼泽相相对镜质组含量、灰分和挥发分较高,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对镜质组含量、灰分和挥发分偏低。
    • 秦涛; 任凯
    • 摘要: 为探究砂岩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利用TAW-2000压力机和SH-Ⅱ声发射系统对砂岩开展单轴循环加卸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上限应力水平砂岩的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形;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加卸载曲线上凹的程度变大,加卸载曲线形成的滞回环由疏向密变化,且不断朝着应变增加的方向后移;随上限应力的增加,加载弹性模量始终小于卸载弹性模量。循环实验加载阶段声发射活动明显,而卸载阶段声发射进入“休眠期”;加载上限应力值低于峰值应力的50%时,Felicity比大于0.9,Kaiser效应明显,之后Felicity比小于0.9,Kaiser效应失效,岩石破坏加剧;随着循环加卸载应力增加,Felicity比曲线整体呈下凹弧形。
    • 肖福坤; 孟鑫; О.В.Бaшков; 包丰源; 吕岚; 邢乐
    • 摘要: 为研究孔洞直径对煤样损伤破坏的影响,构造了完整及单孔10、20、30 mm煤样,从孔洞煤样的力学性质、破坏特征、能量转化三个角度对不同直径煤样的力学性质和损伤演化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分析了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孔洞缺陷劣化了煤样的峰值强度,随着孔洞直径增加,煤样的强度逐渐降低,破坏方式由张拉和剪切混合破坏逐渐向剪切破坏转化;孔洞煤样输入的总能量小于完整煤样,随着孔洞直径增加,输入能量逐渐降低,耗散能占比逐渐增加;孔洞煤样的声发射活动小于完整煤样,随着孔洞直径增加,煤样声发射活动减少,峰值时刻的振铃计数减小。
    • 齐庆新; 李海涛; 郑伟钰; 杜伟升; 杨冠宇; 李晓鹏
    • 摘要: 现有冲击倾向性测试结果常表现出与冲击地压事故互为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关系,对于工程的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从冲击倾向性描述弹性能的本质出发,构建了从功能上能够还原弹性能积聚与释放的统计损伤物理模型,从基本物理行为的角度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升降趋势,以及加载过程中能量的积聚与耗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载做功和能量释放贯穿加载全过程,目前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前、峰后段的相关特征分别描述弹性能积聚和耗散的方式能够简化计算,但未能反应真实的力学行为,基于物理模型进一步指出,试件的变形势能增量ΔW_(ti)本质上是当前时刻试件中仍具承载能力结构新增的变形能ΔW_(ti)′;与该时刻破断的承载结构所释放变形能ΔW_(ti)″之差,而ΔW_(ti)′;在描述弹性能方面更具合理性,并给出了该指标基于荷载-时间曲线和声发射的实测计算路径,为获得更为准确的弹性能描述做出了有益探索。
    • 赵洪宝; 刘一洪; 刘瑞; 李金雨
    • 摘要: 为得到局部静载约束条件下循环冲击荷载对煤岩损伤的影响特征,基于自行研制的约束式摆锤冲击动力加载装置研究局部静载约束条件下原煤试样分别受到恒定冲量循环冲击和递增冲量循环冲击过程中损伤因子和表面裂纹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约束区处于弹性状态时,约束面积越大的分区抗冲击能力越强,当约束区处于塑性状态时,约束面积越大的分区抗冲击能力越差;递增冲量循环冲击对煤岩的致损效率高于恒定冲量循环冲击,两种冲击方式破岩效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静载约束区,并且静载值越大,损伤因子对冲击方式的敏感度越高;煤岩表面的裂纹扩展与损伤因子的分区特征较为一致,当约束区处于弹性状态时,静载约束对裂纹的扩展起到抑制作用,裂纹主要沿着约束面积较小的区域扩展、衍生;当约束区处于塑性状态时,裂纹主要在约束面积较大的区域扩展,并且约束区内主要以竖直方向的拉伸裂纹为主,而非约束区内的裂纹主要沿倾斜方向扩展;随着静载值增加,试样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先减小后增加。局部静载约束可以提高煤岩抗冲击能力,并且煤岩损伤演化呈明显的分区特征。
    • 李建新; 胡博文; 李斌
    • 摘要: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是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_(2)、Al_(2)O_(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层为低硫煤,10^(#)煤层和11^(#)煤层属于低中硫煤,13^(#)煤层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层和11^(#)煤层)和海退成煤(8^(#)煤层和13^(#)煤层)两种成煤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