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流量

生态流量

生态流量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8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2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49648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东北水利水电、人民长江、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2015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等;生态流量的相关文献由1838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文启、王兴恩、丰华丽等。

生态流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2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9648 占比:99.60%

总计:150246篇

生态流量—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跃明; 范道芝; 韦向星
    • 摘要: 金沙江中游河段梯级电站自2011年相继投产发电至2016年全面建成投产。随着运行时间的不断累计,金沙江中游梯级的开发运行在水库调度、电站运行等方面逐步暴露出来水量不平衡、生态流量满足率低、汛限水位运行压力大等问题。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通过联合技术论证、平台搭建、沟通机制的建立等措施,把电站运行压力逐步释放,逐步降低工程风险,从而提高整个梯级整体管理效率,以此改善各项运行指标。
    • 冯颖璇; 李怀恩; 成波; 贾斌凯; 周翔
    • 摘要: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在生态流量的计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IFIM法仍存在精确度不足、局限性和普适性低等问题。根据已发表参考文献,系统归纳了IFIM法的步骤及特点,总结了基于IFIM法不同的水力学模型与栖息地模型的耦合方法,并详细阐述了不同水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综合分析了不同水力学模型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了改进IFIM法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续使用栖息地法研究不同尺度的生态流量定量化提供依据。
    • 张璞; 刘欢; 胡鹏; 王建华; 侯虹波
    • 摘要: 为系统认识我国不同区域河流生态基流达标现状,针对全国各大流域90个已确定生态基流目标的主要河流控制断面,基于2009—2018年实测流量资料,综合月均流量、日均流量2种不同达标评估方法,对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初步剖析了不同区域不达标原因,提出了调控保障建议。结果表明:按照月均流量达标评价,全国主要河流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为73.3%;采用日均流量达标评价方法,全国主要河流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显著下降,仅为26.7%。东北、西南地区生态基流达标率好于其他区域,黄淮海地区的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西江水系为本次评价中生态基流达标率最差的3个水系。全国层面,取用水总量高、取用水季节性冲突、水利工程不合理调度等人为因素是生态基流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占比62.3%。
    • 吴艺涵; 王煜
    • 摘要: 河流生态流量是保障河流生态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是进行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生态流量监测是生态水文响应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确保生态流量过程的重要手段。由于河流特性差异,不同生态流量监测方法将直接影响其监测结果,从监测效果、监测范围、监测精度及实时性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河流生态流量监测方法,总结当前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并给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未来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 罗星; 汝向文
    • 摘要: 为强化北盘江生态流量保障,维系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水利部批复印发了北盘江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近期,由于来水偏少等原因,北盘江大渡口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连续多日不达标。珠江委高度重视,委副主任苏训及时组织专题会商,研究北盘江大渡口断面生态流量保障问题,部署相关工作。苏训要求,委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北盘江流域水量统一调度.
    • 马红亮; 葛雷; 王瑞玲; 周子俊; 单凯
    • 摘要: 选择竞争性用水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不同生境目标需求的生态流量指标体系。根据代表物种与水文条件的动态响应关系,以特定历史时期为河流最佳状态的参照系统,综合利用栖息地模型和环境流量分类方法,建立了一种面向竞争性用水河流的生态流量确定方法。以伊洛河入黄口为例开展实例研究:多年平均条件下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均大于85%,确定的伊洛河入黄口生态流量目标是合理、可行的,该方法确定的生态流量可以较好协调河流自然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均衡发挥。
    • 张辉; 曾晨军; 李婷; 何术锋; 莫康乐; 杨培思; 陈求稳
    • 摘要: 针对汉江中下游梯级电站开发后水文节律变化造成四大家鱼栖息地生境质量降低的问题,分别通过几种常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型计算了汉江中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并在最小生态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以及生态水文特征在5-8月进行了脉冲设计,综合确定满足四大家鱼产卵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Lyon法和7Q10法最适宜汉江中下游最小生态流量的计算,流量为294~863 m^(3)/s;通过栖息地模型计算,彭市和仙桃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为1233~3950 m^(3)/s;流量日涨幅在139.1~534.8 m^(3)/s,持续5 d的涨水过程可为四大家鱼产卵提供良好的条件。该研究从四大家鱼产卵需求的角度考虑,为汉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生态调度提供科学参考。
    • 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近日,水利部印发了《第四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了长江流域53条跨省重点河湖、69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截至目前,水利部已印发171条跨省重点河湖、286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其中,长江流域共确定85条跨省河流和重点湖泊、131个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现了长江流域重点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全覆盖。
    • 伍志; 李月彬; 袁延良; 毛祥虎; 刘涛
    •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贵州某水电站于2003年投运,建设时无最小下泄生态流量要求,因此无专项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不满足现今生态环保要求。文章根据电站的地质条件、枢纽建筑物布置型式及机组的运行状态,结合电站的实际情况,对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确定最优的生态流量泄放改造方案。
    • 南军虎; 刘一安; 陈垚; 张书峰
    • 摘要: 为探讨砾石群布置对裁弯取直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的改造效果,并估算改造河段的生态流量,以江西金沙溪为研究区域,选取鲢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最优砾石群的布置形式,并采用生物栖息地法估算了河道内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流量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AU)的影响最大,砾石堆积体边长次之,堆积体间距最小,单体砾石边长20 m、砾石间距9 m为最优砾石群布置形式;在原河道平滩流量条件下,裁弯取直后河道内WAU较原河道减小约30%,布置最优砾石群后,裁弯河道内WAU较原河道增加20%,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原河道基本生态流量为50 m^(3)/s,目标生态流量为718 m^(3)/s,改造后裁弯河道基本生态流量为218 m^(3)/s,目标生态流量为618 m^(3)/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