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酸

甲酸

甲酸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0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21187篇;相关期刊610种,包括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分子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等;甲酸的相关文献由35625位作者贡献,包括畅延青、不公告发明人、张伟等。

甲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0 占比:5.13%

会议论文>

论文:83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21187 占比:94.50%

总计:22420篇

甲酸—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贻乔; 吴磊; 郑天怡
    • 摘要: 为解决水中硝态氮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甲酸为还原剂、以紫外光为活化手段的硝态氮还原(ARP)方法.通过组分分析和自由基测定研究了体系的还原效能、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C_(0)(HCOOH)=9mmol/L、初始pH=3.0和N_(2)曝气条件下,紫外光照90min后50mg/L硝态氮的还原率和气体转化率分别达到99.9%和99.8%,同时96.7%的甲酸被消耗并转化为气体.该体系还原硝态氮的反应中不仅存在首先生成亚硝态氮再进一步被还原为气体的过程,还存在硝态氮直接转化为气体的过程.硝态氮的还原主要由活化HCOOH/HCOO^(-)产生的二氧化碳自由基(·CO_(2)^(-))实现,而羟基自由基(·OH)是·CO_(2)^(-)的前体物.硝态氮还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提高,初始pH值对还原效果影响较大,而Cl^(-)、H_(2)PO_(4)^(-)和HCO_(3)^(-)/CO_(3)^(2-)等无机阴离子的影响则较小.甲酸初始浓度和紫外光强是还原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 陈秀强; 段喜鑫; 时君友
    • 摘要: 以合成的钼钒同多酸Na_(6)[α-Mo_(6)V_(2)O_(26)]·16H_(2)O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为酸催化剂,在水相介质和O_(2)气氛中,考察了钼钒同多酸将纤维素选择性转化为甲酸(FA)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钼钒同多酸催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在纤维素0.2 g,Na_(6)[α-Mo_(6)V_(2)O_(26)]·16H_(2)O 0.1 g,对甲苯磺酸0.15 g,去离子水10 mL,O_(2)压力为1 MPa,温度140°C条件下反应3 h,纤维素转化率为98%,甲酸的产率为47%。此外研究了该催化剂将单糖类(木糖和葡萄糖)转化为甲酸的催化性能,其中以木糖为底物时的甲酸产率最高,达到63%。
    • 徐道明; 卜孝祥; 胡晖
    • 摘要: 在甲酸溶剂中,2-氯吡啶与溴化氢反应合成2-溴吡啶,考查了溶剂种类、温度、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优化的反应条件:在甲酸溶剂中,2-氯吡啶与溴化氢110°C回流反应12 h,反应收率达82.3%,溴化氢采用浓磷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备。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铅、铋、铟单原子修饰制备铜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在CO_(2)电还原高效制备甲酸研究中获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 滕雪; 牛艳丽; 巩帅奇; 刘璇; 陈作锋
    • 摘要: 在各类CO_(2)还原电催化剂中,锡基材料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其总体催化性能仍然受催化剂电极的组成,形貌和结构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Sn低熔点(m.p.232°C)的特性,在聚多巴胺碳化的同时实现Sn的熔化与再结晶,合成了由氮掺杂碳层网络分散的异质结构Sn/SnO_(2)纳米颗粒自支撑电极(Sn/SnO_(2)@NC)。氮掺杂碳层网络有利于电子的富集,可提高催化剂电极的导电性,防止超细纳米粒子的团聚,并保护其不在电解液中溶解。在CO_(2)饱和的0.5 mol·L^(-1) NaHCO_(3)水溶液中,所制备Sn/SnO_(2)@NC电极与没有碳层网络包覆的电极相比,其CO_(2)还原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该Sn/SnO_(2)@NC电极在-0.9 V(vs.RHE)的电解电压下,电流密度为17 mA·cm^(-2),甲酸盐产物的选择性为83%。通过偶联该CO_(2)还原催化电极与商品化RuO2催化剂作为水氧化阳极,可实现持续的CO_(2)/H_(2)O电解。此外,以Sn/SnO_(2)@NC为阴极,Zn箔为阳极,我们还构建了可充放电的水系Zn-CO_(2)电池。该电池的输出开路电压为1.35 V,峰值功率密度为0.9 mW·cm^(-2)。本研究为高性能CO_(2)还原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可充放电Zn-CO_(2)电池的构建为绿色能源转换和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方案。
    • 李文斌; 于畅; 谭新义; 崔崧; 张亚方; 邱介山
    • 摘要: 基于可再生、间歇性的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电还原制甲酸(HCOOH)技术是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CO_(2)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电还原生成HCOOH的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碳基材料在电还原CO_(2)制HCOOH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无金属的碳催化剂和碳负载型催化剂。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评述了电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策略。以CO_(2)电还原耦合甲醇电氧化反应为例,分析了CO_(2)杂化电解技术的优势。最后,提出了目前电还原CO_(2)制HCOOH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 贾红伟; 贾艳虹; 李斌; 于婷; 何辉
    • 摘要: 以硝酸亚铈与甲酸反应后的甲酸铈为煅烧原料,在不同条件下煅烧后进行表征,分析煅烧产物的粒径、比表面积、形貌、碳含量、氮含量和氧与铈原子比(简称O/Ce比)。结果表明,煅烧后的颗粒粒径和形貌与煅烧前的颗粒粒径和形貌有关。16 mol/L甲酸与硝酸亚铈反应制备的甲酸铈颗粒煅烧前为棒状结构的团聚体,煅烧后形貌不变,粒径稍有减少,在煅烧温度高于700°C时产生大量粒径小于0.100μm细颗粒;而20 mol/L甲酸与硝酸亚铈反应制备的甲酸铈颗粒煅烧前为接近球体的团聚体,煅烧后形貌不变,但煅烧后即产生大量粒径小于0.100μm细颗粒。比表面积的降低是由孔结构减少引起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晶体结构重新排列,晶格内缺陷减少,造成孔结构不断减少。煅烧后颗粒的碳含量和氮含量主要与煅烧温度有关,升高煅烧温度能有效降低碳含量和氮含量,而煅烧时间对碳含量和氮含量的影响较小。二氧化铈的晶体结构稳定,O/Ce比基本上维持在2.000±0.010之间。两种甲酸铈的煅烧工艺均选择煅烧温度为700°C,煅烧时间为1 h,煅烧时需要通入足量空气或氧气。
    • 寿婕; 相巧明; 董建淼
    • 摘要: 建立一种便捷的测定大气降水中甲酸乙酸的方法。水样经0.22μm膜过滤后直接进入Integrion离子色谱仪进行分离,以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用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将样品的色谱峰与标准溶液中离子的色谱峰相比较,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在优化条件后,甲酸乙酸浓度在0.25 mg/L~5.00 mg/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7%-106%,甲酸的检出限为0.004 mg/L,乙酸的检出限为0.007 mg/L,能满足大气降水中有机酸的检测,是降水样品中检测有机酸的理想方法。
    • 武小芬; 雷舒婷; 储奕; 苏小军; 陈亮; 齐慧; 赵彩凤; 邓明; 王克勤
    • 摘要: 研究5 MeV电子加速器辐照(吸收剂量400 kGy)对甲酸循环分离南荻纤维素、木质素和木糖的影响,并对南荻纤维素酶解效果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照组南荻经甲酸循环分离,纤维素平均纯度达81.13%,木质素和木糖回收率分别为28.68%和10.16%,均高于对照组样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木糖浓度和木质素纯度升高,最终对照组和辐照组南荻木糖浓度分别为31.35 mg/mL和37.35 mg/mL,木质素纯度均超过9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甲酸分离的南荻纤维素发生甲酰化修饰,结晶度提高,同时,南荻甲酸纤维素酶解120 h转化率达到54.30%~57.47%,显著高于南荻原料。采用甲酸循环分离工艺能够有效分离南荻木质纤维素组分。
    • 王香婷; 王思哲; 胡奋
    • 摘要: 以水热法制备TiO_(2)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等表征手段考察结构及形貌,以Pt和Pd为助催化剂,甲酸为牺牲剂,使用光催化反应器评价TiO_(2)光催化含甲酸废水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O_(2)为锐钛矿型、尺寸均匀的球形颗粒,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Pt和Pd助催化剂加入明显提高了TiO_(2)光催化产氢活性,选择性最好的是Pd/TiO_(2),产氢速率为1.457 mmol/h。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