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理学特点

病理学特点

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984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传染病信息、肝脏、中华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等;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文献由67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琼、李荣、丛文铭等。

病理学特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2.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9984 占比:97.82%

总计:10206篇

病理学特点—发文趋势图

病理学特点

-研究学者

  • 王琼
  • 李荣
  • 丛文铭
  • 刘军
  • 吴孟超
  • 周张雷
  • 安云霞
  • 宝鲁日
  • 张斌
  • 张景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易衡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其联合检查确诊率差异,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病灶在上述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区别。结果超声、MRI及联合检查下乳腺癌确诊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影像中,不同分子分型病灶内部回声均匀、边缘清晰、纵横比>1、血流信号丰富、弹性评分>3出现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钙化、“汇聚”征出现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均匀率、流入型强化曲线出现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的超声、MRI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特征性,能一定程度反映其病理学分子分型,对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龙泽清; 杨鹏
    •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大肠息肉状病变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及致病因素。方法:将50例大肠息肉状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非大肠息肉状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大肠息肉状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观察组患者大肠息肉状病变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病变大小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发生癌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合并有胆系疾病、血脂异常患者的占比均更高,其中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患者的占比均更低,经常吸烟、经常进食肉类食品患者的占比均更高,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病变位于直肠的患者最多。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最多,炎性息肉患者最少。观察组患者大肠息肉状病变的直径多<2 cm。大肠息肉状病变的大小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是:直径≤0.5 cm的病变中增生性息肉与锯齿状腺瘤较多,直径为0.6~1 cm的病变中管状腺瘤较多,直径≥1.1 cm的病变中管状-绒毛状腺瘤最多。在观察组50例大肠息肉状病变患者中,发生癌变的患者共有2例。结论:合并有胆系疾病、血脂异常、经常吸烟、经常食用肉类食品、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是引起大肠息肉状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肠息肉状病变好发于直肠,有发生癌变的可能,且其大小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 王众泽; 魏欣; 韩冰
    • 摘要: 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PSC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腮腺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较大,诊断程序较为复杂。由于该病报道较少,其病因、组织来源及生物学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1例典型的PPSC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为PPSCC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 陈磊; 王琦; 谢栋栋; 王毅; 张涛; 闵捷; 毕良宽; 方露; 于德新
    • 摘要: 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肾实性肿瘤的3%~7%[1]。RO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系体检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肾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例R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王开金; 刘兴元; 曾艺蕾; 余操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膜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并分析本院诊断的1例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性患者,59岁,弹棉花工人,肿块位于右侧胸腔)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标本呈灰白灰褐色,5 cm×4 cm×3 cm;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伴坏死,富于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vimentin、CD68、CD163阳性,Ki-67增值指数40%,AE1/AE3、S100、desmin、H3.3G34W、H3K36M、PAX-8、STAT6阴性。结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较为罕见,大多数病例恶性程度高,其中低度恶性更为罕见,容易误诊,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上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 张景航; 薛云; 王冠男; 王现伟
    • 摘要: 目的总结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13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发病中位年龄为1岁(2个月~11岁),11例为单发皮损,1例为多发皮损,另有1例发生于颅内。其中单发及多发皮损者病变多数位于头面部,未见皮肤以外器官受累;颅内病变为单发、无皮肤及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轻度变薄,真皮内见边界相对清楚、无包膜的细胞团。高倍镜下可见病变由不同比例的组织细胞、Touton巨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皮损处浸润细胞中CD68、CD163、CD4、CD43均呈阳性表达,CD1a呈阴性表达;多数细胞中S-100呈阴性表达,仅少数病例浸润细胞中S-100呈阳性表达。结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多为单发皮损,表皮无受累或略变薄,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浸润,形态相对单一,可见Touton巨细胞及炎症细胞;不典型者及其他器官系统病变可表现为梭形细胞或圆形、类圆形淋巴样细胞浸润,阳性表达CD163、CD68、CD4及CD43。
    • 丛亚婷; 孙婧; 郑娅楠; 王鹏慧; 崔艳艳; 张海敏; 张磊; 海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5~2019年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共200例,其中蒙古族99例、汉族101例.探讨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以及两民族在年龄、分子分型、肿块大小、TNM分期、淋巴转移数、组织学分级的表达差异.结果 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比较认为,LuminalB型较其他分型在蒙古族和汉族间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LuminalB型女性乳腺癌患者在组织学分级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uminalB型的2个亚型在蒙古族和汉族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发生率在蒙古族和汉族间有差异,LuminalB型在两个民族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分型,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远期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潜在意义.
    • 肖方星; 申九妹; 王静; 林云; 郑启忠; 吴剑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41例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实施手术切除同时将炎性病灶使用穿刺检验,得出病理实验学诊断其均为肉芽肿性病症患者,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其中对具有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的组织学形态特征病例102例行PAS、W-S、革兰染色、硼酸亚甲蓝染色.结果:所有病例为女性,年龄25~45岁,中位年龄32.5岁.发病部位:左侧乳腺74例,右侧乳腺63例,双侧乳腺4例,均有哺乳史.所有病例均有可触及的肿块伴疼痛,50例(35.5%)患者血清泌乳素升高.光镜下特点表现为化脓性围绕小叶周边发生的肉芽肿性炎症,其中可见脂质体囊泡为102例,可见空泡中存在些许中性粒细胞.102例组织化学染色中,在脂质囊泡内发现革兰染色43例患者有阳性染色杆菌,占比42.2%;硼酸亚甲染色39例患者有阳性染色杆菌,占比38.2%,PAS、W-S、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其独特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囊性脂质空泡是其常见特征,棒状杆菌在病变发生及进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AS、W-S、革兰染色及硼酸亚甲蓝染色可为治疗GLM提供病理学依据.
    • 张景航; 薛云; 王冠男; 王现伟
    • 摘要: 目的 总结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13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发病中位年龄为1岁(2个月~11岁),11例为单发皮损,1例为多发皮损,另有1例发生于颅内.其中单发及多发皮损者病变多数位于头面部,未见皮肤以外器官受累;颅内病变为单发、无皮肤及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轻度变薄,真皮内见边界相对清楚、无包膜的细胞团.高倍镜下可见病变由不同比例的组织细胞、Touton巨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皮损处浸润细胞中CD68、CD163、CD4、CD43均呈阳性表达,CD1 a呈阴性表达;多数细胞中S-100呈阴性表达,仅少数病例浸润细胞中S-100呈阳性表达.结论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多为单发皮损,表皮无受累或略变薄,真皮内可见组织细胞浸润,形态相对单一,可见Touton巨细胞及炎症细胞;不典型者及其他器官系统病变可表现为梭形细胞或圆形、类圆形淋巴样细胞浸润,阳性表达CD163、CD68、CD4及CD43.
    • 刘枫林; 马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不同年份肺癌发病趋势和病理学特点,为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肺癌患者8323例的人口学资料、手术情况、病理学特点等,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随着年份增加收治男性和女性肺癌人数均呈现递增趋势,各年份肺癌患者男女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8.270,P<0.001);男性肺癌患者发病年龄高于女性(Z=10.241,P<0.001),随着年龄增加,男性和女性肺癌患者人数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的年龄段患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4.352,P<0.001).41岁~50岁年龄组女性肺癌收治患者多于男性,肺癌患者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不同年份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中,腺癌所占的比例呈现递增趋势,鳞癌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病理类型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950.291,P<0.001).结论 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均呈现递增趋势,但女性肺癌发病增长趋势高于男性,女性肺癌患者病理特征主要为腺癌,男性为腺癌和鳞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