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流电弧

直流电弧

直流电弧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冶金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758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岩矿测试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全国化工实用高新技术交流会、全国第八届稀有金属难熔金属分析学术会议等;直流电弧的相关文献由90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昊、付国余、吴冬梅等。

直流电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7583 占比:99.89%

总计:117716篇

直流电弧—发文趋势图

直流电弧

-研究学者

  • 黄昊
  • 付国余
  • 吴冬梅
  • 孙维民
  • 李志杰
  • 汲胜昌
  • 祝令瑜
  • 董星龙
  • 侯鹏
  • 向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伟龙; 许志红
    • 摘要: 高压直流(HVDC)继电器触头系统结构紧凑,难以利用栅片或产气材料来提高触头的开断性能。通过磁吹系统的外加磁场能够加快电弧的运动速度,提高灭弧能力。永磁体作为磁吹系统的关键部分,其外部磁感应强度分布不均匀,且尺寸对磁场的大小和分布影响较大,这对磁吹系统的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针对此问题,该文建立磁吹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永磁体尺寸对其外部磁场的影响,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分析永磁体外部磁场分布的特点,得出外部磁场分布均匀度与永磁体尺寸的关系。最后,结合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开断电弧特性,考虑电弧的受力情况及电弧的停滞时间,对永磁体的尺寸、充磁方向及安装位置进行设计,为提升高压直流继电器触头开断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 和志文; 朱翔鸥; 王玲; 孙创
    • 摘要: 为研究直流电弧点燃后的生长过程,给出了一种电弧半径扩散模型.针对电弧生长时电流由小变大的过程,从电弧的能量平衡出发,考虑热传导和热辐射对电弧半径的影响,对Mayr电弧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电弧半径扩散模型的控制方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利用电弧半径扩散模型的控制方程搭建电弧模块,在此基础上,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结果显示,电弧半径扩散模型的仿真波形与实验采集波形相符,验证了电弧半径扩散模型对分析电弧生长过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此外,通过实验分析了直流电弧生长时的动态伏安特性,利用仿真探索了电路参数对电弧电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电弧形成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张国军; 李浩文; 葛群; 季淑洁
    • 摘要: 采用对电流参数最终归一化的时域分析和基于信息熵自适应选取窗长的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串联电弧故障的识别问题.通过设计自适应窗函数,获得直流侧电流归一化的时域信息和基于信息熵自适应选取窗长的频域信息.根据串联电弧故障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特征差异,提出了用时频域信息结合以提高识别灵敏度的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可靠地识别各种状态下的串联电弧故障,不受阴影遮挡等条件的影响,可在保障光伏发电系统安全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
    • 熊兰; 陈永辉; 杨子康; 唐海龙; 郭珂
    • 摘要: 分布式电源、电力电子技术以及直流负荷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直流配电网的发展,但直流电弧因没有过零点难以自行熄灭,严重威胁了直流配网的安全性.该文搭建了含直流低压母线(最大电压值380V)、电弧发生器与负荷的模拟实验平台,设计电弧实验以探究阻感负载下电弧的稳定燃烧点,以及阻性和感性负荷对燃弧过程和电弧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最大等效负荷(电阻280Q、电感30mH)时直流电弧的稳定燃弧电压阈值.将电弧的伏安特性与电压平衡方程式相结合,对电弧稳定燃烧点和电弧燃炽时间进行理论推导,建立了低电压直流电弧的稳定燃弧阈值电压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拟合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分析数据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924,可以较好地反映低压阻感性负载稳定燃弧的电压阈值,为确定直流配电网的供电电压及低压直流电弧的稳定燃弧条件提供工程参考.
    • 李鹏; 曹承属; 曹方莹; 王恒之
    • 摘要: 详细介绍用户侧直流配电技术的优势、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笔者认为直流配电系统的研究内容集中在配电系统、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3个方面,提出现阶段直流配电系统正在从研究阶段迈入试点推广阶段,距离系统的全面普及,尚需解决一定的应用难点,同时还提出现阶段的应用重点和对未来的应用展望.
    • 王涛; 郑连清; 范松海; 官瑞杨; 李昂
    • 摘要: 直流接地极线路耐雷水平低,在遭受雷击和操作过电压时容易在绝缘子串上建立电弧,一般采取在绝缘子两端安装招弧角的方法来防止直流电弧烧蚀绝缘子。目前缺少招弧角的熄弧机理及电弧运动过程的研究,招弧角的安装均依据运行经验,缺少理论依据。文中采用链式电弧模型,考虑电流元间粘力的作用,建立了招弧角间直流电弧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大矩阵存放电流元位置坐标的算法,在MATLAB中编制程序,仿真分析电弧运动过程及电弧受力,得出磁场力和热浮力为熄弧的主要动力的结论,为招弧角的安装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在小尺度直流电弧实验平台进行熄弧实验,验证了文中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 颜晓华; 魏修宇; 何坤池; 叶龙刚; 万明远; 周鑫; 周梦倩
    • 摘要: 原子发射光谱中直流电弧光谱技术在众多粉末材料的检测中具有许多其它技术难以企及的优势,本试验采用全谱直流电弧直读光谱仪,无需样品分解,直接将铌及铌基化合物转化为氧化物,配制系列氧化铌光谱标样,运用载体分馏效应,用直流电弧阳极激发,电极中实现杂质元素与基体分馏,依据时序分析和扫描峰确定元素分析波长、元素积分时间、背景扣除点,建立Nb中Fe、Ti、Ta、Al、Mn、Ni、Cr、Zr、Hf、Co、Sb、Sn、V、Mg、Pb、Si、Mo、As、Bi等19种杂质元素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115%之间,RSD在8%~ 19%之间,分析结果同国标方法GB/T 15076.10《钽铌化学分析方法铌中铁、镍、铬、钛、锆、铝和锰量的测定》、GB/T 15076.11《钽铌化学分析方法铌中砷、锑、铅、锡和铋量的测定》一致.
    • 赵铁军; 孟菁; 宋岳奇; 谢小英; 张孟琛
    • 摘要: 直流串联电弧是引发光伏系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直流电弧状态和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逆变器实现的组串式光伏系统直流串联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方法.依据电弧故障的高频特性,以组串输入端滤波电容支路电流为量测获取串联电弧故障信号,基于样本熵和标准差建立串联电弧检测算法并构建2级保护判据及重投方案,保证故障处理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并满足逆变器对高频信号低采样率的制约.根据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提出实现电弧保护的逆变器硬件改造方案.搭建光伏系统电弧故障实验平台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可靠的检测与保护,在多种情况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钟昱铭; 熊兰; 杨子康; 杨军; 郭珂
    • 摘要: 因导线的绝缘劣化、接触不良等因素引起的直流电弧故障时有发生,但因无过零点特征无法自然熄弧可能导致设备损毁或者引发火灾,研究直流电弧特性对于电弧故障的检测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光谱测试数据表明,在直流电弧中存在铜元素,因此,基于平衡态等离子体理论新增了含铜蒸气介质的电导率-温度特性曲线.建立小电流空气直流电弧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电弧稳定燃烧时的温度场分布和电弧电阻及电极间距的关系,同时,开展电弧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合理性.数据表明:相比纯空气介质,引入铜蒸气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更接近.这体现在当电弧稳定燃烧时,两者电极的温度场分布基本一致,等离子体气体温度最高到6000~7500K;电弧电阻和电极间距的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最大偏差是2.283?,最大相对误差为13.45%.可见,含铜蒸气介质的电弧仿真模型能更准确、全面地研究直流电弧的电导率特性,为小电流直流电弧的电气特性和温度特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