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肠瘘

直肠瘘

直肠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专利文献3947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河北中医、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直肠瘘的相关文献由8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嵩、贝绍生、曾莉等。

直肠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6.40%

专利文献>

论文:3947 占比:93.60%

总计:4217篇

直肠瘘—发文趋势图

直肠瘘

-研究学者

  • 王嵩
  • 贝绍生
  • 曾莉
  • 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
  • 凌光烈
  • 宋华羽
  • 左志贵
  • 张翠红
  • 杨凌洪
  • 王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来华; 符昕; 肖彬; 祖大报; 徐佳萍
    • 摘要: 目的:分析肛瘘的高分辨率MRI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61例分为湿热下注型、正虚邪恋型和阴液亏虚型。3组均行高分辨率MRI T_(1)WI、脂肪抑制T_(2)WI与DWI扫描。观察内口位置、有无脓肿、瘘管数量,测量瘘管的ADC值,并对瘘管进行分级。结果:61例中,湿热下注型41例、正虚邪恋型18例和阴液亏虚型2例。湿热下注型与正虚邪恋型、阴液亏虚型瘘管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辨率MRI脂肪抑制T_(2)WI对瘘管及内口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49%(64/74)、87.69%(57/65)。结论:肛瘘高分辨率MRI特征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ADC值可为肛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并为中医内治、外治提供依据。
    • 谢林; 胡浩清; 费维; 张少军
    • 摘要: 目的:评价经肛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瘘管造影在合并肛门狭窄的肛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120例合并肛门狭窄的肛瘘患者分别行经肛周二维、三维超声联合瘘管造影检查(经肛周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2种方法诊断肛瘘的准确率,并分析其一致性。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经肛周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和MRI检查对肛瘘内口、主瘘管、支瘘管、肛瘘类型(单纯性、复杂性)及Park’s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vs.86.7%、96.7%vs.98.3%、80.0%vs.85.0%、90.8%vs.92.5%、85.8%vs.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检查方法除对支瘘管检测的一致性稍差外(K=0.368),对肛瘘内口、主瘘管、肛瘘类型(单纯性或复杂性)及Park’s分型的检测一致性均为中等(K=0.519,0.659,0.455,0.462)。结论:经肛周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声诺维瘘管造影检查对合并肛门狭窄肛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MRI检查准确率相当,能够作为因肛门狭窄等不能耐受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患者的有效替代检查,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雪松; 谢振年; 吴宝音; 曹双军
    • 摘要: 目的观察祛毒二黄汤熏洗坐浴联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5例湿热下注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71例同时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组7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祛毒二黄汤熏洗坐浴。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相关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5%(71/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51%(60/7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创面疼痛、创面渗液、创面水肿、肉芽生长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创面疼痛、创面渗液、创面水肿、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EGF、bFGF、TGF-β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GF、bFGF、TGF-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毒二黄汤熏洗坐浴联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复杂性肛瘘,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炎性反应、调节相关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 赵访访; 陈玉根; 冯泽宇; 周巧
    • 摘要: 目的 调查克罗恩病肛瘘(PFCD)病人的焦虑抑郁发病现状,对其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身心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部就诊的PFCD病人197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病人精神进行评估。结果 在197例PFCD病人中,有66例(33.50%)出现焦虑状态,81例(41.12%)出现抑郁状态。合并并发症[OR=2.25,95%CI:(1.20,4.25)]、肛周手术次数≥2次[OR=2.15,95%CI:(1.17,3.96)]是PFCD病人出现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合并并发症[OR=2.27,95%CI:(1.19,4.34)]、疾病处于活动期[OR=2.58,95%CI:(1.04,6.42)]是PFCD病人出现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克罗恩病(CD)病人合并肛周瘘管病变发生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病人由于全身条件和肛周病变往往存在情绪压力,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 洪中华; 钦梦婷; 朱萍萍; 尹和宅; 王启; 汪庆明
    •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感染2例,均经搔刮、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后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2.00±0.68)和(1.99±0.70)分,肛门静息压分别为(75.60±8.60)和(73.60±8.20)mmHg(1mmHg=0.133kPa),最大收缩压分别为(109.60±7.80)和(107.20±8.3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肛门形态变化情况.提示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安全、有效,并保留括约肌.
    • 郭高正; 郑雪平; 谭妍妍; 徐大超; 曹磊; 皇甫少华; 王兴宝
    • 摘要: 目的 观察2种经括约肌间入路术式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愈率、肛门功能、疼痛指数、创面面积、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门功能及创面面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1、3、7天3个时间点试验组疼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手术有效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改良TROPIS术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夏剑飞; 顾清华; 陈光强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磁共振(MR)序列对肛瘘病变的显示,总结肛瘘患者的最佳MR序列.方法 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患者术前行均行MRI检查.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WI(Sag T2WI)、轴位T2脂肪抑制序列(Ax T2 WI-SPAIR)、冠状位T2脂肪抑制序列(Cor T2WI-SPAIR)、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轴位T1WI(Ax T1WI)常规和轴位T1高分辨各向同性容积激发(Ax e-THRIVE)增强扫描.计算每个序列上显示的内口和瘘管数量,并将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手术发现内口44个,瘘管46个.在内口的显示率中,Ax e-THRIVE增强扫描高于其他扫描序列,其次是Ax T2WI-SPAIR序列.Ax e-THRIVE增强扫描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x e-THRIVE增强扫描对肛瘘的内口及瘘管显示最佳.
    • 张翠红; 闫有青; 陈正光; 佘文龙; 梅建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阴道或会阴部超声检查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肛瘘患者,术前分别通过高频线阵探头与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检查,按照截石位12点时钟方法记录内口位置、大小及瘘管数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对比2种探头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5例手术共发现肛瘘内口85个,瘘管91个;应用高频线阵超声探头术前共诊断肛瘘内口68个,瘘管70个;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术前共诊断肛瘘内口79个,瘘管82个.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诊断肛瘘内口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653),诊断肛瘘内口的敏感度92.9%、特异度73.7%、符合率89.4%,诊断瘘管的敏感度90.1%、特异度68.4%、符合率86.3%.高频线阵探头诊断肛瘘内口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0.425),诊断肛瘘内口的敏感度80.0%、特异度68.4%、符合率77.8%;诊断瘘管的敏感度80.2%、特异度63.1%、符合率77.3%.结论: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诊断肛瘘内口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高频线阵探头.
    • 孔鹏飞; 陈泰宇; 赵兵; 唐学贵; 唐雪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肛周超声(端扫式腔内线阵、经直肠腔内360°旋转探头)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日立HD15对42例肛瘘患者术前行肛周超声检查,外口探查均采用体表线阵探头扫查,腔内超声探查内口、主管及支管走行,将术后结果与术前超声结果对照,探讨端扫式腔内线阵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对内口、主管、支管、肛瘘分型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体表线阵探头诊断外口符合率为97.6%(41/42).腔内线阵探头诊断肛瘘内口符合率97.6%(41/42),主管符合率97.6%(41/42),支管符合率93.1%(27/29),分型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按病变程度)、97.6%(41/42)(Park法).旋转探头诊断肛瘘内口符合率92.8%(39/42),主管符合率95.2%(40/42),支管符合率86.2%(25/29),分型符合率分别为92.8%(39/42)(按病变程度)、92.8%(39/42)(Park法).腔内线阵扫查在判断肛瘘内口、主管、支管、分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高于旋转式腔内扫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扫式腔内线阵探头、旋转腔内探头均能清楚显示瘘管走行方向,瘘管与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式提供更多依据.
    • 洪志友; 陈燕新; 江河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肛瘘患者术前瘘管和瘘口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90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30 min后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扫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的诊断效能.结果 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1个,>5 mm分支瘘管135个,5 mm分支瘘管137个,5 mm分支瘘管、0.05).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主内瘘口和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8.95%、89.51%、75.55%、89.90%、71.82%,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795、0.467、0.433、0.446、0.380(P<0.05).结论 MRI钆剂瘘管造影联合DCE-MRI技术在高位复杂型肛瘘术前细小分支瘘管及瘘口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