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肛门闭锁

肛门闭锁

肛门闭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890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中华护理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四届西南宠物医师大会暨第九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学术交流大会、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等;肛门闭锁的相关文献由7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龙、王伟、李正等。

肛门闭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2.3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890 占比:97.53%

总计:11166篇

肛门闭锁—发文趋势图

肛门闭锁

-研究学者

  • 李龙
  • 王伟
  • 李正
  • 伍岗泉
  • 刘凯
  • 卢应酬
  • 吕毅
  • 张宏伟
  • 李小卫
  • 王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颢; 陶强; 黄金狮; 陈快; 刘智文; 樊纬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经会阴肛门成形并直肠内瘘修补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效果。方法对70例患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新生儿,均采用经会阴肛门成形并直肠前庭瘘修补术(一期手术),收集患儿术前外瘘口直径、MRI测得的直肠盲端至皮肤距离、手术年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等数据,评价该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儿术前外瘘口直径为(1.9±0.2)mm,直肠盲端至皮肤距离为(17.0±6.2)mm,手术年龄为(2~25)d,手术时间(60.6±11.7)min,术后住院时间(7.2±2.3)d;术后短期并发症:创面感染6例,无直肠回缩,无肛门狭窄,瘘管复发4例,再次手术后治愈;术后远期随访情况:共随访患儿66例,其中2级及以上便秘3例,无2级及以上污粪(大便失禁),直肠脱垂3例(2例手术治疗),其余患儿均获得较好控便功能评分,会阴体长度较为理想。结论经会阴肛门成形并直肠前庭瘘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有良好的肛门外观及排便功能。
    • 徐守军; 干芸根; 向葵; 李鹏; 肖鑫; 刘龙平
    • 摘要: 目的:提高对MRI诊断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congenital anal atresia,CAA)术后排便障碍价值的认识,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11月17例行MRI常规平扫检查的CAA术后排便障碍患儿MRI图像,分别评价CAA术后肛直肠的形态、位置、周围软组织及骨骼发育情况。结果:17例小儿CAA术后并发排便障碍的患儿MRI发现肛直肠形态失常2例,狭窄或扩张2例,位置不居中4例,肛直肠角均>90°,肛肠和横纹肌复合体(striated muscle complex,SMC)间脂肪组织间置5例,SMC不对称8例,骶尾椎或脊髓异常6例。结论:MRI在观察小儿CAA术后排便障碍时具有多方位、高软组织分辨率特点,能全面准确地显示CAA术后盆腔及盆底结构,对于小儿CAA术后排便障碍的患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对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信息。临床医生可据MRI提供的信息制订治疗方案,进行预后评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王威; 吴响; 张世林; 丁艳杰; 张宵; 刘云; 金波
    • 摘要: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是小儿常见的畸形,肛门闭锁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其发病率约1/5000~1/1500,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如泌尿生殖系统、肌肉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等[1]。目前,ARM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其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表明,可能与Hox、Sonic hedgehog(shh)等基因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2-3]。虽然ARM常见,但重复膀胱却非常罕见,全世界报道仅100余例,常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或胃肠道系统的先天性异常[4-5]。重复膀胱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重复[6-7]。现有1例罕见先天肛门闭锁合并输尿管狭窄、重复膀胱的新生儿,在利凡诺引产后,因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案例。
    • 练涛峰; 杜酉寅; 樊亮
    • 摘要: 目的:观察与分析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患儿作为研究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其中有16例患儿同时行巨直肠切除术治疗;另选取同期因腹胀就诊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时对所有患儿进行肛管内超声检查与肛肠测压,对比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同时评价研究组肛门功能.结果:术后4例出现切口浅层裂开症状,11例出现直肠黏膜外翻;45例患儿中11例出现便秘,其中7例合并直肠扩张,4例合并脊髓栓系;另外34例患儿的肛门功能正常.通过肛管内超声检查并进行Starck评分发现有21例患儿的肛门括约肌出现轻度受损,另外24例患儿的肛门括约肌较为完整.研究组术后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高压区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患儿施行一期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仍有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术前合并直肠扩张是造成患儿排便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合并直肠扩张患儿施行肛门成形术时可考虑施行直肠扩张切除术治疗.
    • 张海洋; 蔺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X线瘘口造影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肛门闭锁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188例疑似肛门闭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瘘口造影、MRI检查,分析188例患儿的X线瘘口造影、MRI、X线瘘口造影联合MRI检查的结果,比较X线瘘口造影、MRI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X线瘘口造影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瘘口造影、MRI单独检查;X线瘘口造影、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肛门闭锁患儿行X线瘘口造影联合MRI检查的价值较单独检查高.
    • 段富华; 翟仪稳; 孔祥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1例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搜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其父母血样,采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毛发稀疏、无汗,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外生殖器发育畸形、肛门闭锁.检测到患儿X染色体1区3带68 836 147~68 836 553位置存在半合子缺失(约406 bp),该缺失区域涉及EDA基因第1外显子.患儿母亲检测到该位点的杂合缺失,患儿父亲该位点未见缺失或重复.结论 EDA基因第1外显子半合子缺失可能为该外胚层发育不良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 黄心洁; 彭春辉; 王祎帆; 陈亚军; 邱晓虹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congenital rectovaginal fistulas,CRVF)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排便功能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肛门成形术的12例CRVF女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足月出生,出生体重为(2981±575)g.初次入院年龄为1d至7岁;初次肛门成形术时中位年龄为205 d,范围在111~2661 d.入院时有排便困难、腹胀4例,有排便前后会阴部疼痛1例.入院时经简单查体诊断CRVF 2例,诊断无肛前庭瘘7例,无肛会阴瘘2例,泄殖腔畸形1例.伴发泌尿生殖系统或脊柱畸形8例,双子宫/双阴道畸形5例.对患儿进行Rintala评分评估排便功能.结果 行常规三期手术3例,肛门成形术同期行肠造瘘3例,一期成形肛门6例.采用前矢状入路6例;后矢状人路(Pe(n)a术)5例,其中1例开腹辅助;腹会阴肛门成形术1例.术中发现直肠汇入阴道平面位于阴道上部2例,位于中下部10例.合并双阴道畸形的5例患儿中,汇入平面位于左侧阴道3例,阴道中隔2例.围手术期12例患儿除1例术后伤口感染、直肠回缩外,余11例均顺利恢复.7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0个月.出现继发性巨结肠1例,后行经腹经肛SOAVE术治愈;出现直肠黏膜脱垂1例,后行脱垂黏膜裁剪术治愈;直肠严重回缩并发膀胱阴道瘘、阴道狭窄1例,行2次经腹经肛成形肛门、阴道并修补瘘口,现仍有直肠狭窄.剔除未关瘘患儿2例,5例患儿末次随访时进行Rintala评分,结果显示排便功能良好2例,一般2例,不良1例.可控制排便4例,完全没有排便控制能力1例.有4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和(或)污粪.结论 CRVF属于罕见畸形,容易误诊.该病伴发畸形比例极高.直肠多汇入阴道中下部和左侧重复阴道,手术时可重点关注.手术方式首选Pe(n)a术并行保护性肠造瘘,必要时经腹部入路辅助.术后大部分患儿可自主排便,但便秘和污粪问题常见.
    • 王国辉; 鲁金鹏; 刘锋; 牛波波; 牛会忠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limited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lim-ited ASARP)治疗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rectovestibular fistula,RVF)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4年7月至2020年4月采用limited ASARP手术治疗的26例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等.结果 26例患者均痊愈,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发生伤口急性感染1例,伤口急性感染并发会阴部瘘管残留1例,无一例出现便秘及腹泻,无肛门狭窄、直肠黏膜外翻等并发症.肛门功能临床综合评分优23例,良3例.Krickenbeck评分26例有自愿排便,3例有1级脏污,1例有2级脏污;均无便秘表现,便秘等级均为"否".结论 limited ASARP治疗RVF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一期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是治疗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的一种较好术式.
    • 孙盈盈; 蔡玉柱; 刘兴慧; 刘磊; 叶宏武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单次骶管阻滞在新生儿肛门闭锁纠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肛门闭锁纠治术的新生男婴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单次骶管阻滞组(C组)与超声引导单次骶管阻滞组(U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在七氟烷浅度全身麻醉下行单次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儿阻滞成功率、阻滞操作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穿刺失败率、阻滞并发症,麻醉诱导后即刻(T0)、骶管阻滞后5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苏醒后0.5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T4及苏醒后1 h(T5)、2 h(T6)、4 h(T7)、6 h(T8)的行为学量表(CRIES)评分.结果 U组患儿阻滞成功率为100%,高于C组(84%);穿刺针调整次数为(1.48±0.51)次,少于C组(2.12±0.72)次;阻滞操作时间为(3.23±0.84)min,长于C组(1.84±0.6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T0~T4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T1时MAP降低,HR增高,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U组患儿术后T4、T5时CRIES评分均低于C组,组间及时间、组间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1);两组T4、T5时CRIES评分均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在新生儿肛门闭锁纠治术中使用超声引导单次骶管阻滞可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穿刺调整次数,改善术后疼痛评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