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香港
  • 出版时间: 2013-11-0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治法在血瘀型痔疮病症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40例痔疮病人为对象,其中80例行中医活血化瘀治疗(Ⅰ组),另外60例以成药麝香痔疮膏治疗(Ⅱ组),从疼痛、肿胀及便血入手,观察两组患者痔疮改善情况,对比其疗效.结果:1组80例痔疮病人有效者78例,有效率97.50%,Ⅱ组46例有效,有效率76.67%,Ⅰ组比Ⅱ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以活血化瘀方法为痔疮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肿胀、疼痛及便血症状,使患者痛苦降低.
  • 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较易诊断。但引起肛周脓肿的病因较多。本例为鱼刺样异物引起。异物引起肛周脓肿的途径有:①经口进入:绝大多数为此类途径。②经肛门进入:多被他人伤害或者自虐、自慰而塞入自慰器等。③医源性:手术中遗留手术材料等。本文患者在二次手术时发现鱼刺样异物,追问病史,患者有进食鱼类史,考虑患者在吃鱼时不慎咽下了鱼刺,运行至直肠下端经粪便的挤压而嵌入直肠黏膜,鱼刺刺入肛周组织而发病,继发形成肛周脓肿。本例第一次术中未能探及鱼刺样异物,考虑异物的可移动性,异物在手术时已经移动到周围正常组织内。4个月后鱼刺随肌肉的运动至原伤口位置,再次引起感染,脓肿形成。故在对病因诊断时,结合本实例,应仔细询问病史,术中认真探查。
  • 摘要:目的:明确后位挂线、支管浮线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优异性.方法:将7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后位挂线、支管浮线引流";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95%和90%,无明显差异,但两组间的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肛门畸形及术后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采用"后位挂线、支管浮线引流"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痊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及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观察微控操作能否提高PPH手术质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将采用微控操作的112例病例为观察组,148例未采用微控操作的PPH病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除效果状况,吻合口状况和术后3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观察的3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控操作可作为一种可行的PPH规范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吻合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及并存疾病,分析手术操作技巧及操作注意事项;结果:1563例(部分患者同时并存肛裂、肛瘘、脓肿、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病人内痔回缩,出血消失,并存疾病痊愈,平均住院时间7-9天;结论:PPH手术治疗痔疮及并存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摘要: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皮损多形性,伴有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等不适,易反复发作为特点。属特定部位湿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病因复杂,常由变态反应、疾病因素、精神与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祖国医学则认为肛周湿疹与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有关。肛周湿疹在临床中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无满意药物治疗肛周湿疹。临床上以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较为常用,并且疗效较好,笔者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以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的文献最多。外治法在治疗上的应用较为灵活,并且外治的方法较多,治疗上各有侧重,其中以中药熏洗疗法具有作用直接,发挥药物成分、温热等多重作用,可进行辨证加减、个体化治疗优势突出,安全性高,痛苦较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治疗肛周湿疹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但对于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临床观察层面,对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科学性。就临床观察而言,现有的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无随访或随访时间偏短,即尚缺少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研究。并且,具体熏洗方法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尤其是浸洗时间,万坤华应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肛周湿疹时,熏蒸后的浸洗时间为30min,而张永刚等等则强调熏蒸时间不宜过久,否则可致组织渗透性水肿,推荐熏蒸时间5-10min,最多不超过15min。提倡从组织、细胞、分子等多水平阐明中药熏洗的作用机理,制定出相对统一的熏洗规范,筛选有效中药,选择作用稳定的方药配伍,为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依据,为肛周湿疹的治疗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对外治法尤其是中药熏洗疗法的深入研究,是今后肛周湿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摘要:目的:观察PPH联合套管针电凝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07例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给予PPH联合套管针电凝治疗和对照组56例,给予传统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观察其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术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rn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口愈合时间短、住院天数少,P均<0.05;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等症状体征评分低,P均<0.05;术后尿潴留、排便困难、肛门坠胀、肛缘肿物突出等后遗症少,P均<0.05.rn 结论:PPH联合套管针电凝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摘要:自2010年至2012年1月收治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rn 手术治疗:46例中32例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6例高位脓肿行一期切开橡皮筋挂线术,3例高位马蹄形脓肿行内口切开挂线对口旷置引流术,5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约1月后行肛瘘根治术。rn 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同时制定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定时监测血溏,使随机血糖水平控制在11mmol/L以下。rn 抗感染:早期足量选用敏感抗生素,(选用对大肠杆菌、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其中40例,做脓培养和药敏实验,根据细菌的种类及药敏结果选择用药。rn 中医药治疗:坐浴、换药方用肠风散(院内制剂),20克加温开水1500 mL溶解,坐浴,每日一次,每次10—15min。坐浴后,用甲硝唑冲洗创口,放置生肌玉红膏药纱条换药引流,中药汤剂以大剂量黄芪和仙方活命饮加减:黄芪30g、金银花15g、防风10g、白芷10g、陈皮10g、赤芍10g.乳香15g、没药15g、皂角刺10g、枳壳10g、地榆10g、当归10g、生甘草10g,口服5-7剂,每日换药一次至创口愈合。
  • 摘要:将近5年来肛瘘术后创面的中医学治疗作一总结,主要从中药口服,中药注射液,中药熏(洗),中药掺药,油膏外敷及温和灸学六方面进行分别论述,最后总结中医药目前的治疗概况及存在问题.中医药治疗的选方多为经验方,缺乏明确的配伍准则,缺乏靶向药物,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的具体机制不明确,应加强基础性研究,且临床研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药外敷药制作工艺缺乏一定的量效指标,甚至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目前临床研究对象主要以单纯性肛瘘为主,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管理方案仍处于空白状态。这些都激励着年轻一代的肛肠医师继续去探索新的促进创面的治疗方案。
  •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后遗症的发生,对2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分成两组,试验组12例,采用切开挂线开窗留桥术,对照组9例,采用常规的切开挂线术.对两组术后疗效情况、愈合时间、术后后遗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愈合时间、后遗症上有显著性差异.
  • 摘要: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除饮食情志等因素外,更与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体液免疫的亢进,使肠道B淋巴细胞致敏而产生自体排斥反应,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形成溃疡。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属祖国医学“久泻”、“久痢”范畴,乃湿邪为患。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久郁肠道,致肠络受损而发生本病。中药保留灌肠,对局部病灶可起到收涩、止泻、化湿、止血的作用,但仍属治标。而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有效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有良好的止泻效果。主穴组足三里、上巨虚、天枢、脾俞、肾俞、阴陵泉合用有健脾利湿、扶阳益肾之功,即针对久泻之本虚标实证而设。足三里、上巨虚、天枢调节肠道传导之功,通行腑气。脾俞、肾俞温扶先后天之本,阴陵泉为利水要穴,共奏扶土治水之用。偏温热型为标实明显,故加合谷、太冲以通畅气机,曲池以泻虚热,丰隆利湿化浊。由此可见,针刺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偏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与药物疗法相比具有治疗效果好,疗程短,无副作用,减少复发等诸多优点。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肠游”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解释各不相同,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就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从泄泻论治。中医学认为“湿”是泄泻主要病理因素,脾为湿困则气机阻遏,湿邪内蕴,阳虚失运则清浊不分。《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泻食不化。”《景岳全书·泄泻》:“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结肠宁方中炒白术、茯苓、平补脾肾之气配以扁豆、炒山药之甘淡既可健脾又能渗湿止泻,桂枝行气利水,通阳和胃。黄连、木香清热化湿,行气止痢。太子参、麦冬,防风滋阴以防利湿太过。全方共奏醒脾通阳,利湿止泻之效。对照组应用盐酸小檗碱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作用尚可但长期应用敏感性差,疗效不及结肠宁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突出。结肠宁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起到了清热燥湿、醒脾通阳,利湿止泻、扶正固肠之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 摘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是一种以血便、黏液便、排便困难及肛门坠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非特异性肛肠疾病,多见于成人,无性别差异.本病的病因不明确,慢性便秘和粪便梗阻可能在其发病中有作用。本病的病程多数为慢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几乎任何肛肠疾病的症状都可出现,亦可无症状。本病的诊断主要靠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直肠指检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亦有助于诊断。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许多病人还具有明显的精神问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的疗效也不十分肯定。
  • 摘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较多,治疗方法多采取中医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中药灌肠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给药途径包括中药内服、灌肠、针灸推拿、电针、穴位贴敷等,单独应用或多种方式相联合。近期和远期观察均表现出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特点,显示出中药治疗UC的独特优势。然而中医药治疗UC也存在一些不足,如:①对UC的病因、病机、证型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对临床治疗起到规范化指导;②古方、自拟方多且杂,临床应用缺少规范;③临床观察较多,实验研究缺乏;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几点着手:①继续探索UC的病因、病机,完善中医诊断标准和分型依据;②继续治疗UC有效方药的研究,整合出针对标准证型有确切疗效的方药及用药途径;③践行现代化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相结合,寻找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相信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推动下,中医药在UC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前景。
  • 摘要:缺血性肠炎(ischemlcal coh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口。其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腹痛、血便、腹泻被称为缺血性肠炎的三主征。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rn 缺血性肠炎的发病主要有两方面因素:①血管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等所致的肠黏膜血供减少可造成肠段缺血性损伤。②肠管因素:肠腔压力增加及肠蠕动过快也可导致肠黏膜血流减少,造成肠黏膜缺血性损伤。发病部位以肠系膜下动脉供血的左半结肠多见,累及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者最多,少数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供血的升结肠或肝曲,极少数发生在直肠。rn 结肠镜检查为确诊缺血性肠炎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对便血期的患者,急诊内镜检查为早期诊断的关键手段之一。如果能在发病48小时内即行结肠镜检查,更有利于鉴别诊断。内镜下缺血性肠炎的突出特点是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晰,急性期表现为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淤斑、黏膜呈暗红色,局部黏膜由于严重水肿、皱襞增厚呈隆起性改变,形态如肿块,称假瘤征,发病几天后内镜下可出现明显溃疡。慢性期可见肉芽组织形成及含铁血红素细胞。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可见部分血管腔狭窄,分支末梢充盈不满意或完全不显影。rn 因缺血性肠炎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血管本身的病变和血流量的不足,故对其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局部肠管血供,同时给予肠道休息、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若能充分恢复肠道的血液供应,则病变黏膜在短期内即可恢复,这也是缺血性肠炎与其它炎症性、非特异性肠病鉴别的关键之一。rn 目前对于缺血性肠炎的治疗,可通过休息、禁食、胃肠减压、支持疗法、补液、应用血管扩张药后症状可基本缓解,必要时应用谷氨酰胺、氧自由基清除剂等促进肠道屏障恢复。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物,防止肠道麻痹,合并感染者可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坏死型伴有肠穿孔、腹膜炎、肠梗阻、持续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者,往往要进行手术切除坏死肠管,预后欠佳。rn 缺血性肠炎证属中医“便血”、“痢疾”范畴,病机多为湿热、气滞血瘀、脾肾阳虚等。临床上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阳健脾等中药治疗,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经过临床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肠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回顾性的总结评价中药痔瘘消瘘管灌注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药痔瘘消是否有多功能、多靶点的效果?rn 方法:采用以生物技术生产的中药痔瘘消治疗液,给1990.8~2011.8月37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瘘管灌注.rn 结果:2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一次灌药治愈者21例,二次灌药治愈者3例,三次灌药治愈者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1例,一次灌药治愈者5例,二次灌药治愈者3例,三灌药治愈者3例.37例全部痊愈,总痊愈率为100%.随访观察2年,病情稳定.rn 结论:以生物技术生产的中药痔瘘消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无任何后遗症.充分显示本药具有多功能、多靶点、多用途的药效,具有可量化和重复的特性;为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
  •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身心因素有关的易质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这种神经、体液、免疫与肠道生理变化互为因果,形成不良循环,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和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常迁延不愈,易于复发。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终身的疾病,症状发作期与健康期交替出现。治疗的切入点,主要在于调整脑—肠互动平衡,着力于脑肠同治,建立肠道正常运动功能。传统医学认为,机体体表经穴,与相应内脏间存在着相对特异性的功能联系。内脏的功能情况,可以有一定信息反应到体表,经穴德适宜刺激又可通过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脏的功能活动。因此穴位药物疗法可起到调整功能、激发机体精气、疏导气血、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经合穴,取穴足三里有健脾化湿、调节肠道功能和治疗泄泻的作用;大肠俞通常无滞,是治疗要穴;天枢穴是阳明胃经的腧穴,关元穴是任脉的腧穴,两穴均为治疗调节肠功能紊乱要穴。rn 远红外理疗贴由远红外陶瓷粉、医用压敏胶、纳米级的远红外白金陶瓷微粉以及几十种天然制剂(铝、镁、钙、铁、钛硅等氧化物及多种碳水化合物)共同组成。现代纳米材料一远红外陶瓷微粉,结合现代科技医学和传统中医外治理论;是集光学、热学、医疗技术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当它吸收到皮肤的热能后,释放出5-15微米的远红外光制痛介质合成。它可以迅速止痛,缓解痉挛,消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作用,增强肌体细胞活力,调节内脏功能,调节自律神经,提高了人体的代谢功能,成功的实现了真正的内痛外治。rn 总而言之,穴位敷贴配合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现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方法简单、无副作用,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中西结合的治疗。
  • 摘要:慢性结肠炎虽属难病,但精心辨证。灵活辨病,正确运用,合理指导,在用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治未病的独到作用90%的患者在1-2年内能得到满意的疗效。特别在此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医疗制度的欠完善,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抗生素的滥用对胃肠病的治疗影响极大。所以需回归自然,恢复正常的用药,充分发挥“治未病”思想,是防治慢性结肠炎的关键所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经历五千年,始于《黄帝内经》,其核心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调养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发"等方面,这些构成了中医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 摘要:我院长期采用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经历了四次大的方法变革,并积累了一定的运用经验, 主要适用于高位肛瘘和复杂性肛瘘。女性前方的低位肛瘘最好也用挂线疗法治疗。对于小儿肛瘘,不管是低位还是高位,都以采用切开挂线法为好。虚挂法比较适用于管壁薄、管腔小、管道短、引流较畅、初次手术、或周围组织疤痕较少、无合并糖尿病、结核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而不太适合于管壁较厚、管腔较大、管壁较长、引流不畅、或已经多次手术、或周围疤痕组织多、全身情况差者。对于管壁较厚或疤痕组织较多者,如要采用虚挂法,必须尽可能将管壁疤痕组织切除干净。无论实挂还是虚挂,挂线应挂到瘘管顶端,不留死腔,即便大束也无妨。对于大束组织采用实挂线时,可以一次大束挂线适当紧线,如一次紧线勒割不开,可再次紧线勒割。刚行挂线不宜太紧,以防止脱线过早,括约肌断端由于纤维化数量不足,粘连固定不牢而豁开,后遗不完全性肛门失禁或肛管缺损。应将挂线脱落时间控制在术后14天以后。对于位置较高的肛瘘,可延迟紧线时间,利用挂线的慢性切割、持续引流作用,炎症范围相对缩小,创腔缩小后再多次、少量紧线。首次紧线一般在术后10天后,挂线的勒割力量以使所包绕的肌束收紧1/4宽度为宜。木要紧线过多、过紧。挂线在支管已愈合、无创腔时橡皮筋方脱落为最佳。小儿组织柔嫩,括约肌束小,瘘管易于切断,脱线期较成人短,对于小儿肛瘘采用挂线治疗时,要防止脱线太快造成肛门失禁。有两处以上瘘管需同时切开实挂线者,可先紧其中一条瘘管中的挂线,其他瘘管所挂之线暂缓紧线。待第一处紧线勒开后,再渐次逐条收紧其余的挂线。挂线橡皮筋脱落期宜间隔4-5天以上。虚挂线一般在7—14天拆除。拆除虚挂线的指征为:创面分泌物较少、脓腐已经脱尽、肉芽新鲜、腔道变窄、橡皮筋转动阻力较大。如系双股橡皮筋虚挂线应先拆为单股,过3—5天再拆除另一股橡皮筋。在未拆除虚挂橡皮筋前,换药时要进行冲洗,并转动。拆除后也要根据愈合情况继续冲洗1-3天,同时配合使用填棉法,压迫拆除虚挂线后的管道创腔,加速其闭合。
  • 摘要:目的:了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掌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时间、不同量的出血处理方法.rn 方法:系统回顾2001年6月-2012年7月共完成2314例PPH手术后发生22例出血病例.分析出血量,出血方式、出血原因、采用的止血方法等.rn 结果:(1)出血量:200ml8例;500ml9例;1000ml2例;2000以上出血量1例.(2)出血发生时间:术后早期出血4例、延迟出血18例.(3)全身循环变化:发生出血性休克代偿期2例.(4)出血原因:缝线脱落1例;吻合口损伤8例;感染10例;凝血障碍2例.(5)处理方法:二次手术4例;吻合口压迫4例;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14例.rn 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约在1%左右,可发生在术后早期及术后2周内.出血特点量大、凶猛,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发生.主要原因是吻合口损伤和感染,特殊原因与凝血障碍有关.针对不同出血量和出血时间采取吻合口压迫、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灌注、二次手术均可有效止血.
  • 摘要:介绍一例患者,男性,21岁,大学生,多毛体征,就读于青岛某学院,2008年4月因肛门肿痛来我院就诊.患者于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而感肛周疼痛不适,口服消炎药物,症状时而得到缓解.近一周肛周疼痛加剧,脓肿向会阴部延伸隆起,触之痛甚,故前来就诊.专科检查:膝胸位,肛缘3-6点位可见一环状肿物隆起,触之有波动感,触痛明显,12-3点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肛内指诊:肛内12点肛窦部可触及凹陷,压痛明显,肛镜因痛未查.初诊:肛周马蹄形脓肿.遂在局麻下行脓肿3-6点位切开引流,用刮勺彻底搔刮腐烂组织,修剪创缘呈半月牙状,用探针自切口3点位向12点顺利探通,自12点位向骶尾方向做放射状切口,用探针自12点向肛门内顺利探通内口,切开内口,可见内口处一束排列整齐的黑色毛发,光亮,长约1CM,纵向排列,朝向骶尾方向.取出毛发,搔刮内口及腐烂组织,修剪创缘,并在12-3点之间窦道再切一放射切口.将12-1点、1-3点用橡皮引流条挂浮线引流,结扎活动出血点,腔内放置凡士林引流条,创面用云南白药纱布压迫止血,肛内放置肛管,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大便后用本院协定方"痔瘘洗剂"熏洗坐浴,生理盐水,甲硝唑交替冲洗脓腔,中药生肌玉红膏换药,前后调治3周后痊愈出院.
  • 摘要:痔疮术后愈合一般分为4期,凝血期1天,炎症反应期在术后3-5天,肉芽组织形成期在术后6—20天,皮肤愈合期,约在20—30天,正常伤口一般约需要2-4周可以完全愈合,以上任何一阶段受到影响,均可以导致愈合迟缓;原因有感染、缺血、异物、引流不畅、机械刺激,肛管皮肤缺损过多等局部因素或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凡是一个月以上不愈合,常规治疗愈合迟缓,被称为愈合不良,而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术后愈合慢,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中药坐浴、抗感染、植皮,应用生长因子等治疗。rn 经过临床观察,反复对比,认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方法简单;硝酸甘油为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在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代谢释放NO,NO为内皮舒张因子,其在平滑肌细胞内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GMP的含量,从而激活依赖于CGMP的蛋白激酶,促进球蛋白链去磷酸化,而松弛平滑肌,局部应用硝酸甘油能使肛门内括约肌松弛,缓解痉挛,减轻症状,松弛肛门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增加肛门局部血管供血,促进创面愈合。中药中的大黄、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炎杀菌和促进皮下渗血的吸收,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作用,药理研究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作用,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疼,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具有镇痛、抗炎、镇静局麻作用,芒硝软坚、清热,现代药理研究外用具有消肿止疼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血竭、乳香、没药,具有活血化淤止疼,止血敛疮生肌的作用。以上药物熏洗是以中药性味功能和脏腑经络学说理论为依据,经过不同加热方法,利用中草药的热力和蒸汽作用皮肤、腠理,达到开泄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炎性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利于药物吸收,增强疗效,加速创面修复,促进愈合。两种方法合用治疗痔疮术后愈合不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