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矸石山

矸石山

矸石山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036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2’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等;矸石山的相关文献由141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振琪、岳新积、张银玲等。

矸石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 占比:8.4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5036 占比:91.31%

总计:5515篇

矸石山—发文趋势图

矸石山

-研究学者

  • 胡振琪
  • 岳新积
  • 张银玲
  • 宫有寿
  • 李异
  • 王晓军
  • 赵平
  • 张成梁
  • 李广强
  • 王伟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慧
    • 摘要: 矸石山的自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从常温状态转变到燃烧状态,其氧化过程不仅受到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制约,同时也与煤矸石的岩相组成、水分含量、比表面积、孔隙率及矸石山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有关。以砂墩子煤矿矸石山为例,对矸石山自燃现象及其诱因和自燃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矸石山内部注浆的治理方案,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对矸石山高温自燃区温度的有效控制,尽量将其保持到其临界自燃温度以下,有效排除矸石山高温区自燃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 夏康
    •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煤矿资源趋于枯竭,而长年煤矿工业的运作给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与破坏,煤矿废弃地改造成为必要且有效的手段。文章概述了煤矿废弃地基础理论,并且探寻其改造方法,通过对北京滑石道矸石山改造项目进行实践研究,以风景园林学理论的思路,对项目场地的周边环境和自身特殊性进行解读,提出突破场地功能障碍,实现场地与总体环境的共融等宏观改造思想,并从传承工业历史和本地文化以及延续周边自然景观两方面开展改造设计,使煤矿废弃地融入周边环境并服务于周边人群。
    • 李建华; 陈涛; 杨木林
    • 摘要: 为探究排矸方式对矸石山稳定性影响规律,提出有利于提高矸石山稳定性效果的矸石排弃方法。首先依据矸石来源进行分类,通过对矸石试样单轴压缩力学试验测试,分析其力学性质的特征及产生该特征的原因,进而针对李家壕矸石山建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中的SIGMA/W模块和SLOPE/W模块进行父子项分析,采用模拟软件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矸石山内部的应力分布状态,根据应力重分布状态,结合极限平衡法对力学参数折减,得出采煤工作面矸石在不同排弃方式条件下对矸石山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对采煤工作面矸石在不同排矸方式与不同埋深两种耦合条件下,得出矸石山的稳定性变化规律,最终提出有利于矸石山稳定性的排矸方式。结果表明:矿井生产过程中根据矸石来源不同可分为采煤工作面矸石和掘进工作面矸石,这两类矸石的强度存在差异,采煤工作面矸石强度明显弱于掘进工作面矸石强度,试验表明掘进工作面矸石试样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是采煤工作面矸石试样的1.6倍;不同排矸方式下采煤工作面矸石排弃后坡顶线位置相同,且剖面上排矸面积相同条件下,平铺式、倾倒式排矸方式相比均一参数矸石山稳定性系数,分别降低了16.4%和29.0%,平铺式排矸更有利于矸石山的稳定性;采煤工作面矸石采用平铺式排矸时,其埋深的变化对矸石山稳定性影响较小,深度为0时稳定性系数为1.56,降低7.9%,深度为5 m时稳定性系数为1.53,降低9.6%;而采用倾倒式排矸时,埋深的变化对矸石山稳定性影响较大,深度为0时稳定性系数为1.09,降低35.3%,深度为5 m时稳定性系数为1.07,降低36.5%,且危险滑动面常贯穿采煤工作面矸石层。
    • 赵宝龙
    • 摘要: 为防止煤矸石山自燃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对煤炭洗选后产生的煤矸石自燃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据煤矸石自燃的黄铁矿氧化学说和煤-氧复合物导因学说观点,对煤矸石中高硫物质的存在形态和自燃倾向性进行试验和检测,研究表明煤矸石中的硫铁矿与吸氧量呈现正相关性,并且硫铁矿主要集中在窄粒级范围内,可通过粒度分级实现对煤矸石中高硫分矸石和低硫矸石的分离,依据煤矸石的自燃程度进行分级处理,从而实现降低煤矸石山自燃的风险,起到了从源头对矸石山的自燃进行治理和预防作用。
    • 李峰
    • 摘要: 矸石山会产生粉尘、废水等,给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矸石山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对提高矿区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山西某矿区矸石山为工程背景,将多元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到矿井矸石山生态环境治理中,并对涉及到的关键生态修复技术进行详细阐述。现场应用后,矸石山对矿区生态影响得以有效控制,有效减少矸石山对附近环境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井矸石山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借鉴。
    • 摘要: 12月1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个人,我校孙京敏团队承担的“低平原矸石山快速治理与覆绿模式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协会科学技术奖。“低平原矸石山快速治理与覆绿模式及工程应用”项目是我校孙京敏团队2019年开始承担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研发项目。该项目围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18座矸石山的生态修复开展研究,并指导峰峰集团开展项目实施。孙京敏博士带领生态学系的部分科研骨干,从峰峰集团矸石山立地特征出发,以原位生态修复治理和快速覆绿为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实践,历时3年多。
    • 屈阳
    • 摘要: 一直以来,煤矿矸石山的治理是煤炭生产废弃物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对煤矿矸石组成及其危害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技术,总结了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并制定了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的方案,有利于解决煤矿矸石山堆积造成的问题,对煤矿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文静; 陈友明; 张凯
    • 摘要: 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家庄矿矸石山恢复治理为例,针对矸石山存在的已燃尽、局部燃尽和正在自燃的三种火区,采用钻孔注浆法进行灭火,通过削坡、植被绿化等工程措施达到矸石山生态恢复的需求,为相似矸石山的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 苏继光; 吉振华; 郑锐国; 郭德生; 郭园; 王琪
    • 摘要: 大垴梁煤矸石山自燃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逸散出有害气体污染了周边大气。采用自主研发的温控热管技术对该矸石山自燃进行了治理。结果显示:采用温控热管治理9个月后,发火区3 m深处温度下降幅度为3°C~161°C,相比初始温度的下降比例为1.02%~39.66%,平均值为20.94%。6 m深处温度下降幅度为4°C~172°C,下降比例为0.70%~46.74%,平均值为16.85%。发火区1/3区域的温度下降超过100°C,单根温控热管影响半径约大于3 m。采用温控热管法防治煤矸石山自燃效果明显。
    • 王红美
    • 摘要: 为更好的处理并利用煤矸石,基于煤矿矸石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文章指出了进行煤矸石综合利用必要性,通过对目前煤矸石治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更为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应用这些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