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01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4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等;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侯贤令、冯博、刘洁莹等。

社会性别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11 占比:98.62%

总计:9137篇

社会性别理论—发文趋势图

社会性别理论

-研究学者

  • 侯贤令
  • 冯博
  • 刘洁莹
  • 华倩
  • 孙宏扬
  • 朱晓映
  • 杨蜀艳
  • 林翠霞
  • 牛志敏
  • 王一妃

社会性别理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宁; 丁甲第; 曾艾妮; 张文曦; 黄志伟
    • 摘要: 新闻报道中女性受害者常以被凝视、被物化的他者形象出现,这种被选择性加工后呈现的形象,成为大众对女性受害者的认知依据。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及女性媒介形象定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新闻报道中女性受害者的媒介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究女性受害者形象如何被建构。本研究抽样选取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中有关女性受害的推文,从报道体裁、受害者类型、受害者年龄、情感倾向、个人品质、身份角色六方面剖析文本内在逻辑,揭示结构性偏见,在宏阔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被建构的女性受害者媒介形象,最终将视点回落于新闻业务,从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唤醒大众性别意识,规范媒介生产。
    • 张洪; 虞满华
    • 摘要: 在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竞争加剧的现状下,女性求职遭受歧视的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女性求职遭受的歧视对女性自我效能感产生的消极影响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从社会工作出发,分析求职歧视对女性自我效能感消极影响的外在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就业环境与就业压力大、制度机制不健全与监督缺位。社会工作在对遭受求职歧视的女性介入时,可以利用朋辈小组疏导女性情绪,增强同质性女性凝聚力。此外,基于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可以倡导培养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来改变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从而改善社会上对女性求职的性别歧视,增强求职女性的自我效能感。
    • 刘娜; 丁艺璇
    • 摘要: 在社会性别理论兴盛的语境下,男性媒介形象呈现多元化态势,男性媒介再现部分地反映了男性生存现状,通过对男性再现进行探究,可以窥探当下男性性别身份的社会认同及男性的自我认同。采用内容分析和框架研究方法对电视剧《三十而已》进行分析,探讨男性形象在社会性别理论话语下被重塑再现的方式。研究从电视剧中男性角色形象再现和角色对男性身份的认同两个纬度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女性题材电视剧在对男性形象塑造时融入了女性对男性的角色期待,但实质上男性形象的再现尚未摆脱父权制话语束缚,各角色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与父权制的关联,男性角色身上现代性和父权制残余相互对抗交织。原因是女性题材电视剧中男性形象的再现受女性主义觉醒影响,一方面表现出激烈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尚未摆脱父权制话语束缚,仍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与父权制的勾连,男性角色与父权制间的关联呈现复杂性。
    • 华倩
    • 摘要: 根据社会性别理论,夫妻财产分配中的实质平等应该在法律规定中得到体现,以使法律规定真正映射实际社会需求,从而使法律规定上的形式平等匹配实际社会要求的实质平等。而社会性别理论重视的实质平等,需要纳入法律框架内形成一种社会大众都愿意接受和遵守的秩序,尤其是国家行政组织和法院,在这些规范前提下有规律地以其为参照。
    • 李妍
    • 摘要: 社会性别理论主张性别平等,希望女性可以自主掌握命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社会性别理论,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性别平等理念,并真正实现大学生自由化、自主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强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应用和融入。本文会讲述社会性别理论基本内容,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会性别理论的意义,还会阐述社会性别理论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路,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发展出谋献策。
    • 刘冰; 马鸿韬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阐释女性健身文化内涵,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提出培育路径.女性健身文化包括健身观念、健身知识、健身制度和健身行为四个要素,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健身观念受社会角色期待和社会性别规范影响;健身知识缺乏,健身的科学性长期受到忽视;健身制度已有所完善,但还不能保障女性健身权益;健身行为受到社会分工束缚.培育路径: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增强女性健身观念;引导女性科学健身,传播健身知识;制定女性健身政策,完善健身制度;塑造现代身体规训,内化健身行为.
    • 沈世伟; 肖韵媚
    • 摘要: 以南浔古镇为案例地,采用深入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影响女性旅游就业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独特的社会性别文化是影响女性参与旅游就业的重要因素,体现在三个层面:(1)社会层面包括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性别平等理念意识的发展和婚姻观念的转变;(2)家庭层面包括工作与家庭的协调、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对家庭的生活责任感;(3)个体层面包括经济利益的驱使、文化教育背景、性格和兴趣、以往工作经历、现有工作认知、女性独立观念的显现和以及一些客观因素.
    • 程雅楠; 高瑞霞
    • 摘要: 社会性别理论是对男女两性关系的理解,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性别建构,促进女性自我意识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转变:她们的恋爱行为变得更加独立自主,恋爱动机更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择偶标准更加理性多样,恋爱消费更注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这些变化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
    • 翟秀军
    • 摘要: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 华倩
    • 摘要: 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如何适用法律?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首先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的法律,在没有协议选择法律的情况下,其次适用当事人共同属人法.上述法律规定可以实现当事人的形式平等,但对当事人实质平等的实现可能会落空.根据社会性别理论,夫妻之间的实质平等是得到普遍接受的公平正义观,但由于公共领域(立法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划分,使得个人领域的女性家务劳动、照顾家庭的价值并未在公共领域得到应有重视.由此,在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的法律适用规定方面,很难实现夫妻之间的实质平等.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利用实体法规定考量法律适用的结果,从而使夫妻之间的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