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403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卫生统计、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2010年年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欣、吴文源、吴霞民等。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4031 占比:99.94%

总计:224158篇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文趋势图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研究学者

  • 于欣
  • 吴文源
  • 吴霞民
  • 张五芳
  • 李春波
  • 王勋
  • 管丽丽
  • 马宁
  • 冯威
  • 张紫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靖童; 杨波; 邓煜; 罗英茂; 郑琼; 彭静; 廖慧黠; 曹缤月; 李金山
    • 摘要: 目的:研究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的干预效果。探讨该模式中的服务绩效评价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访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2组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同时统计干预组服务绩效评价得分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及SDSS评分干预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2组间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干预组ITAQ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PANSS各项评分、SDSS评分及ITA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SDSS改善量、阴性量表改善量、一般精神改善量以及PANSS改善量,高绩效评价组均高于低绩效评价组(均P<0.05);ITAQ改善量及阳性量表改善量,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同时绩效评价能促进干预效果改善。
    • 张佩佩; 张宝霞
    • 摘要: 目的评估天津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连续化“专全结合”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由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明确诊断并接受社区随访管理的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将患者分为由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指导的连续化“专全结合”管理模式组(试点组),共计1435例,以及由其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负责指导的非连续化“专全结合”管理模式组(非试点组),共计3514例。以规范管理、规律服药、病情稳定、发生危险行为情况来评估患者管理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试点组规范管理(99.02%vs.97.89%)、病情稳定(91.85%vs.85.83%)患者比例高于非试点组(P0.05)。控制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试点组患者规范管理率高于非试点组患者(OR=2.08,95%CI:1.11~3.92),规律服药率高于非试点组(OR=1.56,95%CI:1.23~1.99)。结论连续化“专全结合”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及服药依从性。
    • 石秋艳; 伏瑞峰; 白银霞; 蓝峰; 于广军; 白志坚; 仝璐; 陈丽霞; 于东升; 隋晓杰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将截至2017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录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自治区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107847例,报告患病率4.29‰;精神分裂症患者69996例,占64.9%.在册患者管理率90.2%,规范管理患者规范管理率69.35%;服药率71.69%;规律服药率23.85%.结论 2017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取得效果,实现信息系统全覆盖,登记患者人数较多,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规范管理和规律服药治疗等环节需进一步提高.
    • 周蔚; 余钰; 肖溪; 肖水源
    • 摘要: 目的:翻译、修订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检验修订后量表在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以及相关专家、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对翻译后的反应性量表进行内容修订.选取225名在社区接受管理服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测试.采用问卷完成时间和条目填写的缺失比评价可行性;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构效度;通过患者及其家属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检验实证效度.结果:修订后量表的平均完成时间为12 min,条目填写的缺失比均小于6%.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及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75和0.6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6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81.31%,其中2个因子包含的条目和原量表略有不同.患者及其家属对全量表及4个维度的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修订后的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对于评价我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具有可行性;全量表的信度和实证效度良好,但结构效度有待进一步探索.
    • 胡超; 王子健; 熊欢; 吕懿
    • 摘要: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老年性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将老年精神卫生服务下沉至社区基础医疗服务,即构建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研究,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视角,从其“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切入,在分析了我国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才结构的完整性、服务类型单一及缺乏多部门的协同合作等多重建设困境的基础上,探索以开展社区老年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结合的服务模式、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推广义工文化、多部门协同保障老年精神卫生权力,净化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等为主体的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的优化路径。
    • 胡超; 王子健; 熊欢; 吕懿
    • 摘要: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老年性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将老年精神卫生服务下沉至社区基础医疗服务,即构建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研究,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视角,从其“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切入,在分析了我国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才结构的完整性、服务类型单一及缺乏多部门的协同合作等多重建设困境的基础上,探索以开展社区老年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结合的服务模式、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推广义工文化、多部门协同保障老年精神卫生权力,净化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等为主体的社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的优化路径。
    • 孙焱; 王志忠
    • 摘要: 目的 分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与治疗现状,为相关部门完善精神卫生服务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某省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数据,描述分析不同年份病程、延迟治疗时间及服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截至2016年底,在管患者共21142名,其中男性占比50.68%;15~44岁的患者比例为47.95%;户籍为农村占比68.53%.患者的诊断构成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60.30%),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的精神障碍(占25.44%).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39.60%,规律服药率为35.33%,病情稳定率为87.10%.趋势检验提示2014—2016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程(F=62.08,P<0.01)和延迟治疗时间(F=5.68,P=0.017)有逐年缩短趋势;不同年份服药率、病情稳定率无显著变化趋势.结论 该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工作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需完善措施提高服药率,进一步缩短延迟治疗时间.
    • 王勋; 马宁; 吴霞民; 张五芳; 管丽丽; 马弘; 于欣; 陆林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8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并与2014-2017年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8年底,全国2 832个区县(99.23%,2 832/2 854)使用信息系统.全国在册患者5 994054例,报告患病率0.43%(5 994 054/1 379 837 956);在管患者5 688 164例,管理率94.90%(5 688 164/5 994 054),规范管理患者4 956 545例,规范管理率82.69%(4 956 545/5994054);服药患者4 873 322例,服药率81.30%(4 873 322/5 994 054),规律服药患者2 504 323例,规律服药率41.78%(2 504323/5994 054);病情稳定患者4426 558例,病情稳定率80.60%(4 426 558/5 492 261).病情稳定率与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9、0.695、0.403、0.539,均P<0.05).与2017年相比,在册患者增加187 702例,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分别增加2.24%、7.84%、11.80%、7.13%、5.59%.2018年登记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分别为3.54、4.61、2.73、3.18、5.35、13.34年,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短于2017年.结论 2018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登记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
    • 孙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同伴支持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我市在我国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有登记的2个社区归进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项目的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定期访视,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半年的同伴支持.通过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BPRS,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支持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提高治疗效果,引导其对疾病产生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从而有效加快社会功能恢复步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