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秸秆还田机

秸秆还田机

秸秆还田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05835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河北农机、江苏农机化、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等;秸秆还田机的相关文献由1032位作者贡献,包括盛庆军、葛宜元、冯海辰等。

秸秆还田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05835 占比:99.99%

总计:2506178篇

秸秆还田机—发文趋势图

秸秆还田机

-研究学者

  • 盛庆军
  • 葛宜元
  • 冯海辰
  • 夏建林
  • 李传良
  • 徐礼超
  • 王金武
  • 糜南宏
  • 罗贤福
  • 蔡国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东旭; 葛宜元; 杨传华; 王俊发; 陈超
    • 摘要: 秸秆还田机还田弯刀的力学状态,直接影响还田质量及刀具可靠性。在含水率为30%,坚实度为700 kPa的黑土土壤中进行耕作参数优化试验,当耕深为200 m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刀轴扭矩平均值最小。依据优化的耕作参数及测定的仿真接触参数和材料参数,采用离散元法建立还田弯刀—土壤和还田弯刀—土壤—秸秆的仿真互作模型,对比分析有、无秸秆两种状态下,弯刀所受扭矩的变化,并进行试验验证。仿真试验表明:有、无秸秆扭矩最大值分别为25.8 N·m、21.7 N·m,平均值分别为19.5 N·m、17.4 N·m,刀辊在有秸秆耕作时平均所消耗功率大于无秸秆状态的12.1%。验证试验表明:有、无秸秆状态扭矩最大值分别为32.3 N·m、26.7 N·m,平均值分别为23.7 N·m、21.3 N·m,有秸秆状态平均扭矩要高于无秸秆状态扭矩的11.3%左右。对比分析可知,有秸秆的试验值和仿真值,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试验值高于仿真值,且数据波动多、变化快。
    • 马超; 杨鹏; 白蒙亮; 庞爱平; 于丽颖; 王瑞丽; 张嘉强
    • 摘要: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产量大,秋季玉米收获后可还田作业时间短、秸秆腐烂慢,为秸秆还田带来困难。为满足东北地区秸秆快速还田和腐烂要求,研制了一种秸秆混肥还田机,可将粉碎秸秆或站立秸秆切碎收集,并与N肥混合后被输送到还田机的一侧,或成条堆放在田间,或喂入到由铧式犁开出垄沟内。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秸秆粉碎捡拾和输送装置进行了参数设计和实体建模,利用有限元ANSYS Workbench对所设计的粉碎刀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粉碎刀的秸秆粉碎过程和运动轨迹确定了当粉碎刀受力最小时的最佳排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当秸秆粉碎捡拾装置转速为2250r/min、还田机前进速度为1.27m/s时,秸秆还田率为95%,秸秆剪切长度合格率为95.5%,秸秆混肥不均匀度为20.5%,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秸秆混肥还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 祝英豪; 桂真亮; 夏俊芳; 王万章; 朱晨辉
    • 摘要: 【目的】针对秸秆还田机刀辊中螺旋横刀因切削阻力大、耕深不足影响秸秆掩埋效果的问题,开展螺旋横刀优化研究,实现秸秆旋埋作业功能。【方法】建立螺旋横刀作业过程的参数化模型,分析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决定影响耕整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取值范围。通过土槽试验,开展对螺旋横刀结构参数的二次曲面拟合分析和作业参数的三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螺旋横刀结构参数最优组合为刀具宽度35 mm,前角50°;作业参数最优组合为前进速度0.72 m·s^(-1),旋耕转速320 r·min^(-1)及作业深度174 mm。基于最优作业参数对结构优化前后的螺旋横刀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降低秸秆埋覆效果的情况下功耗降低10.05%。该螺旋横刀主要依靠压埋的方式进行秸秆埋覆,当秸秆高度达到84.5 cm时,秸秆埋覆率为83.67%,适合高留茬柔性秸秆还田。【结论】解决了螺旋横刀现存问题,扩大了应用范围,为高留茬柔性秸秆地的耕整提供优质装备。
    • 王慧; 唐庆刚; 李瑛
    • 摘要: 秸秆还田是最普遍的秸秆综合利用形式,在秸秆的五化综合利用中居首要地位。国外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起步早,秸秆还田技术与机械相对成熟。相比较我国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秸秆还田机械的局限性较明显。另外,秸秆还田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田间腐解效果不理想。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秸秆利用情况、秸秆还田机械,总结归纳了影响秸秆还田后腐解的一些因素,以期为秸秆快速腐解还田提供一定参考。
    • 张宁洁; 罗红; 陆建萍; 李杰; 许敏; 张文; 张韵
    • 摘要: 针对南方地区秸秆还田替代技术及农业机械选型配套的研究,根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坡度种植区对粒用、青贮、鲜食玉米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机的使用情况,提出秸秆还田机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为不同地区玉米种植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叶翠丽; 王娜; 庞硕; 闫航
    • 摘要: 为降低秸秆还田机的功耗,以秸秆还田机的刀片为研究对象,对刀片的结构和运动参数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分析刀片受力情况建立刀片功耗数学模型,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使用权威测试函数验证改进后算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最后使用改进遗传算法对刀片功耗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对优化前后的刀片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刀片的功耗值由优化前的19.3 kW下降到18.06 kW,降低了6.4%,结构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刀片优化后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徐礼超; 陈勇; 朱静; 张锐
    • 摘要: 农作物秸秆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秸秆还田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已成为当前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不同作物秸秆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相差较大,对还田机切碎装置的转速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大部分秸秆还田机切碎装置工作速度单一且固定,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种类秸秆、同类秸秆不同状况下的实际作业需求,为此,设计了秸秆还田机切碎装置变速系统,在其工作原理基础上,应用AMESim建立了切碎装置变速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确定了变速系统加载信号及主要部件参数,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设计的切碎装置变速系统能实现刀轴转速在0~2778.9 r/min范围内的连续调节,可满足不同作物秸秆的切碎转速要求.
    • 张煜忠; 杨杰; 仵峰; 古冬冬; 楚运旺; 张铮; 景建群
    • 摘要: 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设计中出现的模式单一和不能实现全量还田等问题,探究了一种能使秸秆全量还田的螺旋压缩成型并开沟掩埋的作业方法,并结合现有的4JQH-200粉碎还田机具设计了一种能实现根茬粉碎捡拾、二次粉碎、螺旋压缩成型和开沟掩埋的秸秆还田机构.其核心部件为螺旋搅龙压缩机构,由5片渐变螺距和螺径的叶片组成,叶片螺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98mm和85mm,螺距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200mm和100mm.秸秆压缩台架试验表明:秸秆粉碎初期含水率为70.05%时,该机构的输送能力为8.756t/h,输送功率为0.8kW/h.田间试验表明:田间秸秆经过放置后含水率为30.03%时,机构的捡拾率为82.99%,挤压合格率为93.33%,满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不会增加额外的费用,可为后期秸秆还田机械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徐礼超; 赵沭为; 吴永海; 陈勇; 朱静; 张锐
    • 摘要: 秸秆还田机是将农作物秸秆切碎抛撒还田的常用机械,其作业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效果,针对目前还田机抛撒装置普遍存在的调节功能单一、可调角度小及操作繁琐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还田机抛撒装置。在简述其结构与原理基础上,对抛撒装置零件进行了结构与参数设计,其中导向叶片宽×厚设计为30 mm×2 mm,其后端内、外弧半径为300 mm×330 mm,推杆长×宽设计为863 mm×30 mm,其上相邻孔距为194.5 mm,凸轮长、短半轴长度为145 mm、45 mm,调节轴、套相对可调长度为46.3 mm。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抛撒装置零件模型,根据零件间对应关系进行了虚拟装配,得到了抛撒装置仿真模型,应用ANSYS对导向叶片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导向叶片所受最大应力远小于其材料的屈服强度。通过对步进电机输出轴添加虚拟马达、对调节套施加旋转力,实现了抛撒装置左右与上下调节机构的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抛撒装置零件间无运动干涉,导向叶片左右摆动周期为10.2 s、摆角为+30°--30°,导流板上下摆动周期为9.9 s、摆角为-15°-+15°,与设计值比较一致,经田间试验可得,秸秆抛撒幅宽、距离的可调范围分别为0-0.69 m、0-0.18 m,所有2因素3水平下的秸秆抛撒不均匀度均小于等于20.26%,符合国标中不高于30%的规定要求,这表明设计的秸秆抛撒装置能够根据作业需要适时调整秸秆抛撒幅宽与距离,进而为类似装置设计与试验提供了参考。
    • 魏旭超; 杨冬艳; 宋卫堂
    • 摘要: 基于设施蔬菜废弃物原位还田需求,课题组在大拱棚番茄生产结束时应用“耘翔”秸秆粉碎还田机和“悦田”高密度精密蔬菜灭茬机,通过测定平均耕深、碎土率、耕后地表平整度和秸秆埋覆率等指标,对两台机具的田间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机和高密度精密蔬菜灭茬机各有其优缺点:高精度灭茬机的耕后地表平整度达24.2 mm,有效旋耕垄体,碎土率达到94.8%,秸秆切碎效果较好;秸秆还田机能够切碎秸秆,但不能影响垄体,还需旋耕机械配合使用。灭茬机械结合发酵菌剂使用可以显著减少秸秆清除用工量,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