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籼型杂交稻

籼型杂交稻

籼型杂交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93179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种业、种子、中国稻米等; 籼型杂交稻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均、何兴材、况浩池等。

籼型杂交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31797 占比:99.99%

总计:931882篇

籼型杂交稻—发文趋势图

籼型杂交稻

-研究学者

  • 付均
  • 何兴材
  • 况浩池
  • 徐庆国
  • 曾正明
  • 杨扬
  • 罗俊涛
  • 陈光珍
  • 余选礼
  • 刘建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解林; 黄鸿波; 孙莉; 朱潘婷; 崔明舜; 杨博; 黄茂; 戴海芳; 武辉
    • 摘要: 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调控水稻灌浆进程和产量形成过程,可为进一步阐明水稻灌浆特征、合理调控灌浆进程、充分发挥高产潜力和抗逆生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籼型杂交稻为试验材料,采用Richards方程拟合,比较海藻糖、黄腐酸、复硝酚钠处理对稻穗各部位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各部位籽粒灌浆起始势(R0)、最大灌浆速率(GRmax)、平均灌浆速率(GRmean)、最终粒重(A)均显著提高,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期(t99)则明显延长。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单株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影响并不显著,但显著提升了每穗粒数,进而导致单株颖花量和库容量均显著提高(P 0.05),进而提高粒重和产量。3) 外源喷施复硝酚钠处理对产量增长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黄腐酸,再次为海藻糖。
    • 贾倩; 吴晓; 钱可峰; 彭照; 蔡义忠; 叶荣建
    • 摘要: 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审定水稻品种的米质性状数据。结果表明,国家审定品种新部标优质率逐年上升,2019年和2020年分别占比74.2%、79.4%。籼稻整精米率、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随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垩白度和直链淀粉随年度变化明显下降,籼稻米质性状变化趋势优于粳稻。通过对2020年479个国审籼型杂交稻品种米质分析得出,6个米质性状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是垩白度。同时分析了2020年排名前20的骨干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所配组国审籼型杂交稻品种的部标优质率和6个米质性状特征,以期为水稻新品种在米质方面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 摘要: 2021年9月15-17日,“雨优水稻良种良法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组成员赴四川省德阳市考察甬优籼粳杂交稻栽培试验和丰产表现。2021年试验表明,‘S优4949’在四川平原区适应性较强,在成熟期植株健壮,穗大粒多,青杆黄熟,后期无倒伏,实收产量达750~800kg/667m^(2),较当地籼型杂交稻品种增产明显,试验可为雨优籼粳杂交稻品种在成都平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张玉洪
    •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对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中,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杂交水稻成优981具有高产、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加强对成优981水稻的研究,提高其制种的产量,对推动我国水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基于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981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探讨了其实现大面积制种的可能.
    • 周萌1; 邓国富1; 梁海福1; 周维永1; 戴高兴1; 高利军2; 陈韦韦1; 秦钢1; 陈荣林1; 陈仁天1; 梁世荣1
    • 摘要: 【目的】培育抗稻瘟病优质水稻不育系并组配选育抗稻瘟病优质杂交稻品种,为广西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品种更新换代保障。【方法】以抗稻瘟病优质水稻材料桂2为亲本,与汕B×博B后代杂交并复交,制保后再与博A回交选育成籼型水稻不育系青A,并与恢复系配组选育抗稻瘟病优质杂交稻品种。【结果】青A稻瘟病抗性1~3级,整精米率58.5%,粒长5.4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4%,垩白度0.5%,透明度2级,碱消值6.3,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25.1%,花粉不育度100.000%。采用青A组配的杂交稻组合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好等特点。【结论】青A为稻瘟病抗性强、稻米品质优、花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农艺性状优良和配合力好的不育系,与不同熟期恢复系配组的杂种呈感温性,其杂交组合在应用推广中表现适应性广、高产性强、米质优和田间稻瘟病抗性强。
    • 周萌; 陈仁天; 梁世荣; 邓国富; 梁海福; 周维永; 戴高兴; 高利军; 陈韦韦; 秦钢; 陈荣林
    • 摘要: [目的]培育抗稻瘟病优质水稻不育系并组配选育抗稻瘟病优质杂交稻品种,为广西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品种更新换代保障.[方法]以抗稻瘟病优质水稻材料桂2为亲本,与汕B×博B后代杂交并复交,制保后再与博A回交选育成籼型水稻不育系青A,并与恢复系配组选育抗稻瘟病优质杂交稻品种.[结果]青A稻瘟病抗性1~3级,整精米率58.5%,粒长5.4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4%,垩白度0.5%,透明度2级,碱消值6.3,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25.1%,花粉不育度100.000%.采用青A组配的杂交稻组合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好等特点.[结论]青A为稻瘟病抗性强、稻米品质优、花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农艺性状优良和配合力好的不育系,与不同熟期恢复系配组的杂种呈感温性,其杂交组合在应用推广中表现适应性广、高产性强、米质优和田间稻瘟病抗性强.%[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bred new CMS lines with blast resistance and good quality,and accordingly bred hybrid varieties with blast resistance and good quality,in order to provide upgraded varieties and ensure grain security.[Method]Taking blast-resistant rice Gui 2 as parent,crossed and multiple-crossed Gui 2 with offspring of Shan B×Bo B.Then selected lines back-crossed with Bo A and bred into indica rice CMS line Qing A.Qing A test-crossed with restorer lines and obtained quality hybrid variety with blast resistance.[Result]Qing A enjoyed following features:blast resistance level 1-3,head rice rate 58.5%,kernel length 5.4 mm,length-width ratio 3.0,chalky rice rate 4%,chalkiness degree 0.5%,transparency grade 2,alkali spread value (ASV) 6.3,gel consistency 68 mm,amylose content 25.1%,pollen sterility 100.000%.Hybrid combinations obtained through test-crossing with Qing A had following advantages:response to temperature,high yield,good grain qual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Conclusion]Qing A is a CMS line with strong blast resistance,good grain quality,complete pollen sterility,stable sterility,favorable flowering habits,excellent agronomic trait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Its hybrid combinations show wide adaptability,high yield,good grain quality and strong blast resistance.
    • 余选礼; 王白; 王白昌; 杨荣教
    •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机械插秧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综合考虑种子、农药成本投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栽插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 魏先瑜
    • 摘要: 为缓解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农业部提出农业生产要“两减”,其中重要之一减就是减肥料。针对水稻品种对氮肥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用多个籼型杂交稻开展水稻氮后移研究,以期获得籼型杂交稻品种氮后移规律性表现,或适宜氮后移品种特征特性,为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科学施氮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水稻生产效益与氮利用效率。
    • 刘红梅; 周新跃; 王伟峰; 陈杰; 李先喆; 刘建丰; 徐庆国
    • 摘要: 参考籼型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特性,以6个籼型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品种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杂交稻组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荧光(Fm)、实际光能利用率(Φ)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PQ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杂交稻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②杂交稻不育系(Φ)PSII和(Φ)NPQ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杂交稻恢复系(Φ)PSII和(Φ)NPQ的GCA方差,表明这些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其不育系的影响大于受其恢复系的影响.③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其狭义遗传力,其中,Fm、(Φ)PSII、(Φ)NPQ、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狭义遗传力为20%~50%,具有中等遗传力;Fo、原初光能利用率(Fv/Fm)、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O)、化学淬灭(qL)、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狭义遗传力在20%以下,遗传力较弱.④杂交稻(Φ)PSII的竞争优势与其母本GCA呈极显著水平的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表明杂交稻(Φ)PSII的母本GCA效应值较高,其杂交稻组合的竞争优势也强.在选配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时,关键应优先选择(Φ)PSII的配合力和表型均优良的杂交稻不育系配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