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432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5篇、会议论文243篇、专利文献1297篇;相关期刊714种,包括种子、棉花学报、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27种,包括2012年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等;杂种优势的相关文献由897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其信、倪中福、等等。

杂种优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5 占比:72.08%

会议论文>

论文:243 占比:4.41%

专利文献>

论文:1297 占比:23.52%

总计:5515篇

杂种优势—发文趋势图

杂种优势

-研究学者

  • 孙其信
  • 倪中福
  • 傅廷栋
  • 向平
  • 谢国禄
  • 闫喜武
  • 张跃环
  • 梁康迳
  • 张国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陈冰嬬; 于淼; 葛占宇; 李洪奎; 黄炎; 李海青; 石贵山; 谢利; 徐宁; 闫峰; 高士杰; 周紫阳; 王鼐
    • 摘要: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对于拓宽亲本间遗传基础、提高育种效率,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55份春播早熟区40余年生产中主推杂交种亲本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群体结构,估算遗传距离,划分杂种优势群,分析主推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结果表明,利用全基因组5×测序,过滤到1,304,623个高质量SNP标记用于群体结构分析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55份高粱亲本系平均遗传距离为0.704,变幅0.627~0.927。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平均为0.2935,变幅为0.1~0.5。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将55份亲本系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都拉群(Durra,D群)、卡佛尔/都拉群(Kafir/Durra,KD群)、俄罗斯/卡佛尔群(Russia/Kafir,RK群)、中国高粱群(Kaoliang,K群)。25个主推杂交种中76%的杂交种杂种优势模式为Kafir/Durra×Kaoliang模式,主推高粱杂交种的不育系主要来源于引自国外的Kafir和Durra群,恢复系多来源于我国自产的Kaoliang群。本研究的群体结构分析及其划分的杂种优势群阐明了春播早熟区高粱亲本系的遗传基础,为亲本系改良和杂种优势模式创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刘向东; 吴锦文; SHAHID Muhammad Qasim
    • 摘要: 新型四倍体水稻是本研究团队创制的一类高育性多倍体水稻新种质,携带有多种优异基因。该类材料与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获得的杂种F_(1)产量优势明显,具有应用前景。本文首先概述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过程、主要特点、杂种优势表现及其涉及的分子遗传机理,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加快新型四倍体水稻在多倍体水稻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 陈晓杰; 杨保安; 范家霖; 张福彦; 程仲杰; 王嘉欢; 张建伟
    • 摘要: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唯一尚未实现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粮食作物,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论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杂交小麦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 杨美丽; 鹿红卫; 程建梅; 苏玉杰; 赵树政; 王帮太; 程翠; 秦贵文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协调利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了解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选用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10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杂交种与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以及产量与其他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母本自交系的秃尖长、杂交种的轴粗差异不显著外,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存在差异,小区产量、秃尖长和穗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大,穗行数、穗长、百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小。杂交种的穗行数、籽粒长、小区产量与母本自交系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秃尖长、穗行数与父本自交系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母本自交系的穗粒质量、穗行数与小区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父本自交系的籽粒长和行粒数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穗粗、秃尖长、行粒数、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 王慧; 臧柯昕; 陈劲枫; 虞夏清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温室型黄瓜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辅助选择综合性状优异的亲本和杂交组合,为培育优良无刺的黄瓜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欧洲温室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Ⅳ)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分析12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参数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黄瓜瓜长、瓜横径、果形指数、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性状存在正向杂种优势,瓜把长表现为最大负向杂种优势,可以有效利用改善欧洲温室型黄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瓜横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瓜长、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8个性状遗传力较高并表现为加性作用,宜在早期世代选育。相关性研究表明,欧洲温室型黄瓜的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存在相关性,瓜长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果肉厚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在选育过程中应加以利用。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自交系20055S、20062S和20011S在大部分品质性状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有较高的育种价值;20055S×20062S、20062S×20011S和20011S×20014S分别是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长果型组合、中长果型组合和短果型组合,都可作为品质优良的无刺类黄瓜推广应用。[结论]欧洲温室型黄瓜品质性状存在杂种优势;20055S、20062S和20011S是优异亲本,20055S×20062S、20062S×20011S和20011S×20014S是优势杂交组合,应用前景较好。
    • 卫晓轶; 杨海峰; 魏锋; 洪德峰; 马俊峰; 马毅; 王稼苜; 史大坤; 胡宁
    • 摘要: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培育适宜高密度种植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已成为当前玉米育种的需求。本研究以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通过测量株高、穗位高、基部第三节间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夹角,计算叶向值和叶面积,计算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新单61’、‘新单68’、‘新单65’和‘新单58’的叶夹角均变小,植株的抗倒性增强。对5个杂交种叶形结构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和叶宽与叶面积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夹角和叶面积与叶向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新单61’的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新单68’的雄穗长度,‘新单65’的基部第三节间茎粗和‘新单58’的叶向值均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因此,要加大这些株型性状的选择压力,才能组配出株高和穗位高适中、株型较紧凑的强优势杂交组合。
    • 张玲玲; 李森; 刘娟; 公菲菲; 高阳; 侯非凡; 亢秀萍; 王艳芳; 邢国明
    • 摘要: [目的]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花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萱草属植物花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菜地方品种‘大同黄花’为母本和萱草品种‘摇篮曲’为父本杂交获得的71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杂交F1群体花朵直径、外瓣长度、外瓣宽度、内瓣长度和内瓣宽度5个花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萱草属种间杂交高密度遗传图谱对5个花部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5个花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80%~11.63%,其中内瓣宽度变异系数最大,外瓣长度变异系数最小,这些性状大部分都介于父母本之间呈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具有极显著的中亲杂种优势,但并未形成超亲优势。而花朵直径和外瓣长度相比杂交亲本表现出了一定的退化趋势。5个花部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关性分析中,内瓣宽度与其余4个性状之间不相关,而花朵直径与外瓣长度、花朵直径与内瓣长度相关性紧密。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与5个花部性状相关的15个QTLs,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LOD峰值介于2.06~4.17之间,单个QTL的贡献率为12.5%~23.7%。[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萱草属植物种质创新利用与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萱草属植物花部性状相关基因发掘及候选基因筛选鉴定奠定了基础。
    • 时子文; 何青; 赵卓凡; 刘孝伟; 张鹏; 曹墨菊
    • 摘要: 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正常有功能花粉的现象。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较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之一。当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类型主要是单交种。我国玉米杂交种的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2亿亩左右,年用种量10亿公斤以上,常年制种面积高达250多万亩。利用传统的人工去雄或机械去雄的制种方式进行杂交种子的生产,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玉米制种基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而玉米制种基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当前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玉米制种基地出现了严重的用工慌,制种基地的租地费用和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使得种子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利用植物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的规模化生产,不仅能有效保证杂交种纯度,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杂交种子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可避免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人工去雄或机械去雄的田间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利用雄性不育进行不育化制种是玉米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我国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及包含光温敏雄性不育在内的细胞核雄性不育资源的发掘及创制进程、植物雄性不育资源从自然群体中获得到有目的性创制的发展过程及玉米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玉米雄性不育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趋势和雄性不育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7个需要加强的方面,为玉米雄性不育的创制、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 王一婷
    • 摘要: 杂种优势利用在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优势性状个体的筛选,杂种优势的利用可获取生产繁殖性能更优的杂交后代。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动物遗传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并深入探讨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 张文飞; 陈国秋; 张海金; 王凯玺; 朱康宁; 刁玉霖; 朱晓东
    • 摘要: 谷子采用“两系法”完成杂种优势的利用,筛选或选育谷子恢复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通过杂交、自交、回交等方法育成抗除草剂谷子新品作为谷子恢复系来利用。该文主要介绍育成新的谷子恢复系方法及利用研究,以其为谷子恢复系筛选及选育方法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