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485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气象知识、气象与环境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等;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庄松林、沈元芳、瑚琦等。

紫外线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852 占比:99.87%

总计:64936篇

紫外线指数—发文趋势图

紫外线指数

-研究学者

  • 庄松林
  • 沈元芳
  • 瑚琦
  • 苏锦文
  • 吴兑
  • 王勇
  • 顾玲娟
  • 顾铃娟
  • 何政
  • 况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应爽; 谢静芳; 刘海峰; 于月明; 王宁
    • 摘要: 为提升紫外线预报和服务能力,探索长春市紫外线指数的精细化预报方法,以实际业务中易于获取的大气参数为依据,采用易实现的统计预报方法,建立了逐小时的长春市紫外线指数预报模型.建模过程中,针对2012-2014年长春市紫外线逐小时实况数据,采用以NCEP/FNL资料为初始场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进行模拟,在常规气象要素基础上,增加输出与辐射相关的物理量,分别采用以气象要素为因子及以气象要素和辐射要素为因子的两种方式进行建模并对比.结果发现,综合辐射因子和气象因子后得到的模型预报效果更好.因此,以综合气象因子和辐射因子的方式,分季节建立了长春市未来24 h紫外线指数的逐小时预报模型,并进行了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当中,地面及低层大气气温与紫外线指数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辐射因子当中,地表接收到的短波辐射通量与地面紫外线观测值统计关系最为密切;部分辐射因子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比大多数气象因子的更好.综合气象因子和辐射因子且划分季节的预报模型,试报结果1级以内拟合率平均达92%,且秋冬两季的方程稳定性和1级以内拟合效果较不分季节的预报模型的有所提高.
    • 白天杰
    • 摘要: 本文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欧洲航天局TEMIS的逐日地表紫外线指数数据分析了我国地表紫外线时空分布特征和我国主要城市群地表紫外线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WHO相关防晒标准,给出了基于我国紫外线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的防晒产品科学使用指南。主要结论如下:1) 我国紫外线指数分布同期高纬地区低于低纬地区;西部地区整体高于东部整体,青藏高原四季紫外线指数都高于四周地区。夏季七月全年紫外线指数最高,冬季十二月全年紫外线指数最低,春季紫外线指数高于秋季紫外线指数。2) 我国七大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除北京外,上海、深圳等城市每年需涂抹SPF15+防晒产品的天数均超过一半。3) 针对室外活动,夏季,北京市和上海市每月分别有24天和27天需涂抹SPF15+防晒产品。冬季,北京十二月有24天左右出门无需防晒,一、二月有超过15天无需防晒;上海每月只有2~3天出门无需防晒。深圳市全年都建议至少使用SPF15+防护等级防晒产品。四月至八月其紫外线指数均值可长期维持在11 (25 nW/m2)以上,外出需加强防晒工作。
    • 摘要: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城市火险气象等级》(GB/T20487-2018)、《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GB/T36742-2018)、《森林火险气象等级》(GB/T36743-2018)、《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GB/T36744-2018)、《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GB/T36745-2018)5项气象领域国家标准,并将于2019年4月1日起实施.此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相关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
    • 赵地; 诺桑; 措加旺姆; 晋亚铭; 段杰; 周毅
    • 摘要: 利用NILU-UV紫外辐射探测仪,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西藏拉萨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影响因子(云、臭氧等)进行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紫外辐射平均日剂量为1.24 MJ·m^(-2)·d^(-1),其中夏季最高,为1.57MJ·m^(-2)·d^(-1),冬季最低,为0.87 MJ·m^(-2)·d^(-1).拉萨当地正午时分(05:25~06:25 UTC)平均紫外线指数为8.34,夏季平均值达到11.53,冬季为5.02。紫外线指数瞬时最大值为20.78,紫外辐射日剂量最大值为2.58 MJ·m^(-2),两者均出现在2016年8月。夏季拉萨云况变化复杂,出现云增强地面紫外辐射的现象。观测期间拉萨当地正午小时平均臭氧柱总量为264.2 DU,臭氧含量变化幅度不大。
    • 海涛; 王路; 陈春华; 梁挺兴; 林波; 李朝伟
    • 摘要: Due to the problem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underutilized and low prediction accuracy of current solar irradiance forecasting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a RBF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pre-dict solar irradiance. By using the sequences of UV index, extraterrestrial theory irradiance, air temperature and weather type solar irradiance history as the input vector sequences, a RBF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is set up to predict solar irradiance while using GP-RBF network training algorithm. In the three cases of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is accurate, less accurate and inaccurate the analysis of prediction accuracy is m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 curves of solar irradi-ance at the first two case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curves while in the case of meteorological forecasting inaccurate the deviation of prediction curve is not large. So the forecast model is practical and accurate.%针对目前太阳光辐照度预测模型简单、气象要素利用不充分和预测精度较低等现象,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太阳光辐照度预测模型。利用紫外线指数序列、地外理论辐照度序列、大气温度序列、天气类型序列和历史太阳光辐照度序列作为输入向量建立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太阳光辐照度,并采用GP-RBF算法进行网络训练。在气象台预测准确、较不准确和不准确等3种情况下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前二种情况下太阳光辐照度的预测曲线基本与真实曲线基本吻合;在气象台预测不准确情况下预测曲线偏离不大。可见该预测模型具有实用、预测精度高等特点。
    • 孟庆华; 方良槟; 郑少瑜; 韩韬
    • 摘要: 为便捷实时测量紫外线指数(ultraviolet index,UVI),从响应速度、热稳定性、耐疲劳性和成本这四个方面对常见的几种光致变色化合物进行筛选评估,采用萘并吡喃型光致变色化合物(NP1),制备染料掺杂溶胶,浸镀法制备变色薄膜,并组装紫外线检测卡.紫外线指示卡上的变色膜遇紫外线辐射后,其变色信息被手机摄像头拍摄后,像素信息被换算为灰度数据(Gy),其与紫外线指数呈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的紫外线指数测量方法,方便普通消费者随时测量所处环境的紫外线指数,并适时做好防护准备.
    • 张盼盼; 李英华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平流层臭氧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过多地遭受紫外线辐射后容易引起皮肤癌和白内障,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6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具有伤害性,因此随时随地了解紫外线指数对于人们来说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UV紫外线传感器对紫外线强度进行实时采集,送入A/D转换电路进行转换,数据处理端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进行A/D转换和数据处理,并用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当前的紫外线指数,能够使得公众采取最适宜的出行和防晒措施,确保皮肤不会受到大的伤害.
    • 饶俊峰; 张显峰; 潘一凡
    • 摘要: 以地面站观测为参照,分析香港地区2005—2013年间MISR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和?ngstr?m指数的不确定性,通过辐射传输方程模拟该不确定性对香港地区夏季和冬季地方时06:00—18:00之间紫外线指数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不确定性在夏季和冬季对紫外线指数造成的偏差最大分别为0.55和0.36,?ngstr?m指数不确定性在夏季和冬季对紫外线指数造成的偏差最大分别为0.13和0.11。对比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紫外线危害等级,不论是气溶胶光学厚度还是?ngstr?m指数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紫外线风险等级的最大偏差为一级,夏、冬季基本上都不会影响对民众发布的紫外线风险分级。因此,可认为使用MISR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以及?ngstr?m指数计算紫外线指数是可靠的。
    • 翟红楠; 李明
    • 摘要: 利用武汉市2011 ~ 2013年的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武汉市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与太阳高度角变化保持一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1~2月和11 ~ 12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小,3~ 10月较大,7~8月最大;近3年来武汉市年紫外线辐射强度值基本持平,无明显年际增减变化,其季节变化特征为紫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年里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出现最少的为5级,仅69 d;出现最多的为4级,共667 d;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与天气条件联系密切,对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大气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得出了等级预测模型,预报效果较为满意.
    • 陈莉红; 董海英; 王云伟; 刘桂英
    • 摘要: 本文依据塔城市2005-2012年的紫外线观测数据,阐述了该地区太阳紫外线辐射状况,并对紫外线辐射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使该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好的对紫外线进行防护与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