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椿

红椿

红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483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广西林业科学、湖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红椿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球、吴际友、程勇等。

红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483 占比:98.73%

总计:12643篇

红椿—发文趋势图

红椿

-研究学者

  • 刘球
  • 吴际友
  • 程勇
  • 汪洋
  • 陈晓阳
  • 李培
  • 陈明皋
  • 周玮
  • 李志辉
  • 王旭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亚东; 周国清; 马林江; 张新叶
    • 摘要: 红椿是中国珍贵乡土速生用材树种。为了研究红椿不同种源在武汉地区的适应性和生长差异,对4个红椿地理种源苗期、6 a生幼林树叶片及其生长量性状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源红椿叶片的复叶长、复叶宽、小叶长、小叶宽、小叶数这5个指标性状,6 a生幼林树的观测值皆大于苗期的观测值。苗期时不同种源间复叶长、复叶宽、小叶长、小叶宽、小叶数、复叶长宽比、小叶长宽比这7个叶片性状皆存在极显著差异;除小叶长外,红椿6 a生幼林树不同种源其他性状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不同林龄红椿生长量指标之间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林龄的增加红椿不同种源生长量之间差异也随之增大。4个种源6 a生红椿生长量排序为福建来舟(LZ)>福建武夷山(WY)>江西井冈山(GS)>江西官山(J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的叶片性状间相关显著性较高,6 a生幼林树的叶片性状间除极个别性状表现出显著相关外,大部分性状间相关不显著。
    • 梁瑞龙(文/图)
    • 摘要: 原产南美洲的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是制作高级家具的优质原料,也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还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其实,在中国,有一种树的木材花纹、材质与桃花心木极其相似——红椿,也被业内誉为“中国桃花心木”。说起红椿(Toona ciliata),总有人问:红椿与香椿(Toona sinensis)有什么区别?红椿嫩芽也能炒鸡蛋?
    • 兰健花; 冯立新
    • 摘要: 【目的】研究提高红椿扦插生根率,为红椿扦插育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红椿1年生苗木质化顶梢和7年生树1年生枝条为扦插材料,插穗共设4种规格,分别为径粗0.2~0.4 cm的1年生苗顶梢,径粗0.5~0.8 cm的7年生树1年生枝穗条,径粗0.9~1.1 cm的7年生树1年生枝穗条,径粗1.2~1.5 cm的7年生树1年生枝穗条。采用不同浓度的ABT6、IBA和NAA促根剂对插穗进行处理,观察红椿不同穗条的生根情况。【结果】1年生苗顶梢穗条生根率和成活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18天开始生根,生根率均达90%以上,最高达98.4%。【结论】影响红椿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是穗条,不同的促根剂和浓度是次要因素。红椿最佳扦插穗条是1~2年生母树枝穗条,且径粗在0.2~0.6 cm为宜。粗度超过0.8 cm的穗条,扦插苗各项质量指标明显下降。
    • 张春华; 雷晨雨; 王储; 冯德枫; 孙永玉
    • 摘要: 【目的】预测珍贵用材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4个变种:思茅红椿(T.ciliata var.henryi)、毛红椿(T.ciliata var.pubescens)、红椿原变种(T.ciliata var.ciliata)和滇红椿(T.ciliata var.yunnanensis)在云南省的栽培气候适生区,探讨环境因子对红椿4个变种气候适生区分布格局的影响,为红椿变种的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及大径材培育提供气候区划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红椿变种在云南省的实际分布数据及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海拔变量为基础,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建立红椿变种潜在气候适生区分布模型。【结果】红椿变种潜在气候适生区预测模型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较高[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0.9],但影响4个变种气候适生区分布的环境因子差异较大,且相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变种的MaxEnt预测模型贡献率也不同。其中,限制红椿原变种、毛红椿、思茅红椿和滇红椿适生区分布的第1因子分别为等温性、最冷月最低温、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和年均温,贡献率分别为66.2%、49.0%、61.4%和63.6%;第2因子分别为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和等温性,贡献率分别为18.4%、18.7%、15.2%和15.8%。思茅红椿、滇红椿、毛红椿红椿原变种在云南省范围内的潜在气候适生区面积分别为7.40×10^(4)、10.82×10^(4)、20.31×10^(4)和22.58×10^(4)km^(2)。【结论】依据潜在气候适生区面积得到的物种保护优先顺序为思茅红椿、滇红椿、毛红椿红椿原变种,可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分区域有序推进红椿变种的资源保护、引种及优质大径级用材林建设。
    • 冯立新; 买凯乐; 杨善云; 苏付保; 伊洪伟; 李荣珍; 兰健花; 陈荣; 朱昌叁
    • 摘要: 红椿为我国的濒危保护物种。以广西西北部红椿(Toona ciliata)主要集中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隆林县、西林县和田林县的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广西红椿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结构及红椿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红椿群落主要物种包括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苦楝(Melia azedarach)、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杜茎山(Maesa japonica)、马莲鞍(Streptocaulon griffithii)等。隆林县具有较高的科、属、物种丰富度,但乔、藤、草及总物种丰富度在3个地点间无显著差异;田林县和隆林县均在较低径阶和高径阶中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而西林县在低径阶中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但差异均不显著;红椿野生种群实生苗更新困难,在3个调查地点红椿实生幼苗平均仅为1.3株,在隆林调查点甚至未发现有更新的幼苗。因此,在保护红椿种群的同时,可适当进行红椿幼苗的人工补植。
    • 钟昌龙; 施维华; 李国秀; 汪洋; 宋菲
    • 摘要: 以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林木直径的偏度、峰度为指标,研究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Gamma、Logistic、Normal、Lognormal和Weibull分布概率函数对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进行拟合,χ^(2)检验拟合效果,筛选最优分布函数,将林分特征与最优拟合函数参数回归,获得预测拟合函数参数并建立预测函数。结果表明:(1)红椿全部林分偏度SK>0,平均峰度KT<0,植株在8—16 cm径级阶段损失较大,林分直径分布主要为左偏山状曲线,即反“J”型曲线,且曲线较为平坦;(2)Weibull分布函数和Logistic分布函数为最优直径分布函数,接受率均为90.0%;(3)方差膨胀因子为6.002红椿林木获得足够光资源而进入主林层,为红椿天然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冯立新; 宋雪婷
    • 摘要: 红椿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扦插是红椿无性繁殖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插条的选择、扦插时间选择、扦插基质选择、扦插激素选择、插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红椿扦插技术,总结红椿扦插繁殖中存在的问题.
    • 徐远; 杨岚; 刘球;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王树山
    • 摘要: 对2年生红椿幼林开展了修枝抹芽试验:第1年修去全部侧枝,第2、3年分别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及霸王枝,修枝后均在树干上的萌芽不超过20 cm前进行抹除.3年修枝抹芽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修枝,第1年修枝抹芽对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从第2年开始可促进胸径的生长;修枝抹芽能促进树高、单株材积量和林分蓄积的生长,且促进作用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2年修枝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提高8.1%、5.7%、16.3%.第1—3年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冠幅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冠长和冠长率显著降低,高径比略有增大,干形略为饱满,活枝以下树节的个数减少45.8%.综上所述,适度修枝抹芽能够促进红椿幼林的生长,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干形及无节良材,该研究结果对红椿幼林侧枝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娟; 彭建;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徐志伦; 漆峥嵘
    • 摘要: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 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 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9和0.012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 和90% 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 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 肖兴翠; 龚详; 张春花; 杨勇智; 刘军; 郭洪英
    • 摘要: 为了研究红椿和毛红椿家系苗期的遗传变异,本文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选择,为后续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7个省13个地区的40个红椿及毛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进行轻基质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分别在10.20~35.50 cm和3.08~4.9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40个家系中,以YL-45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3.50 cm和4.85 mm,遗传增益分别为77.69%和15.66%;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比较均匀一致;遗传力分别为0.976和0.792,苗高受更高的遗传调控.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YL-45、SC-119、YL-9、SC-205、YL-38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12.5%,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8.79%和6.98%.选择的5个家系选择差大,遗传增益较高,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