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产

临产

临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篇、专利文献53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吉林医学、微创医学、中国医药导报等; 临产的相关文献由759位作者贡献,包括小冰、何德中、钟茂团等。

临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 占比:89.57%

专利文献>

论文:53 占比:10.43%

总计:508篇

临产—发文趋势图

临产

-研究学者

  • 小冰
  • 何德中
  • 钟茂团
  • 陈红云
  • 黎勇
  • 严萍
  • 丰科
  • 于海凤
  • 伍招娣
  • 何如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金玉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宫颈羊膜腔灌注(AI)对单胎足月临产羊水过少及偏少孕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州福兴妇产医院收治的80例单胎足月临产羊水过少及偏少(超声检查提示羊水指数≤7.0 cm)孕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采用经宫腔AI治疗,协助孕妇进行阴道试产,试验组采用经宫颈AI治疗,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与围生儿结局。结果试验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羊水Ⅲ度污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生儿出生后1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乳酸水平、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宫颈AI可明显提高单胎足月临产羊水过少及偏少孕妇的羊水指数,缓解胎儿局部及脐带受压,减少胎儿宫内窘迫,降低羊水污染度,并能协调孕妇宫缩,促进产程进展,改善母婴结局。
    • 吕锦涛; 张晓朦; 张冰; 姜皓; 林志健
    • 摘要: 目的挖掘围孕期妇女临床应用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为临床药学服务与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梳理唐至清代20部妇(产)科专著,提取有关围孕期妇女临床用药的警戒表述,包括围孕期阶段、疾病、药物、禁忌、使用注意等警戒内容。采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形成围孕期妇女用药警戒。结果依据备孕、妊娠、临产、产时、产褥和哺乳等阶段,分别形成辨证/症/病论“忌”、因人制“忌”、因时制“忌”、剂量与疗程控制、药食禁忌等警戒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针对围孕期妇女不同阶段特点,分别从药物、机体、用药等方面开展药学服务。结论围孕期妇女各阶段的药物警戒措施侧重不同,临床须充分考虑生理及病理特点,开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指导。
    • 聂德方; 张艳杰; 张晓婷
    • 摘要: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临产时糖化白蛋白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及所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低血糖症的20例新生儿纳入A组,将未出现低血糖症的20例新生儿纳入B组。使用血糖仪对两组产妇血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产妇血糖指标、新生儿血糖水平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产妇糖化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即时血糖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巨大儿发生率(5.00%)、剖宫产率(45.00%)低于A组(30.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糖化白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后1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糖化白蛋白水平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梢血糖指标,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临床及时及科学监测产妇糖化白蛋白水平,并尽早进行干预,以防止产妇血糖紊乱而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
    • 刘家驹; 柳之彦; 沈芬芳; 叶晓铿
    •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急诊床旁超声测量临产产妇骨盆及胎儿各径线对头位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急诊入院的单胎初产妇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顺产组73例,剖宫产组17例,行床旁超声检查测量产妇中骨盆前后径、坐骨棘间径、胎儿双顶径、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AC)等,并在胎儿娩出后进行胎儿HC、AC实际测量,将超声测量数据计算后设定预测顺产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联合预测公式,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简称ROC曲线),得出顺产结局最佳截断值。结果超声测量值与胎儿出生后实际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预测顺产的指标双顶径指数(biparietal diameter,BPDI)、头围指数(head circumference index,HCI)及腹围指数(abdomen circumference index,ACI)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BPDI(OR=1.457,95%CI:1.116~1.903,P=0.006)及HCI(OR=1.273,95%CI:1.106~1.466,P=0.001)作为顺产成功的独立预测指标,BPDI、HCI二者联合预测顺产的曲线下面积(0.97)及约登指数(0.85)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BPDI及HCI联合预测顺产的诊断意义大于各独立预测指标,急诊床旁超声测量数据代入联合预测公式可应用于预测临产产妇头位分娩结局。
    • 李飞霏; 王龙琼; 黎柏岑; 黄顺樱; 肖冬梅; 夏梦泰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纯性人工剥膜术在足月妊娠分娩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8-12月该院产科就诊的足月妊娠(孕周大于或等于37周)准备自然分娩的孕妇,按孕妇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n=397)和对照组(n=430).试验组采用仅人工剥膜方式诱发临产,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诱发临产的方式,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临产前、后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百分比、产程时间.结果 试验组孕妇年龄较对照组小、产检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较小的孕妇更易接受人工剥膜促进临产的方式,剥膜后并不会造成孕妇产后感染,但未临产时使用人工剥膜术不会缩短产程时间.
    • 应春钗; 刘宁宁
    • 摘要: 目的:本文总结了一例臀位妊娠孕妇临产后进行外倒转术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总结分析护理经验.方法:对一例臀位妊娠孕妇临产后进行外倒转术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对外倒转术的护理、并发症的学习及应急处理.结果:该孕妇外倒转术成功,顺利阴道分娩一女婴出院.结论:做好应急处理和完善的护理干预对临产后臀位妊娠的孕妇进行外倒转术的结局有积极意义.
    • 张欣蔚; 付安冉; 姜雅倩; 王麦建
    • 摘要: 粘连性巨脾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若是女性患者,一般有妊娠的过程,在妊娠晚期,巨脾可能会对生产产生影响,甚至可危及生命.单纯粘连性巨脾的处理在临床上就非常棘手,当粘连性巨脾合并晚期妊娠时手术处理难度更大.我院收治了1例临产合并先天性粘连性巨脾的患者,采用腹膜外剖宫产的手术方式,成功实施剖宫产手术,最终患者康复出院.针对粘连性巨脾合并临产患者的手术既往未见报道,本研究属于首次,并且效果满意,在此进行报道.
    • 伍怡; 柴语鹃; 董晓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足月分娩临产启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规律产前检查并于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未临产孕妇(待产组71例)、足月妊娠先兆临产(先兆临产组30例)及临产孕妇(临产组30例),及同时间段正常体检的同年龄段、育龄期非孕女性(对照组6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子点免疫层析法测定并比较其血清皮质醇;采用Spearman对先兆临产孕妇血清皮质醇与临产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阴道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血清皮质醇预测临产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待产组、先兆临产组及临产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分别为68(44,96) μg/L、164(144,196)μg/L、190(150,210) μg/L、480(396,600) μg/L,其中,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临产纽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待产组和先兆临床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临产组孕妇血清皮质醇浓度与采血至临产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 =0.019,P=0.925).当孕妇血清皮质醇浓度>254 μg/L时,判断其临产的特异度为96.7%,敏感度为90.0%.结论:足月待产组孕妇血清皮质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非孕妇女,临产后孕妇血清皮质醇迅速升高,有望成为判断临产的快速诊断指标.
    • 王芸
    • 摘要: 目的:观察指针配合穴位按摩对临产后缓解产妇疼痛及产程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0例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指针按摩,对照组则进行椎管内麻醉.观察VAS评分、各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5.06土0.56)分,低于对照组的(7.22±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针配合穴位按摩对缓解产妇疼痛及促进产程进展有着积极的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