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绒毛白蜡

绒毛白蜡

绒毛白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0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林木引种驯化学术研讨会、2001年盐生植物利用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绒毛白蜡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燕丽萍、刘翠兰、吴德军等。

绒毛白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3.8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401 占比:96.04%

总计:2500篇

绒毛白蜡—发文趋势图

绒毛白蜡

-研究学者

  • 燕丽萍
  • 刘翠兰
  • 吴德军
  • 李丽
  • 任飞
  • 夏阳
  • 王因花
  • 王开芳
  • 姚俊修
  • 徐明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洪雨; 许丁帆; 易元慧; 何远秦; 李得萍; 刘艳军
    • 摘要: 以绒毛白蜡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绒毛白蜡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为绒毛白蜡遗传转化与离体诱变等研究奠定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幼嫩茎段在WPM+0.5 mg·L^(-1)2,4-D+5 mg·L^(-1)GA_(3)+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理想的松散型愈伤组织;将松散型愈伤组织在MS+0.5 mg·L^(-1)2,4-D+1.0 mg·L^(-1)KT+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每15 d继代1次,继代时选择结构松散质地较硬的愈伤组织,3次继代培养后,可获得绒毛白蜡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 邓炜展; 苏雨; 窦占宁; 韩叙; 白浩荣; 贺露露; 罗欢; 吴海龙
    • 摘要: 为了解树木在展叶期树干液流变化情况,加深对树木耗水量的认识,本研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绒毛白蜡为例,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结合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对绒毛白蜡树干液流、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等进行同步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展叶后期树木的液流启动时间及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早于展叶前期,且展叶后期液流速率显著高于展叶前期。晴天夜间(20:00-次日5:00)液流速率表现为前半夜(20:00-24:00)液流速率大于后半夜(0:00-5:00),雨天夜间液流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波动较强烈。绒毛白蜡展叶后期树干液流活动较展叶前期活跃,夜间液流主要集中在前半夜,且夜间液流整体呈速率下降趋势。展叶期的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存在动态变化,展叶前期绒毛白蜡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具有较高同步性,与风速主要存在滞后效应,在展叶后期液流速率与风速具有较高同步性,置前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展叶期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置前效应,与光合有效辐射主要存在滞后效应,与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成反向同步。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P<0.01)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
    • 秦志强; 时国营
    • 摘要: 介绍了绒毛白蜡和暴马丁香的树种特性,总结了绒毛白蜡高接暴马丁香育苗技术,包括砧木绒毛白蜡苗木培育、接穗种条选择和处理、嫁接、嫁接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 韩林
    • 摘要: 绿化、用材兼用的白蜡速生品种--园蜡2号,是济南市园林苗圃选育的绒毛白蜡优良品种,其生长较迅速,定植7年,最大胸径18.4厘米,在鲁北地区又被称作速生白蜡,土名“气死毛白杨”。由于其优良的性状,累计繁育苗木超过15亿株,现已被我国北方的10余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引种。
    •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李丽; 任飞; 高铖铖
    • 摘要: [目的]绒毛白蜡是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挖掘绒毛白蜡的耐盐潜力,对推动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CAMTA是植物抗逆胁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但绒毛白蜡盐胁迫信号途径中包括FvCAMTA1在内的大部分关键基因,尚未被克隆与鉴定,与FvCAMTA1发生互作的蛋白也不清楚,严重阻碍绒毛白蜡抗盐分子机理研究的瓶颈.本研究挖掘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探究,提取绒毛白蜡'盐蜡'新品种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ds cDNA,依据FvCAMTA1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FvCAMTA1基因的编码序列(约2700 bp),构建重组诱饵载体pGBKT7-FvCAMTA1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并在缺陷型培养基上检测诱饵载体的毒性与自激活活性,筛选与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互作的猎物蛋白,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回补验证,并对互作的猎物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受盐诱导的绒毛白蜡全株幼苗的cDNA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滴度为4.58×109 CFU·mL-1,插入片段长度为250~2000 bp,重组率为100%.经检测诱饵载体无法自我激活也无毒性,所筛选的猎物蛋白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共转验证,分离得到相互作用的46个阳性克隆.GO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参与生物过程有11种,分子功能7种,细胞组分12种.研究结果补充和完善了FvCAMTA1的信号传递途径,为进一步研究绒毛白蜡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FvCAMTA1及其共生互作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论]成功构建了绒毛白蜡酵母双杂交文库,为鉴定FvCAMTA1的互作蛋白并解析抗盐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李丽; 臧真荣; 燕丽萍; 王因花; 吴德军
    • 摘要: 以绒毛白蜡幼苗为试材,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的绒毛白蜡转录组Unigene数据为基础,采用RT-PCR方法克隆绒毛白蜡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FvSAP1编码区序列,并通过双酶切等技术构建pCAMBIA2300-FvSAP1植物表达载体.结果表明,从绒毛白蜡中成功克隆出1个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FvSAP1的编码区序列,且成功构建了pCAMBIA2300-FvSAP1植物表达载体.基因编码区长度为846bp,可编码2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0kDa,等电点为8.34,原子总数为4269个,分子式为C1332H2106N400O407S24.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FvSAP1具有两个AN1锌指结构,其序列模式为C-X4-C-X(9-12)-C-X(1-2)-C-X4-C-X2-H-X5-H-X-C.Blast分析表明 FvSAP1 与芝麻(Sesamum indicum,XP_011075237.1)SiSAP16序列的相似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78%.将FvSAP1与同类型的锌指蛋白进行多重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类蛋白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 许丁帆; 刘艳军; 王赵囡; 黄俊轩; 武春霞; 李建科
    • 摘要: 以绒毛白蜡带腋芽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并进行组培苗驯化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腋芽增殖、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完善的绒毛白蜡组培快繁体系,为绒毛白蜡优良无性系繁育及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为70%酒精消毒30 s+2%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污染率仅4.44%,存活率最高为90.00%,死亡率为5.56%;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 L-1BA+1.0 mg·L-1 IAA,增殖系数达5.52;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1IAA,平均苗高5.83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 L-1NAA,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根条数5.62条;生根后自然光下驯化炼苗1周,移栽到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中,存活率达90%以上.
    • 张佳羽
    • 摘要: 人们越来越偏爱宜居城市,空气好,绿植多,市容美。于是,每个城市都滋生出喜爱植物的热情。植物成绿海,高大上的名字叫"天然氧吧";科学而形象地讲,就是无须工业化制造的"绝佳空气过滤器"。植物进城,各地有了选择倾向。就拿"市花"来说吧:张家口,大丽花;包头,小丽花;上海,白玉兰;长沙,杜鹃;广州,木棉;兰州,玫瑰……再说"市树":天津,绒毛白蜡;重庆,黄葛树;合肥,广玉兰;福州,榕树;厦门,凤凰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