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609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99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北京党史、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心伯、王缉思、刘建飞等。

美国对华政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8 占比:35.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99 占比:64.34%

总计:1708篇

美国对华政策—发文趋势图

美国对华政策

-研究学者

  • 吴心伯
  • 王缉思
  • 刘建飞
  • 赵红
  • 关绍纪
  • 卞庆祖
  • 时殷弘
  • 李振
  • 陶文钊
  • 古玮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新春
    • 摘要: 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的程度史无前例,西方学者使用“极端极化”来描述这一状态。美国对华政策本身正在经历1979年以来最关键的转型,政治极化增加了转型的风险、极端倾向和不确定性。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政治化”“工具化”态势明显,特朗普、拜登竞相在极端强硬的方向上“一路狂奔”。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对华政策仍然会处于“动荡期”,暂时还看不到回归理性、平衡和稳定的迹象。
    • 寿慧生
    • 摘要: 美国政治精英正在发生重要的代际转变,这对美国内政外交产生重要影响。分析这种代际变迁是理解美国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处理自我认知调整及能否进行自我重塑的前提。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美国对外关系和对华政策方面。深入分析美国外交精英代际变迁,对于理解美国对华政策走势至关重要。
    • 仇朝兵
    • 摘要: 美国对华政策的“意识形态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美国对中国在“东升西降”“南升北降”中发挥的关键性、建设性变量作用的错误认知与行动反应。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意识形态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再次凸显。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化”趋势,且这种趋势在拜登上台后持续走强。美国对华政策“意识形态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整体对华认知“负面化”;推动经贸议题“安全化”;炒作涉疆问题,持续对华发起“人权”攻势;重拾“自由民主”旗号,深度干涉香港事务;夸大台湾地区“民主成就”,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加强内部宣传,大肆散布“反共”意识形态;加紧外部勾连,构建“反共遏华”国际阵营。美国对华政策“意识形态化”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根本差异在两国综合实力对比发生重要变化时,美国进行强化和凸显的结果。这将严重侵害中国的发展利益并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完整,其恶劣影响是深远的。中国要以战略定力、战略智慧和战略自信推动中美关系“去意识形态化”,校正中美关系发展的航向。
    • 王帆
    • 摘要: 美国肆意对华打压,使中美关系有滑向"新冷战"的风险.但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和经济相互依存、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其他各国力量的牵制,使中美仍有避免"新冷战"、重启战略合作的可能.基于对全球事务管控以及美国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美国新政府有可能会策略性调整对华战略.对中美战略合作路径的探索表明,两国既要保持经济合作大局的稳定,也要尝试在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 达巍
    • 摘要: 在中美关系上不抱幻想、不过分天真,与抓住中美关系的可能机遇是并行不悖的对于未来拜登上任后的美国对华政策,中外学术界与舆论已多有讨论,且有很多共识。简单地说,中美关系中结构性矛盾不会消失,民主党入主白宫还会在人权、同盟等议题上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该重视未来拜登政府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机遇。在中美关系上不抱幻想、不过分天真,与抓住中美关系的可能机遇是并行不悖的。如果中美双方能抓住机会,中美关系未来有可能停止“自由落体”运动而趋向稳定。如果这一稳定能够持续未来四年,那么中美两国就有可能为中美关系构筑一系列“托底”机制。
    • 刘舒天
    • 摘要: 冷战结束后不久,享受单极时刻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仅坚持了不到一年的强硬对华立场,就转向温和的中国政策。对此,既有研究多从美国角度作出解释,没有充分关注中国在这次政策转向中的作用。本文指出,这次政策转向是中国开展对美释疑外交的结果。释疑外交是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进行战略释疑的一种方案,特指释疑国通过言行一致、不可逆转甚至公开可见的行为方式,清晰作出有说服力的合作承诺,据此取信对象国决策者并促成合作的外交沟通策略。通过保证承诺清晰度和说服力,释疑国不仅可以规避恶意归因,还能在对象国内动员起足够多的政治支持,推动对象国执行合作政策。克林顿上任初期,中国政府正是通过清晰作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稳定中美关系的合作承诺,动员起原本怀有疑虑的美国战略界和商界人士的政治支持,据此说服当时的美国政府逆转了强硬的对华政策。回顾中国对美释疑的历史经验,对处理当下中美关系的严峻局面也有所启示。
    • 王媛媛; 崔隽; 田亮
    • 摘要: "特朗普完成了所谓中国是‘竞争者’,的定位,拜登没有修改这个定位。>实际上,2009年左右,美国就开始对华乃至全世界战略的重新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告诉《环球人物》记者。10多年间,美国对华政策是动态的、多元的、复杂的,但从奥巴马执政时期,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从未改变,那就是寻求合作共赢。
    • 朱锋; 倪桂桦
    • 摘要: 美国对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特朗普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回流、重塑全球分工格局、阻遏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单边主义行径,对中美关系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已然造成巨大破坏.长期来看,美国发起的"关税战""科技战"对世界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破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冲击,使得国家安全压倒经济利益成为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优先选项,这些将带来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化的碎片化、区域化和全球产业链的本土化、闭环化.
    • 陈文杰
    • 摘要: 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后,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近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也逐渐展现出政策调整的迹象。在当前两岸关系紧张对立的背景下,看清民进党当局政策调整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实质,祖国大陆如何因应,值得探究。
    • 廉德瑰
    • 摘要: 中美之间的对抗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在这场正在发生并可能长期持续的对抗中,作为中国邻国和美国盟国的日本将如何选择,同样值得关注.从美国对华政策及日本的外交选择角度,分析中美日三国关系,探讨其中所反映出的大国关系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源是其海洋国家思考模式,它决定了美国必然结成联盟遏制大陆国家中国的崛起,并在海洋权益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进行牵制.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日本在安全方面与美国强化同盟关系,同时也试图维护日本在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其对华政策具有自主性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