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3年内共计201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0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80577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电力建设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主动配电网的相关文献由5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文传、蒲天骄、刘东等。

主动配电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0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0577 占比:99.39%

总计:181686篇

主动配电网—发文趋势图

主动配电网

-研究学者

  • 吴文传
  • 蒲天骄
  • 刘东
  • 张伯明
  • 孙宏斌
  • 黄仁乐
  • 李庆生
  • 余南华
  • 吴在军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智忠; 赵世辉; 杨志
    • 摘要: 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与运行的经济性,针对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以及可中断负荷不可控性给主动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从源侧考虑,以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模型和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可再生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模型;从负荷侧考虑,建立了可中断负荷不确定性模型。采用区间形式描述不确定性,再通过引入控制因子和误差因子处理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以最小网损为目标,含源⁃荷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网双层鲁棒优化模型。通过主⁃子问题和强对偶理论将双层优化问题转化为单层优化问题,再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改进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网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徐艳春; 樊士荣; 谢莎莎; MI Lu
    • 摘要: 针对高渗透率主动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扰动问题,提出一种以可调电抗器为基底,结合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的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该装置借助磁链控制原理,向串联型有源滤波器变压器二次侧施加电压改变自身阻抗以对电能质量扰动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对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该调节器可以借助自身的结构优势对谐波起隔离作用,结合简单的无源滤波器即可对谐波呈现较好的治理效果。且重新设计并改进了针对该串联型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以应对复杂电能质量情况,使其可以根据电压、电流的幅值以及谐波畸变率进行自适应权重因子确定,完成多目标优化,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参数设定以及大量计算,并对系统中电气分量的精确提取要求较低,更适用于主动配电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最后结合搭建的IEEE 13节点主动配电网系统,在完成电能质量治理的同时对每个节点的谐波畸变率进行分检测,证明该方法不受鼹鼠效应的影响,说明了其有效性。
    • 杨晓辉; 张柳芳; 吴龙杰; 冷正旸; 刘康; 徐正宏
    • 摘要: 多个冷热电联供微网接入主动配电网后,微网和配网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系统经济调度更具复杂性。为保护各自隐私,提出了一种含冷热电联供微网的主动配电网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运用机会约束规划来处理冷热电联供微网群中新能源及冷热电负荷的随机性,采用分布式建模方法,以各自区域的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运用目标级联法来并行求取各自区域的最优经济调度结果。同时在冷热电联供微网用户侧引入综合需求响应(Integrated Demand Respond,IDR),有利于降低供用能成本。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表明,引入IDR后,能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运用目标级联法能在保护各自区域隐私的基础上求取主动配电网和冷热电联供微网各自最优的经济调度结果。
    • 党皓天; 刘东; 陈飞; 赵现平; 刘斯扬; 王宏宇
    • 摘要: 随着主动配电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功设备的接入呈现复杂化和边缘化趋势,电压控制的相关计算也向边缘计算发展。由于算力受限,边缘终端纯软件式的计算所需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控制的实时性要求。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片上系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SoC FPGA)硬件并行化计算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首先,设计基于SoC FPGA的软硬件计算框架;然后,对配电网电压控制模型及遗传算法求解方法做出适用于FPGA计算的针对性改进;最后,分模块设计FPGA硬件求解结构。算例场景验证表明,相比于边缘终端纯软件式的求解方式,文中所提策略在电压越下限、电压越上限场景的平均求解效率分别提高了2.41倍和2.15倍,可有效提升电压控制的实时性。
    • 段锐敏; 姜訸; 覃日升
    • 摘要: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增加,既加剧原有配电网电压闪变、电压波动、谐波污染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也带来网络损耗不确定性增加、配电网规划困难等新问题。为此,首先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本质,然后提出分区域建设统一储能设备、虚拟电厂等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更加灵活的主动配电网,最后展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 崔金栋; 冉子晗
    • 摘要: 针对现有主动配电网背景下微电网“源-荷”双侧不确定性难题,优化微电网负荷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针对综合需求响应下用户不确定因素,完善并网型微电网内用户负荷预测模型与供需双侧互动模型;其次,基于激励需求响应用户不确定性,引进激励影响参数改进微电网用户满意度与供电侧成本模型。最后,利用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减少微电网供电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实现了微电网供需联动效益的最大化。
    • 刘洋; 李波; 赵瑞锋; 卢建刚; 王可; 戴月
    • 摘要: 随着风、光、储能、电动汽车等不断并入配电网,使配电网由传统单一接受电能的用电转变为发电与用电双重,且配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分散的特点,使传统集中式的数据感知和决策方法面临困境。对此,提出了配电网分布感知、集中决策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调控方式。首先,设计了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其次,给出了主动配电网多层能量管理系统结构及其特点;第三,提出了多层能量管理大数据分散感知、管理、互动的关键技术;第四,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主动配电网各层之间分散协调的调控方法。
    • 黄建业; 刘冰倩; 廖飞龙; 刘恒旺; 林锐
    • 摘要: 为降低主动配电网运行网损与成本,提升其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研究了基于边缘计算的主动配电网功率自动补偿方法。设计包含终端设备层、边缘计算层、信息管理层与云计算层的主动配电网自动管理平台,实时监控主动配电网各设备的运行状况,运用边云协作模式实现平台对设备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及预处理,并结合最低线路总网损目标函数,由云计算层建立双层规划主动配电网功率自动补偿模型,通过边缘计算层运算该模型后,完成主动配电网功率自动补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主动配电网的总线路损耗,提升其运行的经济性,改善分布式电源消纳水平,运算的收敛性能好、精度与效率较高,CPU消耗量低,可保障主动配电网的低成本与安全稳定运行。
    • 张玉晓; 谢加新; 李克豫
    • 摘要: 针对DG(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建立了源荷的盒式可调鲁棒规划模型,可得到恶劣场景下运行成本最低的调度方案。模型中考虑了储能、静止无功补偿器、微型燃气轮机、需求侧负荷等模块的运行约束和协调控制,并引入不确定性调节参数,对源荷的不确定性进行调整。基于二阶锥等方法将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运用强对偶理论和拉格朗日变换简化模型,分析比较模型的经济性、鲁棒性、对分布式能源出力波动性的调节能力等,得出此模型能更好的满足系统的电压安全稳定、消纳分布式能源,并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结论。
    • 鄂涛; 尹忠东; 王群飞
    • 摘要: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未来主动配电网仿真分析的有效手段,而接口算法是确保其系统稳定性和精确性的关键。针对现有接口算法无法适用于主动配电网混合仿真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线路补偿的改进功率接口算法。首先,在分析理想变压器模型(ITM)法结构与稳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在数字侧与物理侧间增设一条虚拟线路。然后,基于线路上虚拟电流对系统进行稳定性补偿,并给出了线路阻抗的取值范围;同时,针对接口固有延迟及稳定性补偿引入的误差,提出根据虚拟线路上流过的虚拟功率对接口两侧的相位差进行补偿,以保证精确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将文中所提方法与ITM法、阻尼阻抗法及虚拟阻抗法相比较,验证了文中方法在提升主动配电网混合仿真系统稳定性及精度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