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切除

肠切除

肠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0448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黑龙江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6年全国护理职业安全与临床护理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届新生儿外科学术会议、全国首届新生儿外科学术会议等;肠切除的相关文献由41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玉梅、李宁、丁如硕等。

肠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4488 占比:99.97%

总计:604666篇

肠切除—发文趋势图

肠切除

-研究学者

  • 孙玉梅
  • 李宁
  • 丁如硕
  • 伍雪冰
  • 刘启武
  • 张娜
  • 张薇薇
  • 方文
  • 曹何琼
  • 朱维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涛; 穆华; 张建军; 谭广; 王忠裕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以"发现腹部包块15天"为主诉于2017年4月12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半个月来自觉腹部无明显诱因出现一渐进性增大肿物,无明显压痛,门诊行常规腹部CT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占位,遂收入院治疗。
    • 郭燕敏; 黎志杰
    • 摘要: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停止排便、呕吐等,梗阻的病因很多,如肿瘤、炎症、医源性、先天性等,而粘连是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占所有肠梗阻的60%~70%~([1])。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管之间、肠管与腹壁之间发生粘连或粘连带所致,80%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在手术后,15%是由腹膜炎引起,其死亡率2%~8%,当梗阻并发肠缺血时死亡率可高达25%~([2])。早期明确急性肠缺血,进行手术干预解除梗阻,可以减少不可逆性肠坏死行肠切除的需要,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3,4])。
    • 陈骏; 烟楠楠; 冯丽丽; 肖萌萌; 黄梅; 陈小兵; 罗成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联合肠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中联合肠切除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合并肠切除术,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8例,乙状结肠切除6例,直肠切除2例,小肠切除8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其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高分化脂肪肉瘤1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其中肠壁明确有肿瘤侵犯18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其中8例复发,3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和71%,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唯一危险因子(Z=2.02,P=0.042).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合并肠切除相对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残留.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预后不良.
    • 陈敬根; 汪渝; 何威
    • 摘要: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术后,不同预防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郧西县人民医院行肠切除术的48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术后用药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33)、B组(n=6)、C组(n=9)三组。A组给予巯基嘌呤单药治疗;B组给予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药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2.4%(14/33),B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0.0%(3/6),C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8.9%(8/9)。A、B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TNF-α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疗效确切且优于硫嘌呤类药物单一疗法。
    • 孙国强1; 姜华1
    • 摘要: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307例接受肠切除术的CD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别纳入复发组、未复发组,计算患者肠切除术后复发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策略。结果:307例患者随访时间10~46个月,平均(21.04±6.38)个月,随访期间内镜复发89例,临床复发59例,合计112例(36例患者同时符合内镜复发与临床复发标准),复发率为36.48%,其中46例(41.07%)患者再次手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CDAI指数≥150、吸烟、营养不良、合并肛周病变是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用药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CD肠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时机、并发症、营养状态及吸烟史有关,早期戒烟、治疗肛周病变、于缓解期开展手术治疗并注重围术期营养支持与预防性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降低CD患者术后复发率。
    • 孙国强; 姜华
    • 摘要: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307例接受肠切除术的CD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别纳入复发组、未复发组,计算患者肠切除术后复发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策略.结果:307例患者随访时间10~46个月,平均(21.04±6.38)个月,随访期间内镜复发89例,临床复发59例,合计112例(36例患者同时符合内镜复发与临床复发标准),复发率为36.48%,其中46例(41.07%)患者再次手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CDAI指数≥150、吸烟、营养不良、合并肛周病变是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用药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CD肠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时机、并发症、营养状态及吸烟史有关,早期戒烟、治疗肛周病变、于缓解期开展手术治疗并注重围术期营养支持与预防性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降低CD患者术后复发率.%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marize the predictive index of Crohn's disease (CD) enterotomy recurrence and to explore its precautionary measur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7 enterotomy patients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6 were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ecurrence group and non-recurrence group based on their recurrence statu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calculated and their baseline data and therapy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currence were summarized by using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its precautionary meas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307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anging from 10 to 46 months, with the average of 21.04±6.38 months. During the follow up, 89 relapsed in endoscopy examination and 59 in clinical, totaling 112 cases, including 36 cases met both the endoscopy and clinical standard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36.48% and 46 cases underwent reoperation.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 over 150), smoking, innutrition and perianal lesions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nd the postoperative prophylactic the protective factor (P<0.05). Conclusion: The recurrence of CD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rgery timing, complications, nutrition and smoking. Smoking quitting, perianal lesions treatment, surgery conduction in remission period and nutrition enhancement and precautionary medication employment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decreasing the recurrence rate of CD.
    • 郝发宝; 张明满; 康权; 李英存; 郭春宝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患儿的诊治情况,了解该病的临床表现,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该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5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患儿,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儿中,男30例,女15例,皮肤紫癜45例(100.0%)、腹痛45例(100.0%)、呕吐40例(88.9%)、血便26例(57.8%)、发热13例(28.9%)、腹部包块11例(24.4%).35例患儿皮肤紫癜先出现,2例患儿皮肤紫癜和腹部症状同时出现,8例患儿腹部症状先出现.所有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同心圆"及"假肾征".6例患儿直接行手术治疗,39例先行空气灌肠后再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成功(41.0%),23例失败(59.0%).10例患儿术中行肠切除术,套入距离为(29±15)cm;19例患儿术中行手法复位,套入距离为(13±6)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常见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腹痛、呕吐、血便、发热、腹部包块等,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成功率较低,手术患儿肠切除率较高.
    • 卫锋
    • 摘要: 目的:探究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后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1:1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晚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肠梗阻患者手术后复发性肠粘连、肠切除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梗阻患者手术后复发性肠粘连及肠切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肠梗阻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能够有效提升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