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7669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第七届近海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环渤海会议等;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相关文献由9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强、刘国强、吴亦新等。

股骨转子下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7669 占比:99.83%

总计:187997篇

股骨转子下骨折—发文趋势图

股骨转子下骨折

-研究学者

  • 李强
  • 刘国强
  • 吴亦新
  • 唐承杰
  • 宋仁谦
  • 张琳怡
  • 郭宸豪
  • 黄光平
  • 丁尔勤
  • 令狐克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利; 张泰标; 张志伟; 甘发荣
    • 摘要: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InterTan髓内钉治疗3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2±0.4)年。手术时间65~123(100.8±23.8)min;术中出血量160~750(342.7±98.5)ml。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0例解剖复位,15例功能复位。术后6~8周可见骨折端骨痂形成,骨折端复位未见丢失,骨折线模糊。患者开始扶拐下地时间6~8(6.8±1.5)周。骨折均愈合,时间7~11(8.2±2.4)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8~100(91.3±12.7)分,其中优21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30/33;疼痛VAS评分0~3(0.7±0.4)分;膝关节活动度:伸展-2°~0°,屈曲135°~150°;28例可完全负重行走,5例可扶拐行走。结论采用有限切开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陈佳晖; 李彪; 杨毅; 魏树发; 刘俊洪; 梁一鸣; 曾鑫; 李楠曦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8位患者,其中3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I期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实验组),20例单纯转子下骨折组行PFNA内固定术(PFNA组),32例单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实验组与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实验组与关节置换组术后1,3,6月和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高于PFNA组及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I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与PFNA术无明显差异。
    • 彭铭华; 彭刚; 陈建播; 程明
    • 摘要: 目的探讨侧卧位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方式为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侧卧位组(n=21)和对照组(n=20)。侧卧位组侧卧位于可透视手术床手术,对照组在传统仰卧位牵引床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6.8月。侧卧位组及对照组各1例术后出现转子下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予再次手术固定并取髂骨植骨后骨折均愈合。侧卧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卧位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有利于骨折复位及固定,保护断端血运,有望取得满意疗效。
    • 杨庆磊; 喻红英; 刘建平; 尹文化; 刘国强
    • 摘要: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将89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按照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不同分为功能优良组(评分≥80分,67例)和功能欠佳组(评分0.05);年龄、ASA分级、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固定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延迟负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和延迟负重是影响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手术中,低龄、稳定性骨折、髓内固定和按期负重锻炼可获得更优的术后髋关节功能。
    • 张兴凯; 周楠; 赵冬阳; 耿泽月; 王志刚
    • 摘要: 股骨转子下骨折较为严重,并发症多,目前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对该类型骨折的诊断和复位固定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文献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发病特点、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汇总分析,意在为转子下骨折的诊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 崔颖; 孙杰; 杨霞; 陈纬纬; 胡宏海; 芮云峰
    • 摘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定义老年髋部骨折为年龄≥65岁、低能量损伤造成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据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将达到600万以上,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1⁃2],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将面临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 童凯; 尹宏; 谢杨
    • 摘要: 目的比较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26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5例,女性41例;年龄26~63岁,平均42.1岁;致伤机制:跌倒伤42例,道路交通伤58例,高处坠落伤26例;Seinsheimer分型:ⅢA型39例,ⅢB型52例,Ⅳ型35例。根据术中体位分为仰卧位组(60例)和侧卧位组(6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侧卧位组手术时间[(68.1±10.4)min vs.(75.3±13.6)min]、术后住院时间[(6.4±2.1)d vs.(8.3±2.2)d]短于仰卧位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00%vs.3.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和侧卧位均有利于PFNA内固定术后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康复,与仰卧位比较,侧卧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透视次数,更适合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
    • 王宗璞; 马晓伟; 吴悦; 王建川; 夏重君
    • 摘要: 目的观察加长InterTan股骨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股骨转子下累及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统计术后X线随访、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Sander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14.75±0.36)个月。术后12个月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分,优良率82.6%;骨折愈合时间13~24(16.46±2.14)周。随访期内无髓内钉松动断裂、髋内翻及内固定物周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结论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率高、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可靠。
    • 韦东磊; 程建文; 沙轲; 苏伟; 赵劲民
    • 摘要: 目的 探究使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5~76岁,平均(53.5±15.4)岁.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Ⅴ型3例.首次手术至翻修手术间隔8~35个月,平均(14.8±7.4)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后通过拍摄X线片及双源CT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4±4.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植入相关感染及内固定失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 使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可为陈旧骨折端提供有效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内固定失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 王高猛; 郑颂浩; 刘新冬; 户俊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SF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06兰考第一医院骨一科行内固定术治疗的62例SFF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弹性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各31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统计术后6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总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切口感染、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接骨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接骨板组,术后6个月HHS评分、ADL评分、GQOLI-74评分均优于接骨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接骨板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接骨板内固定比较,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SFF,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