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6篇、专利文献32955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中国民间疗法、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等; 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关文献由9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臣、丁美萍、付敏等。

主要临床表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6 占比:1.39%

专利文献>

论文:32955 占比:98.61%

总计:33421篇

主要临床表现—发文趋势图

主要临床表现

-研究学者

  • 张玉臣
  • 丁美萍
  • 付敏
  • 冯承英
  • 孙贵范
  • 容小翔
  • 徐刚
  • 李彩云
  • 李挺
  • 李改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璇; 井奚月; 周官恩; 刘倩; 赵文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medullary infarction,MI)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16年-2021年度于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I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根据头部MRI-DWI所示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头部MR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及主要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分组及分析。结果研究纳入患者28例,延髓外侧梗死(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LMI)19例,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9例。占比较多的LMI患者中,自头端至尾端,上部4例,中部11例,下部4例。轴位层面,中侧4例,背侧14例,1例贯穿中背侧。28例患者中,50%为大面积MI(DWI高信号≥延髓总体面积的1/3)及中等面积MI(延髓总体面积的1/4≤DWI高信号<延髓总体面积的1/3)。16例患者完成头部MRA检查,其中12例为中重度血管狭窄。28例患者中16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其中合并小脑梗死9例。入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以头晕及构音障碍为主。19例LMI患者中,以头晕为主诉者16例,构音障碍16例,吞咽困难10例,肢体无力7例。9例MMI患者头晕为主诉者6例,构音障碍8例,吞咽困难3例,肢体无力7例。结论MI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以LMI为主,中段延髓偏背侧患者更为常见。中等面积MI和大面积MI的患者占比较高,大部分患者存在血管中重度狭窄,常合并小脑梗死。主诉以头晕及构音障碍为主,LMI更容易出现吞咽困难,MMI更容易出现肢体无力。
    • 杨春
    • 摘要: 目的 对小儿不典型咳嗽肺炎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30例不典型咳嗽肺炎的患儿对其分为两组,甲组患儿为14例进行常规的抗生素等常规性对症治疗,乙组患儿为16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3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儿,均无咳嗽、咳痰等典型的肺炎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6例(20.00%)主要症状为高热,9例(30.00%)主要表现为呕吐的症状,6例(20.00%)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7例(23.33%)腹泻为主要的临床症状,2例(6.33%)出现胸痛症状,还不同程度的出现3例患儿发生口角炎,2例患儿发生结膜炎,1例出现中耳炎的症状,皮疹2例等多种表现.进行治疗后甲组的患儿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71%,显著低于乙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的临床疗效,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不典型咳嗽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是一般都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对其应进行明确的病因诊断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增加不典型患儿的误诊及漏诊的概率.
    • 李挺
    • 摘要: 目的:研讨腹腔间隙综合症在大面积烧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 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伴有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9例,对其诊断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面积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增加、低血压、心输出量下降、呼吸困难、腹胀、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膀胱内压升高、少尿或是无尿等.在进行及时的治疗及处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腹胀、低血压、少尿、心率增快均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在大面积烧伤的情况下,明确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同休克的临床表现存在相似之处,但两种疾病的生理及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患者在进行抗休克治疗调节体液平衡的情况时.会导致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在进行诊断及治疗时易会造成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漏诊、误诊.
    • 李挺
    • 摘要: 目的:研讨腹腔间隙综合症在大面积烧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伴有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9例,对其诊断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面积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症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增加、低血压、心输出量下降、呼吸困难、腹胀、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膀胱内压升高、少尿或是无尿等。在进行及时的治疗及处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腹胀、低血压、少尿、心率增快均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在大面积烧伤的情况下,明确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同休克的临床表现存在相似之处,但两种疾病的生理及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患者在进行抗休克治疗调节体液平衡的情况时,会导致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在进行诊断及治疗时易会造成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漏诊、误诊。
    • 王红艳; 解文君; 王艺兵
    • 摘要: 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贫血、感染、出血、进行性造血功能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造血系统疾病,感染常为致死原因之一。感染部位常为口腔粘膜、鼻部、肛门周围。由于鼻咽部正处于面部三角区,血管、神经丰富,一旦感染,易继发颅内感染,尤为危险。因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很可能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或血清中存在抑制造血的物质有关,故常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鼻部感染患者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潘煜; 李玉香; 蔡艳俊
    • 摘要: 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由于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化,要求临床医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及时地诊断及治疗是降低HFRS病死率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地区近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死因分析,总结出如何避免和降低其病死率的因素,提供临床医生参考。
    • 李博华; 蔡世杰; 陈平; 辛广科; 张成发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易致骨折的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 曾克勤; 胡永红; 张明敏; 赖先阳; 张玮琛; 涂胜豪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侵犯关节滑膜、软骨及骨骼肌肉等组织,并以关节疼痛、肿胀和畸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难治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及种族之间有差别。RA的发病原因与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现多认为可能与感染、遗传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并可最后归结为个体免疫功能的异常。大量研究证实,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根据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or,TCR)双肽链的不同构成,可以将T细胞分为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TCRαβT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TCRγδT细胞的研究只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γδT细胞是一种自身反应性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有持异议者。本文就γδT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9. 染色体异常核型九例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李琳; 张琳; 季海生
    • 摘要: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遗传咨询门诊、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及儿科门诊的2368例就诊的患者,抽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9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类型为平衡易位7例,臂间倒位2例。7例平衡易位携带者(或其妻)分别有自然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等病史;2例臂间倒位者为父子,父亲表型正常。9例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
    • 董丽君
    • 摘要: 右旋糖酐为血浆代用品,本品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内外的水分而扩充血容量,对持续出血病人,使已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粘滞性,从而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后期血管内凝血。低分子右旋糖酐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曾有报道,但本例引起颜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过敏极为少见,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