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肪酸类

脂肪酸类

脂肪酸类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3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831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年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全国外科学术会议等;脂肪酸类的相关文献由101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铎、王强、王丹丹等。

脂肪酸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831 占比:99.10%

总计:28083篇

脂肪酸类—发文趋势图

脂肪酸类

-研究学者

  • 李铎
  • 王强
  • 王丹丹
  • 胡淑国
  • A·凯立尔
  • A·莫里森
  • P·诺尔斯
  • R·博格
  • 刘东萍
  • 刘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洋; 马媛; 栾丽霞; 李懋
    • 摘要: 目的: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和正常孕妇血清中脂质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纳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2019年1月1日—7月1日收治的PE患者16例为PE组,选取同期自然分娩正常孕妇16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2组患者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对各组患者血清中的甘油磷脂、鞘脂、甘油酯、甾醇类及脂肪酸五大类脂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2组孕妇年龄和采血时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妊娠时间低于NC组(P0.05)。PE组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13种不同类型FFA进行分析,发现PE组孕妇血清中FFA22:4、FFA20:5、FFA20:4、FFA20:3、FFA18:2、FFA18:1、FFA16:1、FFA16:0和FFA14:0与NC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FFA的差异化表达,不同类型FFA可能成为疾病诊断的预警分子,在疾病预测及机制探索中具有一定作用。
    • 王永意; 周勇; 谢永帆; 徐志明; 李彤; 王伟民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影响aSAH病人神经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7例aSA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特征(位置、直径)、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及血脂水平,对病人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3.053,P=0.003)、高血压(χ^(2)=8.141,P=0.004)、Hunt-Hess分级(χ^(2)=20.420,P<0.001)、改良Fisher分级(χ^(2)=17.060,P<0.001)、责任动脉瘤位置(χ^(2)=5.420,P=0.020)及FFA(Z=-3.357,P=0.001)等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位置、FFA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FFA水平是影响aSAH病人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李惠; 王学红; 马臻棋; 马文霞; 杨丽萍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各疾病谱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高危患者治疗前后粪便SCFA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SCFA肠道代谢与NAFLD各疾病谱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NAFLD的患者共90例,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FL)组(n=30)、NASH组(n=3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组(n=3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4组研究对象病例资料、粪便SCFA含量,以及NASH高危患者10例治疗干预3个月后临床指标和粪便SCFA含量。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诊断性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组戊酸、己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AFL组戊酸、己酸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组戊酸、己酸含量显著高于NAFL组(P值均<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组戊酸含量显著高于NASH组(P<0.05);NASH组己酸含量显著高于NAFL组(P<0.05)。NASH组高危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TG、TC、ALT、AST、GGT、总胆汁酸(TBA)、PT、尿酸(UA)、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均明显低于治疗前(Z值分别为-2.805、-2.703、-2.193、-2.599、-2.805、-2.701、-2.803、-1.988、-2.807、-2.803、-2.803、-2.668,P值均<0.05);NASH组高危患者治疗后乙酸、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Z值分别为-2.803、-2.803,P值均<0.05);异丁酸含量低于治疗前(Z=-2.803,P<0.05);戊酸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AUC为0.842,最佳界值为141.42μg/g,灵敏度86.7%,特异度70%;己酸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AUC为0.819,最佳界值为6.93μg/g,灵敏度70%,特异度85%。结论戊酸、己酸可能促进NAFLD疾病谱发展;乙酸、丙酸对NAFLD患者肝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异丁酸可能促进NASH的发生发展;乙酸、丙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进一步导致糖化血红蛋白、FPG、TG、TC、ALT、AST、GGT、TBA、PT、UA、CAP、LSM等指标的降低;戊酸、己酸诊断价值劣于三型前胶原肽,但优于四型胶原、透明质酸,推测以戊酸为141.42μg/g、己酸为6.93μg/g为临界值可作为早期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 曾霖; 张鹏翔; 黄倩; 王高祥; 李惠林
    • 摘要: 短链脂肪酸(SCFAs)是一类含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主要由肠道内特定菌群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SCFAs可调节糖脂代谢、调节能量平衡、维持肠道屏障、减轻炎性反应,并通过上述多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总结了SCFAs调控代谢的机制及其防治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 陈璐; 张西艺; 李维玲; 陈媛媛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新生儿动脉血气、血乳酸(LAC)、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高新区医院定期体检与分娩且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定期体检的健康孕妇102名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人群的资料。对2组人群的血脂、FFA、新生儿出生1h内的动脉血气指标、血乳酸、心肌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较2组人群体质量指数、糖代谢指标、血常规、生化指标、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LAC水平、心肌酶相关指标、生化指标情况。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b)、白蛋白、肌酐、尿酸、尿素氮、纤维蛋白原(FIB)。分娩前对2组人群的糖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有FF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血乳酸、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pH值、血糖、剩余碱、氧分压,对新生儿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有尿素氮、AST、ALT、ALB、Hb;同时对心肌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有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指数、HDL-C、VLDL-C、TG、TC、FFA、HbA1c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DL-C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ST、ALT、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Hb、白蛋白(ALB)、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血乳酸(LAC)、PaCO_(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剩余碱、血糖、氧分压(PaO_(2))、pH值小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研究组新生儿CK、CK-MB、LDH、白蛋白、ALT、尿素氮、AST、Hb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研究组Ca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现象,且会对新生儿的物质代谢产生影响,会使新生儿的血乳酸水平发生变化,且存在潜在的心肌损伤。
    • 刘圆圆; 孙宇飞; 赵承晓; 赵蕊; 于永忠
    • 摘要: 目的了解培育的荷兰马齿苋种子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针对荷兰马齿苋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获得了一定量的粗脂肪酸产物,计算总提取率。参照标准品,将粗提物通过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其主要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荷兰马齿苋种子脂肪酸总提取率为(20.36±0.12)%。其中,棕榈酸占11.00%,亚油酸占64.00%,硬脂酸占5.00%,油酸占1.00%,α-亚麻酸占17.00%,花生酸占1.00%;且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占比为3.76∶1。结论此项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荷兰马齿苋种子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药物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 赵暾; 王韵; 马雅军; 潘燕; 赵瑞雪; 李淑娟
    • 摘要: 人体内都存在数目巨大的肠道微生物群,它们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以及宿主的生理特征产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通过免疫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元等信号途径实现相互通信,调节神经行为表型。肠道菌群紊乱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相关,并在情绪,认知,疼痛的调节起重要作用[1-2]。短链脂肪酸(SCFA)是结肠内细菌发酵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它不仅可以作为结肠的能量来源,还能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发挥其神经活性。增加SCFA产生仅通过调节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即可实现。近年来,微生物-肠-脑轴的概念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 柏莲; 郭鹏; 栾波; 白浩; 江珊
    •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163例AHF患者依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40%组及LVEF≥50%组.检测患者入院时FFA、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相关指标,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监测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等指标.结果 LVEF<40%组FFA、NT-proBNP、cTnI明显高于LVEF≥50%组(P<0.05).FFA、NT-proBNP、cTnI是AHF患者LVEF<40%发生的危险因素.FFA、NT-proBNP预测AHF患者LVEF<40%发生的AUC分别为0.856、0.810.在AHF患者中高FFA组较低FFA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 FFA、NT-proBNP、cTnI是AHF患者LVEF<40%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FFA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李晓芸; 倪茜茜; 华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C57BL/6小鼠原代肝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NC)组和混合游离脂肪酸(FFA)处理组,并制备肝细胞条件培养液(CM),以CM干预巨噬细胞株RAW264.7.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基因表达,ELISA检测肝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 与NC组相比,FFA孵育诱导肝细胞内大量脂滴沉积,细胞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5.65、3.49,P值均<0.05).FFA显著上调肝细胞脂质合成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脂肪酸合酶的mRNA表达(t值分别为2.89、2.82,P值均<0.05),并降低脂质分解基因脂酰辅酶A氧化酶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的mRNA表达(t值分别为14.30、3.36,P值均<0.05).FFA诱导肝细胞培养上清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 和TNFα 的水平明显增加(P值均<0.05).相比CM-NC,CM-FFA显著增加巨噬细胞M1型基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2、TNFα和IL-6 mRNA表达(P值均<0.05),降低M2型基因IL-10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CM-FFA显著增加巨噬细胞TLR4、磷酸化NF-κBp65和磷酸化NF-κB抑制因子表达水平(t值分别为2.88、3.69、3.54,P值均<0.05).结论 FF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可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启动和触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
    • 陈馨韵; 尹清华; 付平
    •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脂代谢紊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沉积于肾脏并影响肾功能,导致肾小球硬化.此外,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生成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从脂代谢调控网络及脂代谢障碍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脂代谢障碍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