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脐带异常

脐带异常

脐带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702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全国铁路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等;脐带异常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珍、丛梅、刘晓巍等。

脐带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702 占比:99.17%

总计:39027篇

脐带异常—发文趋势图

脐带异常

-研究学者

  • 李珍
  • 丛梅
  • 刘晓巍
  • 刘瑞霞
  • 吕爱华
  • 周养养
  • 夏震
  • 孙萍
  • 左定芬
  • 张晋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玉梅; 苏少飞; 刘晓巍; 阴赪宏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足月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相关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降低LGA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按期产检,单胎妊娠且孕周在37~41周分娩的10 47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的新生儿是否为LGA分为LGA组(1117例)与非LGA组(935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孕产次、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及并发症、新生儿性别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LGA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龄(OR=1.293,P=0.0004)、孕前超重及肥胖(OR=1.413,P<0.0001)、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2.162,P<0.0001)、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OR=2.641,P<0.0001;妊娠糖尿病:OR=1.241,P=0.0411)、分娩次数(OR=1.573,P<0.0001)、新生儿性别(OR=1.787,P<0.0001)、脐带异常(OR=0.617,P<0.0001)等因素与足月LGA的发生风险有关。结论 高龄、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孕妇合并糖尿病、经产妇及新生儿男性是足月单胎L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脐带异常降低了足月LGA的发生率。
    • 周珍慧; 马秀伟; 李秋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发生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超早产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窒息组184例,对照组153例。回顾性收集超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超早产儿发生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单自变量和多自变量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窒息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9.0%(35/184)与9.2%(14/153),χ^(2)=6.551,P=0.010],孕期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9%(20/184)与19.0%(29/153),χ^(2)=4.394,P=0.036]。窒息组超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出生胎龄(26.4±1.2)与(26.9±0.9)周,t=–3.88,P<0.001;出生体质量(936±194)与(999±177)g,t=–3.058,P=0.002],脐带异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8.5%(34/184)与10.5%(16/153),χ^(2)=4.253,P=0.039]。以新生儿是否发生窒息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模型,进一步做单自变量和多自变量二元Logistic分析。在单自变量回归分析中,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脐带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感染与超早产儿发生窒息相关(OR值分别为0.675、0.998、1.941、2.332和0.521,P值均<0.05)。在多自变量回归分析中,出生胎龄与窒息发生呈负相关(OR=0.719,P=0.004),脐带异常与窒息发生呈正相关(OR=2.172,P=0.024)。结论导致超早产儿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出生胎龄、脐带异常等。及早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对降低早产及出生窒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程玉梅; 苏少飞; 刘晓巍; 阴赪宏
    • 摘要: 目的分析分娩足月单胎小于胎龄儿(SGA)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足月SGA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单胎妊娠且分娩孕周在37~41周的孕妇104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及孕周分布,将纳入对象分为SGA组(n=455)与非SGA组(n=10017)。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相关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孕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合并症/并发症及新生儿性别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SGA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0472例孕妇中,分娩SGA共455例,SGA发生率为4.3%。SGA组中孕前体重偏低、孕期增重过少、首次分娩、新生儿女婴、脐带异常的比率显著高于非SG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偏低(OR=2.029)、孕期增重过少(OR=1.645)、首次分娩(OR=1.653)、新生儿女婴(OR=2.075)、脐带异常(OR=1.674)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而合并糖尿病和IVF-ET助孕者SGA发生率相对较低(OR<1,P<0.05)。结论孕前体重偏低、孕期增重过少、首次分娩、新生儿女婴及脐带异常是足月单胎SGA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孕期监测和营养管理对减少足月SGA的发生非常重要。
    • 韦智霞
    • 摘要: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在诊断脐带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西柳州二空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494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前,对这1494例孕产妇均进行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进行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时对其施行无应激试验和催产素激惹试验).产后,对这1494例孕产妇均进行随访.然后,观察这1494例孕产妇发生胎儿脐带异常的类型、产前对其进行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时对其施行无应激试验和催产素激惹试验的结果和用胎心监护与B超检查诊断其胎儿脐带异常的准确率.结果:产后,对1494例孕产妇进行随访发现,其均存在胎儿脐带异常.在这1494例孕产妇中,胎儿脐带异常类型为脐带缠绕的孕产妇有1118例,为脐带过短、脐带隐性脱垂的孕产妇各有12例,为脐带扭转、脐带过长、脐带先露、脐带假结、脐带真结、单脐动脉的孕产妇分别有299例、3例、2例、30例、8例、10例.产前,对这些孕产妇进行胎心监护时,对其施行无应激试验的结果显示,胎心无反应的孕产妇有524例,发生胎心跳跃孕产妇有375例;对其施行催产素激惹试验的结果显示,发生胎心变异减速的孕产妇有225例,发生胎心晚期减速的孕产妇有126例.产前,对这些孕产妇进行B超检查时,对其施行无应激试验的结果显示,胎心无反应的孕产妇有483例,发生胎心跳跃孕产妇有347例;对其施行催产素激惹试验的结果显示,发生胎心变异减速的孕产妇有212例,发生胎心晚期减速的孕产妇有85例.用胎心监护与B超检查诊断这1494例孕产妇胎儿脐带异常的准确率分别为83.67%(1250/1494)、75.14%(1127/1494).与采用B超检查相比,用胎心监护诊断其胎儿脐带异常的准确率较高,P<0.05.结论:胎心监护在诊断脐带异常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董超凡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影响因素,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儿内科接收的28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窒息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新生儿窒息预防措施.结果 新生儿窒息原因中,脐带因素占比最高,为34.29%,其次为产程异常(20.00%)和羊水量异常(15.00%);不同分娩方式下,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占比最高,为58.21%,其次为自然分娩(27.86%),剖宫产新生儿窒息(13.93%).结论 新生儿窒息与脐带、产程、羊水量异常、妊高症、过期妊娠、胎位异常、早产有关,在产科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醒产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对产妇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对产前检查中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如新生儿已出现窒息情况,应及时采取通气手段进行复苏,并转入新生儿监护室对活力及状态进行密切监测,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 屈会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脐带异常产妇6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入院无脐带异常的产妇6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手术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20.00%)明显较对照组(61.54%)低,剖宫产发生率(63.08%)明显较对照组(29.2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类型脐带异常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增加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与阴道助产手术发生率,同时,还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中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
    • 张晗
    • 摘要: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的产科处理方式以及相应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105例产妇,将55例脐带异常产妇作为脐带异常组,50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正常分娩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脐带异常组采取相应的产科处理.记录产科护理前两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并分析脐带异常组产妇产科处理后的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术和产钳术情况.结果产科处理前,脐带异常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9.09%(16/55),显著高于正常分娩组的12.00%(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处理后,脐带异常组产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7例(12.73%)行,剖宫产术9例(16.36%)、产钳术4例(7.27%).脐带异常组产妇产科处理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产科处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脐带异常产妇采用有效的产科处理方式,有利于改善产妇生产结局,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所以,临床医学要重视脐带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
    • 陈贞奎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且发现可能为脐带异常的100例待产孕妇进行分析探讨。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利用三维超声针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第二次检查,将二维检查结果与三维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术后随访。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能诊断出待产孕妇脐带异常,不过三维超声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真实,利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图像,联合二维及三维超声能有效提升诊断脐带异常的准确性。
    • 陈贞奎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且发现可能为脐带异常的100例待产孕妇进行分析探讨.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利用三维超声针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第二次检查,将二维检查结果与三维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术后随访.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能诊断出待产孕妇脐带异常,不过三维超声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真实,利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图像,联合二维及三维超声能有效提升诊断脐带异常的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