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脐血流

脐血流

脐血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059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陕西省医学会妇产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妊娠糖尿病学术会议、99'中国生物医学电子学学术年会等;脐血流的相关文献由43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珂、李芬芝、孟晓莉等。

脐血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4.7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059 占比:95.17%

总计:4265篇

脐血流—发文趋势图

脐血流

-研究学者

  • 张珂
  • 李芬芝
  • 孟晓莉
  • 宋兰芬
  • 王威琪
  • 王永红
  • 葛明珠
  • 黄星
  • 丁秀娟
  • 余艳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菁菁; 李聪; 马秀玲; 郭月华; 马文革
    • 摘要: 目的分析双胎之一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比值变化在预测胎儿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进行孕检的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的孕妇作为研究组(43例),另选择同期双胎胎儿S/D比值均<3的孕妇作为对照组(57例)。观察2组胎儿其他超声指标,分娩孕周、体格、神经精神发育及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大脑中动脉S/D比值、脐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及孕周<36周孕妇占比分别为16.28%、20.93%、9.30%、20.93%、9.30%、53.49%,高于对照组的3.51%、8.77%、1.75%、1.75%、0.00%、26.32%;孕周36~37周、≥38周孕妇占比分别为46.51%、0.00%,低于对照组的64.91%、8.77%(P<0.05)。围产儿1周岁时,研究组体质量、身高、神经精神发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早产率较高,且体格、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及围产儿预后较差,胎儿大脑血液循环阻力较高;脐血流监测可用于产前监护,及时予以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胎儿结局。
    • 姜瑜; 刘艳; 杨丹; 麻玲玲; 汤冰冰
    • 摘要: 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不良结局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目前临床指标早期预测能力有限。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提供胎盘灌注定量指标,为早期预测不良结局提供可能。目的探索SMI定量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血管灌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中心常规超声检查并应用SMI评估胎盘灌注的孕晚期(28~32周)孕妇。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各组胎盘的血流灌注情况、定量指标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Ⅵ)、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期末血流速度比值(S/D)以及孕妇的血压值,并随访妊娠结局至产后1个月,低体质量新生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作为不良妊娠结局。分析以上指标对不良结局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各截断值。结果纳入正常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of pregnancy,HDP)组52例[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T)35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12例,子痫(eclampsia)5例]。HDP组低体质量新生儿7例、胎儿窘迫10例、新生儿窒息6例,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例、4例、1例,P均0.05)。ROC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S/D、Ⅵ这4项指标及联合应用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ROCAUC(95%CI)分别为0.740(0.569~0.911)、0.719(0.452~0.972)、0.698(0.434~0.959)、0.769(0.545~0.969)、0.863(0.782~0.951),其中联合应用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孕晚期运用SMI技术可以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Ⅵ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王丽娟; 孙秀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脐血流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血流谷速值在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598例子痫前期孕产妇(患者组)、240名健康孕产妇(对照组)均于孕28周—30周行腹部彩超检查,检测胎儿脐血流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血流谷速值,统计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子痫前期患者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脐血流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血流谷速值在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患者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良好妊娠结局患者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0.234+0.489X;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脐血流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血流谷速值预测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最佳阈值取2.375时,可以得到理想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65、0.91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血流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血流谷速值升高,可能预示着不良妊娠结局高风险,可将其动态监测用于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预测.
    • 母仕银; 张珂
    • 摘要: 胎儿生长受限(FGR)指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母体、胎儿、胎盘及脐带因素均可能导致FGR.目前尚无诊断FGR的金标准,因此,加强FGR监测具有重要意义.FGR围产期宫内监测方法包括孕妇宫高测量、B超检查、多普勒血流监测、血清学检测和遗传学手段等.然而,单一指标对预测及诊断FGR价值有限,且大多数检测技术主要针对早发型FGR,对迟发型FGR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未来研究需致力于早期、精准识别FGR,尽早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沈翠娟; 李倩; 牛丽娜; 唐翠; 王悦瑕; 张彦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40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按照妊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妊娠高血压组(n=55)、轻度子痫前期组(n=48)、重度子痫前期组(n=37).监测各组凝血指标及脐血流指标,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四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aPTT、PT、TT水平高于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组.Fbg水平高于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组,Fbg水平随病情严重逐渐升高(P<0.05).四组S/D值及S/D≥3占比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S/D比值依次升高,S/D≥3占比依次增加(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异常,并且可随妊娠高血压疾病进展加剧,高凝状态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诱发脐动脉S/D比值的变化.
    • 马荣荣; 刘琳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值检测对妊娠晚期单胎妊娠孕妇新生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产前均接受胎心监护和脐血流S/D值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新生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D组的新生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Ⅲ度浑浊、围生儿死亡、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的胎心监护结果显示,无反应型组的新生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Ⅲ度浑浊、围生儿死亡、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有反应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的脐血流S/D值检测结果显示,S/D值≥3组的新生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Ⅲ度浑浊、围生儿死亡、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S/D值<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S/D值检测均能预测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情况,但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新生儿窘迫预测率,有助于减少围生儿死亡、生长受限等不良预后的发生.
    • 王向东; 李林娜; 吴玮; 罗香云; 曾瑞盈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儿脐动脉( umbilical artery,UA)和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相关血流指标在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宫内窘迫及出生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于超声监测下成功完成臀位ECV单胎臀位孕晚期(≥36周)妇女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00例单胎头位孕晚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和出生结局(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Apgar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流参数指标与Apgar评分的关系;根据是否发生胎儿窘迫将研究组分为窘迫组和无窘迫组,对比两组胎儿UA和MCA血流参数[血流搏动指数( pulsatility index,PI)、血流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 RI)和收缩/舒张比( systolic/diastolic ratio,S/D)]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ROC)曲线分析其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窒息出现.对照组和研究组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窘迫组和无窘迫组UA-RI、MCA-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窘迫组UA-PI和UA-S/D均高于无窘迫组,而窘迫组MCA-PI和MCA-S/D均低于无窘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UA-RI、MCA-RI与1 min Apgar评分和5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 05);UA-PI和UA-S/D与1 min Apgar评分和5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P<0. 05);MCA-PI和MCA-S/D与1 min Apgar评分和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P<0. 05).绘制ROC曲线分析,UA-PI和UA-S/D均可预测臀位ECV后宫内窘迫(P<0. 05),尤以两者联合效果最佳;MCA-PI和MCA-S/D均可预测ECV术后宫内窘迫( P<0. 05),尤以两者联合效果最佳;但UA-PI+UA-S/D和MCA-PI+MCA-S/D在预测臀位ECV术后宫内窘迫效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胎儿UA和MCA相关血流指标不仅可预测臀位ECV术后宫内窘迫的发生,还与臀位ECV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密切相关.
    • 潘雪琳; 刘庆; 张英; 唐勇
    • 摘要: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更为理想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0例陆续入组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产妇随机分为PIEB组和持续性硬膜外输注(CEI)组,每组45例.2组产妇均给予首次剂量(0.08 g·L-1罗哌卡因+0.4 mg·L-1右美托咪定)10 mL.PIEB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1 h连接PIEB镇痛泵,脉冲剂量8 mL·h-1,速度7 mL·min-1.CEI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立即连接CEI镇痛泵,持续背景剂量8 mL·h-1.比较2组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镇痛后1 h(T2)、镇痛后2 h(T3)和宫口开全时(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T0~T3的胎儿脐动脉波动指数(PI)、脐动脉阻力指数(RI)和脐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峰值与舒张峰值比值(S/D);比较2组胎儿娩出即刻的脐动脉血气pH值、剩余碱(BE)值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产妇在T0、T1、T2和T3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4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CEI组(P0.05);2组产妇胎儿脐动脉血气pH值和B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产妇镇痛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CEI组(P<0.05).结论: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 刘静; 黄芝圃; 刘小非
    • 摘要: 目的 研究了双胎之一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值增高对两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产检并确定分娩的双胎之一胎儿S/D值≥3的孕妇41例设为异常组,另选择同期双胎胎儿S/D值均<3的孕妇45例纳入正常组.每组根据双胎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即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组及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组.比较异常组与正常组脐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大脑中动脉S/D值;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胎儿窘迫、发育不均衡、脐带绕颈、早产等;两组及亚组间围产儿预后,包括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预后不良等.结果 异常组脐血流PI、RI及大脑中动脉S/D值均较正常组低(1.02±0.22 vs.1.12±0.24、0.63±0.13 vs.0.69±0.15、4.72±0.81 vs.5.0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发育不均衡、早产、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在异常组及正常组内,MCDA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DCDA组高,而MCDA及DCDA在异常组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在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分娩孕周比较中,异常组分娩孕周<36周的占51.22%,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足月产率0%,明显低于正常组4.4%(P<0.05).异常组FGR、Apgar评分及围产儿预后明显高于正常组;异常组中,MCDA组的FGR、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CDA组;正常组中,MCDA组FGR、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CDA组;MCDA组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在异常组明显高于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流检测简便、快捷、无创,是一种良好的产前监护手段,有助于对双胎妊娠的产前筛查以及管理,临床对双胎之一S/D值异常,特别是MCDA双胎的胎儿,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