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3265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中国(宁夏)民族医药国际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暨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等;脑中风后遗症的相关文献由474位作者贡献,包括弋江涛、张玲、杜伯君等。

脑中风后遗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3265 占比:98.79%

总计:23550篇

脑中风后遗症—发文趋势图

脑中风后遗症

-研究学者

  • 弋江涛
  • 张玲
  • 杜伯君
  • 付传周
  • 何文志
  • 凌坤新
  • 凌沛学
  • 刘强
  • 包锦科
  • 后晓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伟坚; 唐海丽; 霍小敏; 刘淑芬; 钟璇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7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服务,观察组行“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健康状况(76.75±2.36)分、身体功能(77.44±2.49)分、社会功能(73.37±2.52)分、心理健康(80.30±1.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0、22.158、21.776、32.119,P<0.05)。结论给予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李倩
    •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和对照组(6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EDHF)]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7.06%与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NF-α、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O、EDH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ET水平更低,NO、EDHF水平更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降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 卫小明
    • 摘要: 目的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6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纳入34例,行康复训练)、观察组(纳入34例,加用针刺治疗),对照分析组间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Ⅱ)、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肢体活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睡眠状况(PSQI评分)、临床总有效率。结果2组TNF-α、IL-6、IGF-Ⅱ、Barthel指数、FMA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NF-α、IL-6、IGF-Ⅱ、Barthel指数、FMA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行针刺治疗,可以改善炎症因子、IGF-Ⅱ水平,尽快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减轻睡眠障碍,值得推广。
    • 陈美仙; 黄丹琴; 刘菁芸; 翁继林; 韩志华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脑醒通脉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遵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患者7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按照双盲法分组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35例,行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5例,以脑醒通脉汤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脑醒通脉汤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患者受损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可以达到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的目的,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且在用药过程中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保障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 高立志
    • 摘要: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11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5%(P<0.05);观察组治疗后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歪斜、神识昏蒙、语言謇涩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受损神经的修复效果,提升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曹明
    • 摘要: 目的 探究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录的7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9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39例实验组(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相似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数值提升幅度更大(P<0.05),且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后遗症,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苗亚东; 秦延平; 谷利洋; 杨洋
    • 摘要: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7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35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更好.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结论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姜全文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 期间我院收治的164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研究中秉持随机、平均的分组理念,运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2 例)以及观察组(82例),被纳入不同小组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以此为基础开展组间对比。结果:研究中观察组 接受中医康复综合疗法之后,小组中的患者无论是治疗有效率还是Barthel指数都相对较好,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证患者的治疗效 果,同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刘发生; 伍小玲
    • 摘要: 目的 研究通督法针灸联合汤剂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东莞市高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康复随诊9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法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法针灸联合汤剂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焦春杰; 张凯
    • 摘要: 目的:探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浮针+康复训练治疗的实际效果及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对象,从中遴选100例.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采用1:1分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其中,组内单用康复训练的50例记为对照组,组内采用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50例记为研究组.总结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研究组患者疗效评测值为96.00%,与对照组80.00%相比显著更高(P<0.05);在临床预后评价中,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而ADL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化指标改善方面,治疗后,研究组的白蛋白水平、GFAP水平、S-100β水平明显更高,而球蛋白水平明显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活质量评价中,治疗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浮针结合康复训练干预介入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可显著改善和提升其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