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乡村善治

乡村善治

乡村善治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农业经济、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专利文献57651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当代贵州、社会观察、农村经营管理等; 乡村善治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熊小青、王银、赵秀玲等。

乡村善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57651 占比:99.74%

总计:57801篇

乡村善治—发文趋势图

乡村善治

-研究学者

  • 熊小青
  • 王银
  • 赵秀玲
  • 倪宁静
  • 刘佳敏
  • 刘津
  • 刘艳丽
  • 唐华陶
  • 孙宏伟
  • 孟祥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2019年,为鼓励各地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确定了115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为期三年,预期2021年底完成试点工作。
    • 陆伟同
    • 摘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柔性治理是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在基层治理主体的选择层面,将国家、社会和农民的互动作为实现乡村"善治"的最终路径。文章从"多元共治"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乡村柔性治理中参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多样化和治理效果的多面化,以期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乡村治理秩序良性互动。
    • 摘要: 大余县打造以“时间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时间银行”积分模式,以“时间币”为桥梁,连接积分与时间,在全县通存通兑互换服务时间与志愿服务。通过“时间银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民群众的行为准则和自觉意识,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尚,助推乡村善治
    • 熊小青
    • 摘要: 乡村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实现善治。现代化建设已经现实地统摄并引领乡村治理创新,从而也确立起乡村治理的善治之路及其实践进路。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强化国家及现代化对乡村社会的引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逐渐成为乡村善治在新时代的实践逻辑,并具体展开为治理有效下的治理体系创新、群众利益维护、乡村经济发展和腐败惩治等。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善治必将在乡村现代化建设这一大前提下不断创新国家—乡村—农民之间关系、增强治理主体能力、提升善治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发展,也由此呈现出乡村善治现代化发展趋势。
    • 官世博
    • 摘要: 自2020年12月被中央农办批复为全国首个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省区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立足区情实际,紧盯乡村治理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加快完善治理体系,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在广泛考察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推进乡村治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乡村善治宁夏样板,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摘要: 万宝沟村位于迁安市五重安镇北部,全村共86户、312口人,党员25人。万宝沟村坚持党建引领,试点先行以“微权力”打基础、“微调解”化纠纷、“微网格”保平安、“微评比”育乡风、“微监督”促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五微”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万宝沟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 张新文; 张龙
    • 摘要: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快速变迁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准科层化倾向不利于政党政治的社会化基础建构,易造成执政党在乡村场域中的关系边缘化和治理悬浮化,消解这种边缘与悬浮风险的核心在于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双向整合-理性嵌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机制。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优化、精英下沉与精英吸纳以及选择性激励强化党的内部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价值的多维理性嵌入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在嵌入的过程中建构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技能以及培育村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在通过此机制综合分析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过程中,归纳出政党整合在村治创新中的核心价值是形成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轴心、村庄多元主体有机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此外,这种“双向整合-理性嵌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简约主义治理的激活以及理性服务型政党的建构的三重支撑。
    • 郭占锋; 王懿凡; 李钰肖
    • 摘要: 有效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治理有效的重要抓手。基于陕西省X市“三治融合”的实践探索,总结“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逻辑与内在机理,发现“三治”不是机械的结合,而是有机的融合:法治可以强化德治的价值观引领,推动个体主体性的增强;德治可以弥合法治效用的空缺,催生民众对群体的责任感;自治约束法治带来的个人权利泛用,明确界定群体与个体的边界。陕西X市的实践表明:清晰构建法治、德治和自治相互关联的纽带,形成“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促进乡村社会走向善治的关键举措。
    • 唐踔; 刘昊
    • 摘要: 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在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各有侧重,且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新时代,健全“三治”有机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就必须以自治为基石,逐渐深化广大乡村的乡村自治实践,有序建设自治乡村;以法治为依托,通过深入普法等活动,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稳步建设法治乡村;以德治作支撑,挖掘德治内涵,发挥德治独特作用,着力建设文明乡村。在乡村治理中实现“三治”融合、协调发展,发挥“三治”之合力作用,是实现乡村善治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杜晓童
    • 摘要: 实现乡村善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最高要求和最鲜明的标志。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构成了实现乡村善治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治理主体维度,要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政府负责是关键一环,社会协同是重要依托,群众参与是基本前提。治理体系维度,要构建“三治融合”治理新格局,坚持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治理效能维度,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保稳增效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乡村,培育懂农爱农的现代化乡村新农民,涵养民主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乡风民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